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关注细节描写,而且要引导学生细化细节、美化细节,让细节描写更生动传神,语言更富有诗意。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资源,积累诗意语言;注重比较积累,细心选择诗意语句;细心观察日常琐事,于感悟中凸显诗意。
关键词: 中考作文 细节描写 诗意语言
一
回顾近几年中考作文中许多学生的失分点,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因生活圈狭窄而导致学生选材平庸老套。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狭窄的空间中,没有见过更多精彩的外面世界,所以作文取材面狭窄,大多写父母、爷爷奶奶、老师之类的,选的事例也大多生病服侍、雨中送伞、补课辅导等。
2.因生活节奏加快而忽视生活的感悟。学生生活片断零乱,只叙事,只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一下,但没有感情的融入,没有生活的感悟,全文平淡,缺乏深度。
3.因观察马虎而忽视生活细节。
二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但是很多考生的文章内容空洞乏味,通篇都是那种以复述的口吻写的概括性的语言文字,如干草一般,没有水分和营养,没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没法打动读者。如一个考生写了这么一段话:“在学习上,她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每天放学回家后,她都会和我一起学习,有时候,帮我抽背一下英语单词,有时候,帮我听写一下古诗。就这样,我的各门成绩都有了小小的进步。不管是大考、小考,母亲都会检查我的试卷,把不该错的题目勾出来,让我下回努力一点,仔细一点,不能再错了,养成一种争取每分必得的心态。”这段话中他对母亲的描述所用的都是概括性的语言,没有任何细节性的描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乃辞发。而情动之处往往需要细腻地去表现,否则就无法打动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的认识,再有理性的感悟。所以生活细节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捕捉,否则笼统空泛地记叙往往流于平淡。
这些原因中文章记叙平淡,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则更为突出。仔细研究学生笔下的细节描写后,我发现许多学生仅仅是为写细节而写,并没有真正地把细节写细,更不用说把语言写美,写得富有诗意了。
三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某些典型的细微事情或现象的具体描写,它是文章鲜活的花朵,能让一篇记叙文变得极富感染力。许多文学大师都认为细节描写的成功关键在于细节要细。高尔基认为:“它是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莫泊桑认为:“它是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细微特征。”契诃夫认为:“它是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之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整个画面的琐碎细节。”朱自清认为:“它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是的,细节描写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语言的魅力。如《范进中举》为了把胡屠夫的市侩嘴脸刻画出来,就运用了一个个略带夸张的细节描写,如“屠夫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屠夫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夫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如此细化的细节描写使读过此文的人对胡屠夫难以忘怀。
如何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落实细节描写的细化、美化和富有诗意呢?
1.利用课本资源,积累诗意语言。
学生经常大叹苦经,说自己没有好词佳句,更何况要写出富有诗意化的语句了。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教材中现有的资料,让学生积累诗意的语言。
材料1:“小草长出来了。”这个句子相当平淡直白,谈不上生动形象。我就引导学生看朱自清《春》中的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情感,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具有了人的意识、情感,语句不仅生动,而且有诗意。
又如《济南的冬天》中:“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其实表达的是“雪在夕阳下泛着粉色”的意思,可是老舍笔下的薄雪却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贴切生动的用词使句子一下子富有诗意。
材料2:“烟雾在水面上飘散”这样的句子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相当平淡无味。我就引导学生看安徒生《丑小鸭》里的句子:“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漫漫地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让学生对这两句进行比较,从而明白安徒生在这里发挥了想象,这样句子不仅显得生动,而且很有诗意。
其实,在初中语文六册课本中,类似上面具体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语句相当多,教师不妨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并积累这些诗意化语句,并指导他们活学活用。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作文中肯定会有让你惊喜的语句。
2.注重比较积累,细心选择诗意语句。
