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43例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991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本院43例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局部注射尿激酶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单用尿激酶,观察两组再通时间、再通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共行22次溶栓治疗,成功18例,总成功率81.8%,对照组共行21次溶栓治疗,成功13例,总成功率61.9%。结论:局部注射尿激酶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栓形成较单用尿激酶溶栓成功率高,且减少了尿激酶用量,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尿激酶; 利多卡因; 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30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常用通路,其创伤小,流量高,不易感染,护理相对简单,使用时间较长,被大家视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血栓形成和狭窄是造成内瘘失去功能的主要并发症。目前尿激酶常规溶栓已较为成熟,其溶栓成功率为14%~68%[1]。本科在常规尿激酶溶栓的基础上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溶栓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05年10月—2011年5月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4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尿激酶联合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尿激酶组)。其中治疗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9~73岁,平均48.2岁。内瘘吻合方式:21例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1例为肱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使用时间0~78个月,平均(32.3±37.6)个月。其原因:3例为透析低血压,14例为血栓性静脉炎,3例为动静脉内瘘受压,2例原因不明。内瘘闭塞病例中15例于闭塞后6 h内就诊,其中有1例内瘘手术20 min后闭塞,有5例闭塞后12 h就诊,有2例于闭塞后24 h就诊。血栓形成时间0.3~35 h,平均(4.3±10.2)h。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2~75岁,平均42.2岁。内瘘吻合方式: 20例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1例为肱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使用时间0~82个月,平均(33.3±35.6)个月。其原因:4例为透析低血压,15例为血栓性静脉炎,1例为动静脉内瘘受压,1例原因不明。内瘘闭塞病例中,13例于闭塞后6 h内就诊,其中有1例内瘘手术20 min后闭塞,有6例闭塞后12 h就诊,有2例于闭塞后24 h就诊。血栓形成时间0.3~32 h,平均(5.3±8.2)h。两组内瘘闭塞均为内瘘血管杂音及震颤消失,内瘘血管处疼痛,局部血管彩超示内瘘血流中断,内见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无利多卡因使用禁忌证,均无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无活动性肝病及严重高血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利多卡因20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均于瘘管血栓形成处上方0.5~1 cm处进针,向血栓方向注入药物,10 min静注完毕,后均使用尿激酶10万~50万U,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于瘘管血栓形成处上方0. 5~1 cm处进针,向血栓方向注入药物,注入后用手指轻柔按摩血栓形成处。用药后每5分钟触诊瘘管震颤、听诊瘘管杂音1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确定血栓溶解情况。以瘘管通畅后至少完成一次正常透析,血流量>200 ml/min为治疗成功[2]。观察患者内瘘溶通率,内瘘溶通时间,尿激酶用量,治疗前后患者出、凝血时间。注射尿激酶及利多卡因24 h内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皮疹、出血及内脏栓塞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治疗组共行22次溶栓治疗,成功18例,总成功率81.8%,其中有3例患者在注射利多卡因后即出现了震颤,听诊杂音明显,后仍予尿激酶注射;对照组共行21次溶栓治疗,成功13例,总成功率61.9%。治疗组的内瘘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监测指标变化 治疗组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内瘘平均溶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监测指标变化情况(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1例患者发生尿激酶过敏性休克,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有2例发生穿刺部位皮下出血,出现淤青。其余患者无栓塞、脑出血等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指标为:(1)足够的血流量(400 ml/min);(2)静脉回路无静脉高压;(3)有足够的长度;(4)患者感到舒适[3]。自体动静脉内瘘凭借满足上述条件而成为首选。但内瘘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并发症,以动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最常见。其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1)患者脱水量过多,出现透析后低血压;(2)透析后内瘘压迫用力过大或时间过长;(3)由于呕吐、腹泻等失液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下降;(4)内漏反复穿刺而至血管内膜损伤或增厚,导致局部附壁血栓形成等[4]。内瘘血栓的处理方法有手术治疗、经皮血管成形术(FFA)及溶栓治疗。前两者因有创和受技术设备水平限制而受限,溶栓治疗因其简便易行、创伤小而受广大医患首选。目前临床认为尿激酶是较为合理的溶栓剂,其成功率一直有待于提高。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所有内瘘急性血栓患者均感内瘘处疼痛剧烈,考虑疼痛导致血管痉挛加重内瘘闭塞,传统溶栓成功率偏低不排除受血管痉挛影响,因此在传统溶栓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利用利多卡因的麻醉镇痛作用,使血管舒张,减轻患者疼痛,缓解因疼痛引起的血管痉挛,观察到加用该方法后溶栓成功率明显提高。有文献报道当合用利多卡因的剂量在0~20 mg时,其与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5]。该方法比单一应用尿激酶溶栓更有优势,不良反应发生低,可以使更多患者受益,至于是否随着利多卡因剂量的增加,疼痛的程度是否进一步降低,是否能进一步提高内瘘再通率,笔者尚在进一步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96.
