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能手机是信息化和科技化的产物,在促进人们交流、开拓个人视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所以有必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手机依赖的相关理论,然后对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了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产生原因,最后阐述了防治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心理健康
1手机依赖的相关理论分析
手机依赖又可以称之为手机焦虑症、手机使用过渡、手机成瘾等,这一概念也是随着成瘾发展而来的。行为成瘾的主要标准包括:第一,做某事超出预期时间;第二,企图减少该行为,但是没有成功;第三,一旦不做该事就会烦躁不安;第四,做这一行为成为当务之急等。手机成瘾的特征主要是,从行为层面来分析,人们无法对手机使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从心理层面来分析,人们不用手机就会烦躁不安。因此可以说,手机依赖就是手机成瘾在心理层面的反映。本文认为手机依赖就是个体无法控制对手机的使用冲动,并且不能戒掉,在自己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等层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就是发生了成瘾行为。
2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
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理论分析等方面,通过借鉴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成果,并对某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调查,收集调查数据和材料,从而总结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形成原因、影响等内容。
本次对某校进行问卷调查,共300名同学接受这次随机调查,收回295份调查问卷,并且手机人人具备,并且智能手机普及率为100%。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承认有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45%,其中有5%属于严重手机依赖者,这些学生都承认离开手机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手机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已经不容乐观,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还会继续上升。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第一,学习,辅助自己的课堂和课后学习,降低学生中的压力;第二,接收信息功能,比如网络咨询、消息和资料等;第三,娱乐功能,比如看视频、听音乐等;第四,社交功能,比如短信、微信、语音等;第五,生活服务功能,比如网上购物、闹钟、天气等。
3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原因
3.1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总结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本文认为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包括:第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手机游戏,导致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处理好学习和手机之间的关系,经常存在心理上的失落感和空虚感,依赖借助于手机打发时间,结果造成自己学习能力下降、养成不良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惰性思维。而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以后工作、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因为手机依赖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出现各种焦躁、惰性等,没有处理好手机与学习、生活的正确关系,导致很多心理疾病出现。
第二,大学生手机依赖主要表现在不能控制手机使用的冲动和时间,特别是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宿舍WIFI不限时开放,手机流量过大等因素,导致原本属于睡觉的时间,很多大学生都疯狂刷微博和微信,这样就严重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生理出现问题,新陈代谢、免疫力等方面都受到影响。生理问题会造成心理问题,多见于孤僻、自卑和缺乏自信的大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手机无意识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出现手机丢失或者信息量减少时,就会发生各种心理症状,产生自我挫败感。另外一方面,手机依赖症还会导致大学生的思考运转能力下降,经常出现发呆、迟钝的问题,人际交流和自控能力大大下降,大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加大,自我孤独感会增加,并且面对面交流会被单一化的手机交流所取代。
第三,手机依赖还会造成大学生道德观念淡化,忽视与外界的正常交往;纪律观念淡化,过分注重自我,即使与同学、教师在一起时也只顾自己的手机,而忽视了人际沟通中的基本礼仪。有些大学生因为手机依赖的原因还会造成自我意识强化,走向非常极端的自我中心和封闭主义,内心经常感到孤独、寂寞,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智能手机在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的内容,而部分大学生会沉迷于其中比较低级趣味的内容,导致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甚至会走向网络犯罪。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手机作为大学生必备的通讯工具,在提供交流、共享资源的同时还会有一定负面作用,如果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现状,会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心理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手机的功能,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杜绝手机依赖现象。
3.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原因
深入分析造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从众心理的影響,也就是随大流。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从众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方面并不是自己的真正需求,很多情况都是为了和其他同学保持一致,结果产生了手机依赖症。第二,心理诉求的需求。手机在能够满足基本社交需求的同时还提供了很多附加功能,而大学生属于好奇心比较强的阶段,手机强大的功能吸引着大学生的使用。第三,大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手机依赖多数是由于孤独、自卑等心理因素导致的,而目前一些大学生不与他人接触,只能借助于手机进行社交,而这样更加造成人际间的冷漠。
4防治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了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防治这一影响的主要对策包括:
第一,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独立个性。校园氛围属于群体氛围的一种,是影响从众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创建好的群体氛围有利于发挥群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开展相关讲座等活动,倡导健康的手机使用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健康使用手机,让手机回归到正常的通讯功能中。另外,各个班级也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坚持适度使用手机的原则,克服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降低手机依赖和手机攀比等不良行为出现率。
第二,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生活乏味、缺乏交流是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应该从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角度入手,建立有序的校园环境。比如高校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歌手大赛、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促进学生从手机依赖中转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校还可以开展社团文化节、人文讲坛等活动,满足学生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消除学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最终帮助学生从手机依赖中摆脱出来。
第三,高校应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大学生处于心理不成熟、情绪波动大时期,很容易受到不良情绪影响而产生宣泄,所以高校应该加强人文关怀,克服手机依赖,给予学生合理宣泄的机会,听取学生的心声,并让他们的情绪能够得到恰当合理的释放,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摆脱手机依赖的心理。
第四,高校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真正解决手机依赖的问题还需要自己的积极配合,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对手机进行正确定位,保持健康的心理;合理制定手机的使用时间和规范,提高自己的意志来抵制手机的诱惑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参加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将重心从手机中转移出来,投入到学业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黄海,周春燕,余莉.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3,09:1074-1076.
[2]徐成芳,顾林.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 学理论,2011,32:217-218.
[3]潘嘉楠,王悦.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时代教育,2013,19:106+112.