学生作文中写“笑”的语句相当简单相似,缺少具体且有诗意的细节。我让学生比较三句神态描写的语句:“1.爸爸微笑了。2.爸爸的脸上洋溢着笑。3.爸爸的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弧度,脸上露出了会心的一笑。”让他们说说哪句更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结果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喜欢第三句,他们说前两句仅仅写脸上的笑的神态描写,而第三句对于笑的神态不仅更细化,而且语言方面更生动形象,还富有诗意。看到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又顺势抛出了五句还是关于笑的描写:“1.他只是轻轻地笑着,唇角勾勒出一朵笑纹。2.一丝明朗的微笑绽放唇际。3.嘴角含了一抹浅淡笑意。4.他的清眸一亮,唇齿间已蕴上了温暖的笑意。5.抿唇听着,沉吟,若有所思,清浅的目光抚过扶风摇曳的芦荻,抚过重重叠叠的青山,抚过波澜跌宕的河水,缓缓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那笑意里带了一点羞涩,如涟漪般地在他好看的唇轻轻荡漾开了来。”
看着同学们略带疑惑的眼神,我笑着告诉他们:这些句子是老师从你们喜欢的青春派小说里找出来的,同样是写笑,你们把这五句和前面三句比较一下,在语言方面又有什么不同。结果学生们纷纷找到了富有诗意化的词语,如:“勾勒出一朵笑纹”“绽放唇际”“含了一抹浅淡笑意”“蕴上了温暖的笑意”“缓缓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如涟漪般地在他好看的唇轻轻荡漾开了来”……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与前面三句进行比较,让他们沉入到一字一词中分析品味,从而明白同样是写“笑”的神态描写,因为选词的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诗意化语句还得从平时课外阅读中进行点滴积累,哪怕一词一句也要学会在比较中逐步分析积累。
3.细心观察日常琐事,于感悟中凸显诗意。
初中生生活面窄,肤浅的阅历很难使他们写出选材立意深刻的作文。我想:不妨从平常小事入手,让他们在细心的观察中把小事也写得细,写得美。我特意选用两则日常细节描写材料为引子,指导学生写作。
材料1:“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综合体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这段细节文字其实写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小事:母亲在油灯下穿针线,但竟被小作者写得这么细美,这么富有诗意化,我指导学生从具体的词语入手分析这段细节描写中富有诗意化的语言,他们讨论得相当热烈,更有学生感叹:“老师,如果让我写,我最多写成:油灯下,母亲把一根细细的线对准了针眼,小心翼翼地用手从针的另一端扯出了线,扯线的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竟有了温柔的笑意。”课后,甚至有学生另写了一段话:“丝线,那一刹穿针而过。妈妈灿烂的笑宛如桃花,她孩子般地拿过针线,嘴角微笑的魔力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周围是爱与幸福的七彩光芒。灯下,妈妈用心地缝补着我的衣裤,像在缝合一个已破碎的梦,脸上依旧呈现着完美的弧线,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杨燕,《小孔中的爱意》)
材料2:“父亲走入院中,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夏日的微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屏息的游丝中是菊花茶淡淡的香。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空气中那些氤氲的阳光与浮生,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我呆呆地倚在门边,只是情不自禁地微笑,为这精彩的瞬间绽放笑容。”
其实,这段文章抓住的是平常生活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细节:母亲为父亲系鞋带。为了引导学生明白小作者如何用细腻的文笔将这一细节赋予了诗意化的语言,我让学生找相关的语句并品味分析,如:“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空气中那些氤氲的阳光与浮生,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这里小作者对长发、嘴角、手指及目光描写得相当细化,有诗意,读来温情脉脉、余味不绝。
类似这样不起眼的细节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果引导学生用一颗美的心去发现去挖掘,怎能写不出这诗化的意境呢?
看着学生们动容的表情,我让他们回去认真观察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用具体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语言细细描绘出来。一周后上交的作文果然大有起色。
如:“于是我加快脚步,往家中赶。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是正在扫地的母亲。蓦然发现,母亲已不再年轻。鬓边的银发被微风挑起,眼角的皱纹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原来素白的纤手却布满老茧。母亲,我何时才能明白您为家所做的付出?我冲了上去,一把握住了扫把。母亲诧异地抬头,‘妈……我帮您!’那一刻,身前的花开了,母亲的微笑如蔷薇花般绽放。哦,这是爱的花季。望着母亲的笑容,我才明白,原来每一天都可以是爱的花季,花儿都会绽放,只要……母亲,我爱您!”(舒盛,《爱的花季》)
又如:“在一盏白色的灯光下,茶的热气徐徐上升,我的心也暖暖的。此时,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母亲那双不停忙碌着的手上,一层厚厚的茧子铺满了母亲纤细的手指,整双手显得枯黄,然而她却依旧能够熟练地翻叠着手中的裤子。母亲的脸映照在白色的灯光下,我看到了她的苍老:一张黄油布似的脸上,一条条皱纹像是刀痕似的刻在脸上,似乎是一条条被溪水流淌过,阅尽了沧桑的溪流,只是现在干涸了。母亲的嘴唇有些干裂了,也许是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吧。于是,我端起那杯热茶递给母亲:‘妈,您先喝口茶吧。’母亲突然停下了忙碌的手,抬起头,那双灰淡而沉郁的眼眸望了我一眼,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她伸出手接过我手中的热茶。”(钱玖林,《爱的咔嚓声》)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只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时机,仔细体味日常琐事,用美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写得细,而且可以写得美,富有诗意。
参考文献:
[1]徐赛儿.2009年宁波市中考作文批阅情况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2009-12-29.