  [2] 戎殳,叶朝阳,张斌,等.尿激酶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4):322—324.
  [3] 叶任高,李幼姬,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4.
  [4] 樊晓智,李月红,刘宇,等.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04,3(6):319—321.
  [5] 刘国伟,赵长地,刘学宽.伍用利多卡因减少异丙酚注射[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4(4):213—215.
  (收稿日期:2012—06—18)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顺铂+IL-2胸腔内灌注联合培美曲塞全身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老年肺腺癌并胸腔积液患者共51例,采用顺铂40 mg/m2及IL-2150万U胸腔灌注保留,每周一次,共2周,同时应用培美曲塞,第1天,每3周重复,完成2个周期。治疗第4周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51 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者16例,部分缓解者25例,无效者6例,其有效
期刊
【摘要】 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学教育体制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未来的医生不仅具备广泛、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技能,还必须同时具备很好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肿瘤专业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面对全球恶性肿瘤的高发趋势,对高素质肿瘤专业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分析肿瘤学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在临床实习阶段融入人文教育,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及肿瘤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硬脑膜网状切开技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总结本院94例在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硬脑膜网状切开,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结果:恢复良好15例,中度残疾38例,重度残疾22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12例。有4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其中3例皮下积液量少,自行吸收,1例穿刺抽吸后缓解。有2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随访3~6月,无癫痫发作者。未出现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爱维治预防治疗急慢性放射性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病理确诊为头颈部肿瘤患者62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实验组32例,在肿瘤放疗过程中给予静脉滴注爱维治,对照组30例,仅单纯放疗,两组予以6 mV-X/6000~7000 cGy/6~7 W面颈联合野放疗;最终对两组间黏膜炎损伤分级进行数据汇总比较。结果:两组间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损伤程度及
期刊
刘建明① 马利林① 刘培根① 朱建伟① 黄宝玉① 曹翔① 汝恺①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6例急性胰腺炎行手术治疗病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有59例。手术方法有单纯胰腺周围引流术、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加胰腺周围引流术、胰腺坏死病灶切除清创术、脓肿引流术、囊肿引流或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加胆囊切除术、胰腺周围引流术加胆囊切除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甘氨酸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proline 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GPDA)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36只。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未使用药物干预组(创伤组)、脊髓损伤+甲强龙干预组(甲强龙组)。在大鼠脊髓损伤后24 h将损伤的脊髓组织切取,进行逆转录PCR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肾切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手术。单纯性肾切除54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21例,联合尿道电切镜肾输尿管全切除11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放手术,85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50~200 min,平均79 min。术中出血量为30~650 ml。恢复肠功能时间为16~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间段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的评估,为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手术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随访资料完整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分为急诊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统计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负压引流方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1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6例使用中心負压吸引,对照组110例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引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引流方式均可用于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疗效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化瘀疗法治疗未孕年轻女性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乳腺增生病的206例未孕女性患者,采用加减消结汤联合波姆光治疗106例(观察组),采用乳快欣药物治疗100例(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乳腺增生病临床症状的改变,通过实验室激素水平的测定,并以高频彩超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加减消结汤联合波姆光治疗乳腺增生病总有效率为8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