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如何亮观点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文体特征的要求趋于凸显。浙江卷明确要求写论述类作文、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天津卷强调“文体特征鲜明”。文体的明确和规范,与文体的交叉融汇,这两种倾向本身无所谓优劣,关键在于文章的功能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就论述类文章而言,它的功能在于说理并让读者信服。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提到:“说理要透,透在于话说得中肯,轻重层次摆得妥当,并不在话说得多” “从此我看出简洁是文章的一个极可珍视的优点”。论述类文章的开篇,更是如此,追求扼要恳切:观点应该鲜明,表述应该精炼。
  【关键词】论述文开头;观点鲜明;表述精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一、观点鲜明
  (一)选用情感态度鲜明的字词
  例1:蚜虫吃草,锈吃铁,虚拟的世界吃灵魂。(2016年高考浙江考生《虚拟吃灵魂》)
  考生用“虚拟的世界吃灵魂”表示了自己对待虚拟世界的否定态度。三个动词“吃”,内涵由所指到能指,由形象到抽象,虚拟的世界吞噬灵魂,侵害灵魂,只需要关键的一个动词,作者对虚拟世界的評价、态度和选择清晰可见。除了一些褒贬色彩强烈的形容词、动词外,部分副词,如“更”“竟然”,关联词,如“但”“然而”“不是……而是……”的使用也可以鲜明反映情感倾向。
  (二)选用情感充沛强烈的句式
  例2:汉字要美,更要实用,汉字并非只有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汉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枢纽,岂可随意改动?(来自网络)
  反问句式更有助于表达情感。
  (三)使用恰当的素材
  作为引言部分,论述文的开篇不需要展开分析论证,关键在于直截清晰地亮出观点。运用素材应:第一步,挑选素材,原理、法则、定律类素材、源自生活事实的素材,相对更能直指事理,更客观地表现观点;第二步,素材剪裁、浓缩,避免素材拖沓,语句啰啰唆散漫;第三步,突出命意词句,结合作文题目阐明说理观点。
  例3:有人曾将尘世比作一只温暖的刺猬,当你觉得寒冷时急不可耐地想靠近之,而倏地被满身的刺吓到又忙于退避——同时却也意味着失去了永久的温暖。这用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再合适不过。“虚拟”如温暖的刺猬,不可拥抱却也不可远离。(2016年高考浙江考生《冷眼观世,保持适距》)
  考生通过对素材的剪裁浓缩,突出命意句,由“刺猬法则”的启示引出对待“虚拟世界”的态度——把握距离。选取说理性强的素材,采用概括性的语言,观点鲜明、精炼。
  当然,鲜明精炼地亮观点,不意味着过分强调直白晓畅,不追求语言的意蕴。不能只追求文采,忽略事理的阐述和理性的表达。
  例4:如果将虚拟世界比作广阔的天空,那么现实更像是坚实的大地。我们尽可以去拥抱天空,却始终得踏踏实实地踩在这片土地上。(2016年高考浙江考生《踏在现实的大地上》)
  例5:在现今喧嚣浮华的社会里,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在黑暗寂寞中汲取养分,潜心生长,静待繁盛。(2013年福建高考考生《守住寂寞,拒绝浮躁》有改动)
  例4用明喻“如果将虚拟世界比作广阔的天空,那么现实更像是坚实的大地”“在现实的大地上拥抱天空”,说明身处“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态度,表达晓畅。而例5,选用暗喻这种较为隐晦的比喻来阐明观点,就显得不太明朗,“树根”具体指代怎样的处世态度,这才是文章的主旨观点所在,作者恰恰没有鲜明地表达出来。
  原文如下: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扎进地层,”“树根”在地层是黑暗,是寂寞的,但它正是在黑暗寂寞中吸收养料,让大树枝繁叶茂。由此联想,面对现今喧嚣浮华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心灵耐得住外界的纷扰,守住寂寞,人生才会更加美好。(2013年高考福建考生《守住寂寞,拒绝浮躁》)
  原文语言客观精炼,由物及人,由事物到事理,鲜明地阐述了观点,提升了文字的内涵。
  二、表述精炼
  (一)选用短句、整句等句式
  例6: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力戒好人主义,克服庸俗之风。(《力戒好人主义》李裴原载《人民日报》)
  使用短句、整句亮观点,凝练有力,读起来匀称协调。整齐对称的语言形式,体现着作者缜密的思考,易给人带来理性的启迪。
  (二)引用名言
  例7:当今之世,虚拟设备正一步步入侵现实世界,是欣然往之,或是退避三舍?虚实之间,应当如洪应明所说:“君子身要在事中,心要在事外。”(2016年高考浙江考生《身在事中,心在事外》)
  考生直接引用《菜根谭》作者洪应明的名言作为论点,明确表达自己在“虚实之间”的理性选择,先陈述事再说明理,身处高科技的现代社会,我们应泰然处之,但不被物役,而应役物。
  当然,精炼地表述,不意味着开头只能言简意赅,不追求内容的丰腴。只是语句的论述要与观点形成关联,体现逻辑性。
  例8: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造福城市;辽阔的南海海疆,渔民们不惧风浪、勤勉作业;国产大飞机研究基地,科研团队争分夺秒、殚精竭虑……今日之中国,随处可见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他们在用汗水诠释责任,以实绩标注担当。(《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原载《人民日报》)
  例9:从什么时候开始,邻里之间的走门串户成为了难以重现的人间温情;从什么时候开始,泛舟湖上观赏烟雨江南成为了难以重温的历史场景。当虚拟为现实开启了绿色通道,我却只想在林荫小道上慢慢行走,拥抱心灵。(2016年高考浙江考生《拥抱心灵》)