[2]王虹霞,陈莉.细节描写让作文更有味道.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9,(9).
[3]高慧平.谈写作教学中的细节描写.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8,(5).
关键词: 中考作文 细节描写 诗意语言
一
回顾近几年中考作文中许多学生的失分点,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因生活圈狭窄而导致学生选材平庸老套。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狭窄的空间中,没有见过更多精彩的外面世界,所以作文取材面狭窄,大多写父母、爷爷奶奶、老师之类的,选的事例也大多生病服侍、雨中送伞、补课辅导等。
2.因生活节奏加快而忽视生活的感悟。学生生活片断零乱,只叙事,只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一下,但没有感情的融入,没有生活的感悟,全文平淡,缺乏深度。
3.因观察马虎而忽视生活细节。
二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但是很多考生的文章内容空洞乏味,通篇都是那种以复述的口吻写的概括性的语言文字,如干草一般,没有水分和营养,没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没法打动读者。如一个考生写了这么一段话:“在学习上,她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每天放学回家后,她都会和我一起学习,有时候,帮我抽背一下英语单词,有时候,帮我听写一下古诗。就这样,我的各门成绩都有了小小的进步。不管是大考、小考,母亲都会检查我的试卷,把不该错的题目勾出来,让我下回努力一点,仔细一点,不能再错了,养成一种争取每分必得的心态。”这段话中他对母亲的描述所用的都是概括性的语言,没有任何细节性的描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乃辞发。而情动之处往往需要细腻地去表现,否则就无法打动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的认识,再有理性的感悟。所以生活细节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捕捉,否则笼统空泛地记叙往往流于平淡。
这些原因中文章记叙平淡,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则更为突出。仔细研究学生笔下的细节描写后,我发现许多学生仅仅是为写细节而写,并没有真正地把细节写细,更不用说把语言写美,写得富有诗意了。
三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某些典型的细微事情或现象的具体描写,它是文章鲜活的花朵,能让一篇记叙文变得极富感染力。许多文学大师都认为细节描写的成功关键在于细节要细。高尔基认为:“它是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莫泊桑认为:“它是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细微特征。”契诃夫认为:“它是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之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整个画面的琐碎细节。”朱自清认为:“它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是的,细节描写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语言的魅力。如《范进中举》为了把胡屠夫的市侩嘴脸刻画出来,就运用了一个个略带夸张的细节描写,如“屠夫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屠夫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夫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如此细化的细节描写使读过此文的人对胡屠夫难以忘怀。
如何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落实细节描写的细化、美化和富有诗意呢?
1.利用课本资源,积累诗意语言。
学生经常大叹苦经,说自己没有好词佳句,更何况要写出富有诗意化的语句了。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教材中现有的资料,让学生积累诗意的语言。
材料1:“小草长出来了。”这个句子相当平淡直白,谈不上生动形象。我就引导学生看朱自清《春》中的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情感,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具有了人的意识、情感,语句不仅生动,而且有诗意。
又如《济南的冬天》中:“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其实表达的是“雪在夕阳下泛着粉色”的意思,可是老舍笔下的薄雪却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贴切生动的用词使句子一下子富有诗意。
材料2:“烟雾在水面上飘散”这样的句子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相当平淡无味。我就引导学生看安徒生《丑小鸭》里的句子:“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漫漫地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让学生对这两句进行比较,从而明白安徒生在这里发挥了想象,这样句子不仅显得生动,而且很有诗意。
其实,在初中语文六册课本中,类似上面具体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语句相当多,教师不妨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并积累这些诗意化语句,并指导他们活学活用。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作文中肯定会有让你惊喜的语句。
2.注重比较积累,细心选择诗意语句。
学生作文中写“笑”的语句相当简单相似,缺少具体且有诗意的细节。我让学生比较三句神态描写的语句:“1.爸爸微笑了。2.爸爸的脸上洋溢着笑。3.爸爸的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弧度,脸上露出了会心的一笑。”让他们说说哪句更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结果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喜欢第三句,他们说前两句仅仅写脸上的笑的神态描写,而第三句对于笑的神态不仅更细化,而且语言方面更生动形象,还富有诗意。看到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又顺势抛出了五句还是关于笑的描写:“1.他只是轻轻地笑着,唇角勾勒出一朵笑纹。2.一丝明朗的微笑绽放唇际。3.嘴角含了一抹浅淡笑意。4.他的清眸一亮,唇齿间已蕴上了温暖的笑意。5.抿唇听着,沉吟,若有所思,清浅的目光抚过扶风摇曳的芦荻,抚过重重叠叠的青山,抚过波澜跌宕的河水,缓缓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那笑意里带了一点羞涩,如涟漪般地在他好看的唇轻轻荡漾开了来。”
