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学生作为祖国的将来,就是教育之本。而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我们作为教育者当重视这种教育。本文笔者就对如何落实和实践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一个初步探讨。
关键词:德育;小学;教学管理
一、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但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发生复杂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急需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一) 部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
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德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受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一些校长和教师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轻重失调、“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同时,他们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 部分学校德育渠道不畅,内容单一,方法呆板,手段滞后,缺乏创新
一些学校只把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作为唯一的德育内容,把课堂教学作为唯一的德育渠道,没有将德育渗透到其他各学科的教学和活动之中。而且德育方法也比较呆板,手段也不灵活,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真正摆脱“一锅煮”和“一刀切”的束缚。因而,对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方法,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全面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三) 部分教师德育素质受限
作为新时期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但一些教师师德不高,素质较低,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还存在着一些不良嗜好,致使自身师表形象较差,既不能很好地教书,又不能很好地育人。因此,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 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
对于德育工作,有些学校既没有明确的思路、计划和目标,也没有健全相应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德育工作到底应该由谁来抓,怎样去抓,他们是茫然的。加之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过于“高、大、空”,一些学校常常把德育工作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甚至有的学校还把德育工作等同于抓纪律,错误地认为把学校纪律抓上去了就等于把德育工作搞好了。因而,致使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很好地打开局面,长期处于被动冷落和可有可无的地位。
二、 改善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 坚持正确方向
国家教育目标中明确了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政策要求,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对小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过程中要有目标地将对学生的道德建设规范到国家规范的轨道内。同时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性格差异,确保在德育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此外,由于小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顺序性原则,因此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道德教育。
(二) 强化师资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教育中的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重视对小学教师道德品质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教师应该时刻铭记着自己的教师使命,为实现“百年育人”做好前提准备。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確保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三) 构建德育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为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学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必须牢牢把握学校德育的核心作用,构建利于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环境。其中校园文化在对学生道德教学中具有关键影响力,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包括校风、校纪、班风等一些明文规定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学校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班级秩序的统一有序、校规校纪的具体明了等,这些隐性的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强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意义创造可能,同时相对于被动接受的硬性规定,学生主动接收的德育知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长远发展性。
(四) 全面实施管理
儒家文化凭借着厚实的文化底蕴,面临当代西方文化的涌入,展现了其发展的独特魅力。新时期的小学德育工作在继承传统德育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时代新要求作为德育内容的重要。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德育为首要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开展具体落实。具体落实环节包括:组织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形成统一的德育管理网络系统,确保德育管理的宽领域全方位开展;加强检查,确保德育管理过程中相关主体各司其职、权责明确。反馈调整,反思总结,在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总结缺点改善不足,肯定优点积极发扬。
总而言之,学校德育工作要切实落实“德育首位”,促进小学素质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规范化、系列化、制度化和具体化,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作者简介:
陈明义,重庆市,重庆市丰都县太平坝乡中心学校。
关键词:德育;小学;教学管理
一、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但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发生复杂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急需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一) 部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
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德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受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一些校长和教师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轻重失调、“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同时,他们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 部分学校德育渠道不畅,内容单一,方法呆板,手段滞后,缺乏创新
一些学校只把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作为唯一的德育内容,把课堂教学作为唯一的德育渠道,没有将德育渗透到其他各学科的教学和活动之中。而且德育方法也比较呆板,手段也不灵活,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真正摆脱“一锅煮”和“一刀切”的束缚。因而,对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方法,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全面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三) 部分教师德育素质受限
作为新时期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但一些教师师德不高,素质较低,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还存在着一些不良嗜好,致使自身师表形象较差,既不能很好地教书,又不能很好地育人。因此,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 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
对于德育工作,有些学校既没有明确的思路、计划和目标,也没有健全相应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德育工作到底应该由谁来抓,怎样去抓,他们是茫然的。加之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过于“高、大、空”,一些学校常常把德育工作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甚至有的学校还把德育工作等同于抓纪律,错误地认为把学校纪律抓上去了就等于把德育工作搞好了。因而,致使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很好地打开局面,长期处于被动冷落和可有可无的地位。
二、 改善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 坚持正确方向
国家教育目标中明确了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政策要求,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对小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过程中要有目标地将对学生的道德建设规范到国家规范的轨道内。同时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性格差异,确保在德育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此外,由于小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顺序性原则,因此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道德教育。
(二) 强化师资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教育中的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重视对小学教师道德品质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教师应该时刻铭记着自己的教师使命,为实现“百年育人”做好前提准备。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確保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三) 构建德育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为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学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必须牢牢把握学校德育的核心作用,构建利于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环境。其中校园文化在对学生道德教学中具有关键影响力,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包括校风、校纪、班风等一些明文规定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学校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班级秩序的统一有序、校规校纪的具体明了等,这些隐性的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强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意义创造可能,同时相对于被动接受的硬性规定,学生主动接收的德育知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长远发展性。
(四) 全面实施管理
儒家文化凭借着厚实的文化底蕴,面临当代西方文化的涌入,展现了其发展的独特魅力。新时期的小学德育工作在继承传统德育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时代新要求作为德育内容的重要。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德育为首要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开展具体落实。具体落实环节包括:组织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形成统一的德育管理网络系统,确保德育管理的宽领域全方位开展;加强检查,确保德育管理过程中相关主体各司其职、权责明确。反馈调整,反思总结,在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总结缺点改善不足,肯定优点积极发扬。
总而言之,学校德育工作要切实落实“德育首位”,促进小学素质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规范化、系列化、制度化和具体化,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作者简介:
陈明义,重庆市,重庆市丰都县太平坝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