[4]全开凤. 高职新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心理成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5]程梦婷.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与表现的统计分析——以杭州市四大高校为例[J]. 统计与管理,2015,09:29-30.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心理健康
1手机依赖的相关理论分析
手机依赖又可以称之为手机焦虑症、手机使用过渡、手机成瘾等,这一概念也是随着成瘾发展而来的。行为成瘾的主要标准包括:第一,做某事超出预期时间;第二,企图减少该行为,但是没有成功;第三,一旦不做该事就会烦躁不安;第四,做这一行为成为当务之急等。手机成瘾的特征主要是,从行为层面来分析,人们无法对手机使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从心理层面来分析,人们不用手机就会烦躁不安。因此可以说,手机依赖就是手机成瘾在心理层面的反映。本文认为手机依赖就是个体无法控制对手机的使用冲动,并且不能戒掉,在自己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等层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就是发生了成瘾行为。
2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
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理论分析等方面,通过借鉴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成果,并对某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调查,收集调查数据和材料,从而总结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形成原因、影响等内容。
本次对某校进行问卷调查,共300名同学接受这次随机调查,收回295份调查问卷,并且手机人人具备,并且智能手机普及率为100%。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承认有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45%,其中有5%属于严重手机依赖者,这些学生都承认离开手机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手机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已经不容乐观,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还会继续上升。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第一,学习,辅助自己的课堂和课后学习,降低学生中的压力;第二,接收信息功能,比如网络咨询、消息和资料等;第三,娱乐功能,比如看视频、听音乐等;第四,社交功能,比如短信、微信、语音等;第五,生活服务功能,比如网上购物、闹钟、天气等。
3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原因
3.1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总结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本文认为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包括:第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手机游戏,导致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处理好学习和手机之间的关系,经常存在心理上的失落感和空虚感,依赖借助于手机打发时间,结果造成自己学习能力下降、养成不良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惰性思维。而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以后工作、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因为手机依赖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出现各种焦躁、惰性等,没有处理好手机与学习、生活的正确关系,导致很多心理疾病出现。
第二,大学生手机依赖主要表现在不能控制手机使用的冲动和时间,特别是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宿舍WIFI不限时开放,手机流量过大等因素,导致原本属于睡觉的时间,很多大学生都疯狂刷微博和微信,这样就严重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生理出现问题,新陈代谢、免疫力等方面都受到影响。生理问题会造成心理问题,多见于孤僻、自卑和缺乏自信的大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手机无意识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出现手机丢失或者信息量减少时,就会发生各种心理症状,产生自我挫败感。另外一方面,手机依赖症还会导致大学生的思考运转能力下降,经常出现发呆、迟钝的问题,人际交流和自控能力大大下降,大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加大,自我孤独感会增加,并且面对面交流会被单一化的手机交流所取代。
第三,手机依赖还会造成大学生道德观念淡化,忽视与外界的正常交往;纪律观念淡化,过分注重自我,即使与同学、教师在一起时也只顾自己的手机,而忽视了人际沟通中的基本礼仪。有些大学生因为手机依赖的原因还会造成自我意识强化,走向非常极端的自我中心和封闭主义,内心经常感到孤独、寂寞,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智能手机在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的内容,而部分大学生会沉迷于其中比较低级趣味的内容,导致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甚至会走向网络犯罪。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手机作为大学生必备的通讯工具,在提供交流、共享资源的同时还会有一定负面作用,如果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现状,会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心理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手机的功能,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杜绝手机依赖现象。
3.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原因
深入分析造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从众心理的影響,也就是随大流。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从众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方面并不是自己的真正需求,很多情况都是为了和其他同学保持一致,结果产生了手机依赖症。第二,心理诉求的需求。手机在能够满足基本社交需求的同时还提供了很多附加功能,而大学生属于好奇心比较强的阶段,手机强大的功能吸引着大学生的使用。第三,大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手机依赖多数是由于孤独、自卑等心理因素导致的,而目前一些大学生不与他人接触,只能借助于手机进行社交,而这样更加造成人际间的冷漠。
4防治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了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防治这一影响的主要对策包括:
第一,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独立个性。校园氛围属于群体氛围的一种,是影响从众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创建好的群体氛围有利于发挥群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开展相关讲座等活动,倡导健康的手机使用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健康使用手机,让手机回归到正常的通讯功能中。另外,各个班级也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坚持适度使用手机的原则,克服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降低手机依赖和手机攀比等不良行为出现率。
第二,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生活乏味、缺乏交流是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应该从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角度入手,建立有序的校园环境。比如高校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歌手大赛、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促进学生从手机依赖中转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校还可以开展社团文化节、人文讲坛等活动,满足学生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消除学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最终帮助学生从手机依赖中摆脱出来。
第三,高校应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大学生处于心理不成熟、情绪波动大时期,很容易受到不良情绪影响而产生宣泄,所以高校应该加强人文关怀,克服手机依赖,给予学生合理宣泄的机会,听取学生的心声,并让他们的情绪能够得到恰当合理的释放,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摆脱手机依赖的心理。
第四,高校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真正解决手机依赖的问题还需要自己的积极配合,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对手机进行正确定位,保持健康的心理;合理制定手机的使用时间和规范,提高自己的意志来抵制手机的诱惑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参加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将重心从手机中转移出来,投入到学业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黄海,周春燕,余莉.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3,09:1074-1076.
[2]徐成芳,顾林.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 学理论,2011,32:217-218.
[3]潘嘉楠,王悦.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时代教育,2013,19:106+112.
[4]全开凤. 高职新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心理成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5]程梦婷.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与表现的统计分析——以杭州市四大高校为例[J]. 统计与管理,2015,0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