看着同学们略带疑惑的眼神,我笑着告诉他们:这些句子是老师从你们喜欢的青春派小说里找出来的,同样是写笑,你们把这五句和前面三句比较一下,在语言方面又有什么不同。结果学生们纷纷找到了富有诗意化的词语,如:“勾勒出一朵笑纹”“绽放唇际”“含了一抹浅淡笑意”“蕴上了温暖的笑意”“缓缓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如涟漪般地在他好看的唇轻轻荡漾开了来”……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与前面三句进行比较,让他们沉入到一字一词中分析品味,从而明白同样是写“笑”的神态描写,因为选词的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诗意化语句还得从平时课外阅读中进行点滴积累,哪怕一词一句也要学会在比较中逐步分析积累。
3.细心观察日常琐事,于感悟中凸显诗意。
初中生生活面窄,肤浅的阅历很难使他们写出选材立意深刻的作文。我想:不妨从平常小事入手,让他们在细心的观察中把小事也写得细,写得美。我特意选用两则日常细节描写材料为引子,指导学生写作。
材料1:“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综合体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这段细节文字其实写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小事:母亲在油灯下穿针线,但竟被小作者写得这么细美,这么富有诗意化,我指导学生从具体的词语入手分析这段细节描写中富有诗意化的语言,他们讨论得相当热烈,更有学生感叹:“老师,如果让我写,我最多写成:油灯下,母亲把一根细细的线对准了针眼,小心翼翼地用手从针的另一端扯出了线,扯线的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竟有了温柔的笑意。”课后,甚至有学生另写了一段话:“丝线,那一刹穿针而过。妈妈灿烂的笑宛如桃花,她孩子般地拿过针线,嘴角微笑的魔力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周围是爱与幸福的七彩光芒。灯下,妈妈用心地缝补着我的衣裤,像在缝合一个已破碎的梦,脸上依旧呈现着完美的弧线,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杨燕,《小孔中的爱意》)
材料2:“父亲走入院中,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夏日的微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屏息的游丝中是菊花茶淡淡的香。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空气中那些氤氲的阳光与浮生,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我呆呆地倚在门边,只是情不自禁地微笑,为这精彩的瞬间绽放笑容。”
其实,这段文章抓住的是平常生活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细节:母亲为父亲系鞋带。为了引导学生明白小作者如何用细腻的文笔将这一细节赋予了诗意化的语言,我让学生找相关的语句并品味分析,如:“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空气中那些氤氲的阳光与浮生,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这里小作者对长发、嘴角、手指及目光描写得相当细化,有诗意,读来温情脉脉、余味不绝。
类似这样不起眼的细节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果引导学生用一颗美的心去发现去挖掘,怎能写不出这诗化的意境呢?
看着学生们动容的表情,我让他们回去认真观察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用具体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语言细细描绘出来。一周后上交的作文果然大有起色。
如:“于是我加快脚步,往家中赶。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是正在扫地的母亲。蓦然发现,母亲已不再年轻。鬓边的银发被微风挑起,眼角的皱纹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原来素白的纤手却布满老茧。母亲,我何时才能明白您为家所做的付出?我冲了上去,一把握住了扫把。母亲诧异地抬头,‘妈……我帮您!’那一刻,身前的花开了,母亲的微笑如蔷薇花般绽放。哦,这是爱的花季。望着母亲的笑容,我才明白,原来每一天都可以是爱的花季,花儿都会绽放,只要……母亲,我爱您!”(舒盛,《爱的花季》)
又如:“在一盏白色的灯光下,茶的热气徐徐上升,我的心也暖暖的。此时,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母亲那双不停忙碌着的手上,一层厚厚的茧子铺满了母亲纤细的手指,整双手显得枯黄,然而她却依旧能够熟练地翻叠着手中的裤子。母亲的脸映照在白色的灯光下,我看到了她的苍老:一张黄油布似的脸上,一条条皱纹像是刀痕似的刻在脸上,似乎是一条条被溪水流淌过,阅尽了沧桑的溪流,只是现在干涸了。母亲的嘴唇有些干裂了,也许是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吧。于是,我端起那杯热茶递给母亲:‘妈,您先喝口茶吧。’母亲突然停下了忙碌的手,抬起头,那双灰淡而沉郁的眼眸望了我一眼,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她伸出手接过我手中的热茶。”(钱玖林,《爱的咔嚓声》)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只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时机,仔细体味日常琐事,用美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写得细,而且可以写得美,富有诗意。
参考文献:
[1]徐赛儿.2009年宁波市中考作文批阅情况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2009-12-29.
[2]王虹霞,陈莉.细节描写让作文更有味道.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9,(9).
[3]高慧平.谈写作教学中的细节描写.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