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老师当下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存在众多的阻碍因素使得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基于这一现实情况,老师应该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动力。该文则是对应用体态律动,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生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236
音乐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所以在目前的教育环境当中,音乐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而体态律动教学法最为最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一、通过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开展体态律动法教学,引导学生更为直接地体验音乐节奏,感知音乐律动。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比较少,所以自身的理解能力偏差,认知水平偏低,音乐素养不高。基于这一现实情况,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风格开展体态律动教学,从基础教起,逐渐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手、脚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过程当中,感知音乐的魅力,提升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第三单元《玩具进行曲》这一首音乐时,老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对音乐有基础的认知。此外,老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模仿玩具木偶和玩具动物们的走路姿势,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再者,老师对这首歌的节拍进行讲解:“这首歌是进行曲,它是2/4拍的节奏,也就是说歌曲的每个小节都有两拍,一个强拍和一个弱拍。”学生本身的音乐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困难,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具体的律动节奏:强拍要两个手掌心使劲击打,弱拍的话是一只手的手背轻击另一只手的手心,或者一只手的手指尖击打另一只手的手心。学生跟着老师的排击一起律动感知这首歌的音乐节奏,感知其轻松活泼的曲风以及体会歌曲浓郁的儿童情趣。
二、依靠体态律动把握作品的情感
老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环节,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更深层次体会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拉近和作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深刻地感知音乐作品的魅力。老师在教学不同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身体部分进行律动,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感知音乐的节奏。此外,老师可以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情感感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音乐背后赋予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比如在学习《黄葛树下有我家》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让学生初步地感知对黄葛树的印象,以此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老师通过呼吸练习、发音练习、开口闭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音乐演唱。老师可以通过风琴、打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音乐的律动,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刺激,然后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感受川渝地区音风格特征的同时学习黄葛树的坚韧顽强,以及其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老师通过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情故乡,热爱音乐的情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增强学生的体感体验,达到情感教学目标。
三、巧妙地运用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体态律动是学生听觉系统的反馈,在听音乐的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肢体的律动进一步感知音乐的节拍、力度、情绪等,老师在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在感知不同音乐作品的过程当中融入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然后通过对音乐的体态律动进行音乐创新。比如在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这首歌曲时,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以介绍蒙古的民俗风情为切入点,以蒙古风景画面为依托,将教学内容和蒙古人民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唱一唱、跳一跳、敲一敲等活动让学生深刻感知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文化魅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经验即兴、主动地通过体态律动对曲子进行肢体上的创新,实现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用更丰富的肢体形态表达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总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从通过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依靠体态律动把握作品的情感、巧妙地运用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推动小学音乐事业进一步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金麗雯.如何应用体态律动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戏剧之家,2021(17):132-133.
[2]郑艳云.论校本课程教学中小学低段音乐欣赏的体态律动应用与实践[J].北方音乐,2020(17):101-102.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生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236
音乐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所以在目前的教育环境当中,音乐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而体态律动教学法最为最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一、通过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开展体态律动法教学,引导学生更为直接地体验音乐节奏,感知音乐律动。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比较少,所以自身的理解能力偏差,认知水平偏低,音乐素养不高。基于这一现实情况,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风格开展体态律动教学,从基础教起,逐渐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手、脚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过程当中,感知音乐的魅力,提升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第三单元《玩具进行曲》这一首音乐时,老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对音乐有基础的认知。此外,老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模仿玩具木偶和玩具动物们的走路姿势,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再者,老师对这首歌的节拍进行讲解:“这首歌是进行曲,它是2/4拍的节奏,也就是说歌曲的每个小节都有两拍,一个强拍和一个弱拍。”学生本身的音乐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困难,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具体的律动节奏:强拍要两个手掌心使劲击打,弱拍的话是一只手的手背轻击另一只手的手心,或者一只手的手指尖击打另一只手的手心。学生跟着老师的排击一起律动感知这首歌的音乐节奏,感知其轻松活泼的曲风以及体会歌曲浓郁的儿童情趣。
二、依靠体态律动把握作品的情感
老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环节,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更深层次体会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拉近和作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深刻地感知音乐作品的魅力。老师在教学不同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身体部分进行律动,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感知音乐的节奏。此外,老师可以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情感感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音乐背后赋予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比如在学习《黄葛树下有我家》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让学生初步地感知对黄葛树的印象,以此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老师通过呼吸练习、发音练习、开口闭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音乐演唱。老师可以通过风琴、打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音乐的律动,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刺激,然后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感受川渝地区音风格特征的同时学习黄葛树的坚韧顽强,以及其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老师通过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情故乡,热爱音乐的情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增强学生的体感体验,达到情感教学目标。
三、巧妙地运用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体态律动是学生听觉系统的反馈,在听音乐的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肢体的律动进一步感知音乐的节拍、力度、情绪等,老师在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在感知不同音乐作品的过程当中融入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然后通过对音乐的体态律动进行音乐创新。比如在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这首歌曲时,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以介绍蒙古的民俗风情为切入点,以蒙古风景画面为依托,将教学内容和蒙古人民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唱一唱、跳一跳、敲一敲等活动让学生深刻感知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文化魅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经验即兴、主动地通过体态律动对曲子进行肢体上的创新,实现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用更丰富的肢体形态表达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总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从通过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依靠体态律动把握作品的情感、巧妙地运用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推动小学音乐事业进一步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金麗雯.如何应用体态律动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戏剧之家,2021(17):132-133.
[2]郑艳云.论校本课程教学中小学低段音乐欣赏的体态律动应用与实践[J].北方音乐,2020(1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