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q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高中全面启动,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牵制下让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寄予厚望的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走向另一极端的现象。既然课改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我们有些教师盲目夸大了“能力”的功能,不能从本质上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含义和关系,将我们的地理教学引入了歧途。此前,笔者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一节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频繁,一会儿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一会儿学生做游戏,教师问、学生答,忙得不亦乐乎。表面上这节课学生活动多,热热闹闹,好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在接下来的检测本节教学效果的环节中,我将本节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绝大部分学生却回答不上来。课后与学生代表座谈,大部分学生感觉新奇、热闹,至于学到什么知识,知之甚少。那么,这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其实,本节课对高一新生来说,难度大,有许多物理、数学知识不同步,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教师为了贯彻新课标“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铺垫。因此,学生像看了一场电影,过后印象不深。我对这节课的评价是:没有主题,没有思想,只追求表面形式。我们说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形成主动积极态度的基础,是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第一层次,是最基础的目标。除上述案例外,在教学中,也有些教师的有些课,既没有按照课标要求完成知识的传授,也不懂得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而是把做大量单调、重复性的习题、试卷误认为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整日忙于应付老师的检查,敷衍了事,更有甚者,抄袭答案,这样一来,既没有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也把传统教育中的优点抛弃了。实际上,强调培养人的能力、情感、态度,并不是否定知识的重要性。有了知识的积累,才能进行联系、融会贯通和具体分析,进而形成各种能力。因此,我认为基础教育不宜过早地从“知识经济”转移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由于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放弃了学生知识的学习。我们不能因知识更新快,就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相反,越是知识更新得快,越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素养,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教学是个双边活动,在课改中除教师方面的不足外,学生这一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常常可以听到教师们在一起谈论:课前教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了学生的课堂活动,结果上课时,学生不配合,甚至出现冷场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与许多学生私下交流,总结一下,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学生依赖性强,懒于动脑筋。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没有独立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爱吃现成饭的毛病,这个后遗症的根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有些学生性格很内向。他们即使知道教师所问问题的答案,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唯恐哪句话说错,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
  三、有些学生基础差,根本不知道。我想这种情况在诸如地理等所谓副课中表现会更加突出。
  那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新课改中应怎样处理呢?我认为,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实现的谐发展的基础。因此,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适时适当地引入课堂活动探究。积极宽松的、自由的、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发挥学生才能、弘扬学生个性的条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诱导其发挥才能。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上课时,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对他莫大的肯定,对其自信心的形成都有无穷的力量。
  三、采用赏识教育,进行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收集材料,课堂的积极参与,课后的拓展、探究学习等,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都要作为学生的学年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在平时,教师要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努力不够。愉快的心情源于内心美好的教育回忆。赞扬、肯定的教育方式带给人的是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时时感受到教师的浓浓师爱,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九义英语教材是融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为一体的,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好教材。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就新教材教学中四会能力培养的层次训练的两方面——课堂与课外,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训练    新教材容量大、形式多、节奏快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能促使他们参与的教学活动。我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是围绕活动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专家认为:“堵不住繁琐分析的嘴,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腿。”此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阅读,它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重视、珍惜阅读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精心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
【摘 要】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求学,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让自己快乐。  【关键词】 激发兴趣 思想教育 课堂改革 课外活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取得
现象点击1:新课程强调师生对话,于是,有的课堂把问答当对话,“知道吗”、“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充斥了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提出一百多个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把平等对话搞成为了问答,解释曰:“此乃新课改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现象点击2:新课程强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于是,有的教师不分地点场合,处处鼓励、表扬学生,却忽视了一些严峻的问题:从未受过批评是否会影响学
历史活动课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认为历史活动课可上可不上,随着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推行,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活动课走进了学生中间,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笔者将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我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参与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再加上近年
今年1月13日的《文汇报》第4版,刊登了由施大畏等17位画家为祝贺该报创刊70周年而联手画就的国画《春色满园》。画中,松竹临风、兰梅幽香、蝶舞蜂鸣,好一派艳阳春色。笔者虽不谙丹青,但略为观赏也能发现其画之美、其意之深。后又反复观摩,更是从中品味出凝聚在画中的那份和谐、那股大气、那种自然。带着这些体悟神游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天地,不断反思自己曾上过的一些课,不禁豁然:在绘画与授课之间,竟也存在着某些相
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很多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语法规则为中心,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一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心理障碍的影响  影响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因素主要是很多学生存在信心不足、害怕说英语的心理。由于英语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的情绪,害怕说错、被
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何谓创新呢?其英文名称是INNOVATION,从广义上讲是指凡是产生新颖的而且有个人意义或社会意义的成果或活动。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强调“有个人意义”,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重要。因为对学生个人来讲,创新不必是原创造,可以是再创造,只要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新颖的、首创的就可以了。创新精神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创新的动力系统,由创新需要、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感到记忆单词困难,一提到背单词就头疼。如何让学生觉得记忆单词不再是难事,而是又轻松又容易的事情,让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记忆单词?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对学生进行瞬时记忆训练    教育心理学者指出,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中占主要地位。在这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
听力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一种交际能力,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更为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听力测试已成为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部分,搞好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都要高度重视的事情。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和考试技巧。    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听力基础训练    高中教师应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就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学生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