  例8的排比与观点形成举例关系,源自生活事实、从多方面组合分析的例证、概括性词语的选用(挥汗如雨、勤勉作业等),都极其有力地证明着观点。而例9开头反复使用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两句,并未清楚说明此种现象与作者的观点“选择拥抱心灵”的逻辑关系。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导学案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环境下产生的全新的教学方案。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教师教学实践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语文导学案的运用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倍加造中学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三年规划中,从备教案向备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旨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语文;倍加造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凭借语言的声音来体现的。语言里的词都是声音和意义结合起来的单位,人们凭这种表达意义的声音来交流思想,离开语言的声音是无法进行的。我们把语言借以表达的声音就称为语音。所以说,语音就是语言借以表达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借以存在和表达的物质形式。本文就针对语音的几方面的性质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中图
【摘要】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能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评价逐渐成为顺应改革趋势的重要教学评价方式。本文试图对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主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
【摘要】情感教育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语文课堂是实现情感教育的最佳场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语文老师要借助语文课堂教学这条天然管道来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充满活力,怡养性情,使他们的心灵达到更高境界。  【关键字】语文教学;情感;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
【摘要】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设置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情景教学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教材,并使得学生的身心得以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的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更好
【摘要】語文学科是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精髓,如何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纵深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教学,就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谈个人的点滴浅见。  【关键词】江南的冬景;实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一篇很著名的作品,被选作高中语文书
【摘要】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占主要内容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是古典文学的精华,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好与坏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但现在的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依旧不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本人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互動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言”“文”共生;课堂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鉴赏古诗文势必要碰到押韵问题,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许多诗词的韵脚原本相押,用普通话读来却不再相押。这既影响了诗词鉴赏时的韵律美,又给学生留下了疑惑和不解。这就迫切需要中学语文教师懂点儿音韵学知识,以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对音韵学的兴趣,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做铺垫。  【关键词】音韵学;中学语文;鉴赏;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近年来有关“主问题”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对于主问题设计的研究偏向于理论和概念方面,有关实践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对温州市5所中学的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对300多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提出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问题”概念
【摘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家陈桂生先生说:“每门学科只有把凝结在这门学科中的成年人经验化为未成年人自己的经验,成为学生经验的课程,才算达到预期目标,而且成年人的经验(它不同于一般成年人的经验)与未成年人经验(其中又有儿童、少年、青年经验之别)之间,存在着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之间的鸿沟。”下面就以我教学的《爱之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虚拟课题;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