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像一阵飓风,从城市刮进了偏远农村,刮进了山村校园,刮走了许多旧有的僵硬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教育拥抱了属于它的绚丽春天。我校迅速成立课改实验小组,研究实验思路,加强教师的培训,聚焦课堂,开创课堂新局面,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
主题词:课改 策略 转化 苦恼
十四年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像一阵飓风,从城市刮进了偏远农村,刮进了山村校园,刮走了许多旧有的僵硬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教育拥抱了属于它的绚丽春天。现把我校课改活动十年来的做法做一番梳理。
(一)
為了保证“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课题活动科学、有序、高效地展开,我校坚持以下推进策略。
1、成立课改实验小组,研究实验思路
我校有一个充满活力,具有拼搏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也有一支爱岗敬业、团结求实,乐于投入到课改浪潮中的教师队伍。当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时,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行动起来,立刻成立我校课改实验小组,现以来长发校长为领头人,以向永发、史作武等市、县级骨干教师为排头兵,加盟到实验研究中去,实验小组成员学习研究课改理论,明确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
2、重视观念的改变,加强教师的培训
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好新课程,深刻理解课程功能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重中之重。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如:集中学习研讨、教师自学、校长讲座、交流探究、案例分析,使教师在参与、互动中进一步理解课改理念、目标、精神。教师们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态度积极,思变求变,认真学习。结合本校教研活动,联系教学实际,认真进行反思,组织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探究,更好地学习领会和掌握新课程。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辅导与自我研修后,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篇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研究性文章或心得体会。继通识培训后,每学年组织教师按课改推进进行学科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用理论武装了自己的教师们走进了新的课堂,但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他们并未放松对课改新理论的学习、钻研、探讨。
3、聚焦课堂,开创课堂新局面
课堂是教师展示教育教学艺术魅力的平台,是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阵地。新的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为此,学校领导班子纷纷走进课堂,去倾听、去观察每一节课的利与弊,去了解教师是否能用新的教育理念去诠释新的教材,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去体察学生是否能适应新的课堂,关注他们的学习方式,洞悉他们真正的学习需求。听课后,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各教研组教师一起评课、研讨,对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加以推广,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让每位教师在探索中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引领教改导向,我校坚持开展“每周一课”活动,由骨干教师进行公开示范教学,力求推陈出新,既为年轻的课改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又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个研究个案,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为我校广大教师教学水平又上一个台阶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4、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评价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控、鉴定选拔等方面的功能,它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实际上成了教育工作的“指挥棒”,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我校加大改革力度,改革评价机制,提出了“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口号,遵照“评价目标全面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结果个性化”的原则,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评价模式。
我校特别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针对我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经商者多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精心设计以测试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及行为习惯的问卷表,定期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汇总统计,及时反馈,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以便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评价。我校实行后进生转化工程,先排查学困生,造册,接下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竞赛”辅导,分级考试,表彰、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收到良好效果。2009年年启动关爱“留守孩子”工程,为这些问题孩子提供帮助。
我校还特别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判定谁是优秀的教师,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此,我校精心设计了“教师发展评价表”定期评价,促进教师成长。
(二)
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实验中,教师们普遍重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习的渠道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们力求准确定位,否定“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否定“课本为中心”,不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力求“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否定“课堂为中心”,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学习方式转变方面,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分注重内容分析、过多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的教学,教师主宰课堂,牵着学生走的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教学,逐渐淡出课堂。而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发现性学习正在使课堂逐渐充满活力。如:数学课上,教学数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图形、实物,以游戏形式使学生认识数字、图形及学好分类。在许多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引导学生思考,更不讲解提示,辛苦地帮助学生得出答案,而是让每位同学在动手摆放学具,或是在兴趣盎然的画画中惊喜地自主发现答案。这样的学习决不会让孩子们觉得身心疲惫,因为他们在不断地播种“乐趣”,不断地收获“喜悦”,不断地滋长“自信”。
新一轮课程改革像一阵飓风,从城市刮进了偏远农村,刮进了山村校园,刮走了许多旧有的僵硬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教育拥抱了属于它的绚丽春天。我校迅速成立课改实验小组,研究实验思路,加强教师的培训,聚焦课堂,开创课堂新局面,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
主题词:课改 策略 转化 苦恼
十四年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像一阵飓风,从城市刮进了偏远农村,刮进了山村校园,刮走了许多旧有的僵硬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教育拥抱了属于它的绚丽春天。现把我校课改活动十年来的做法做一番梳理。
(一)
為了保证“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课题活动科学、有序、高效地展开,我校坚持以下推进策略。
1、成立课改实验小组,研究实验思路
我校有一个充满活力,具有拼搏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也有一支爱岗敬业、团结求实,乐于投入到课改浪潮中的教师队伍。当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时,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行动起来,立刻成立我校课改实验小组,现以来长发校长为领头人,以向永发、史作武等市、县级骨干教师为排头兵,加盟到实验研究中去,实验小组成员学习研究课改理论,明确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
2、重视观念的改变,加强教师的培训
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好新课程,深刻理解课程功能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重中之重。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如:集中学习研讨、教师自学、校长讲座、交流探究、案例分析,使教师在参与、互动中进一步理解课改理念、目标、精神。教师们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态度积极,思变求变,认真学习。结合本校教研活动,联系教学实际,认真进行反思,组织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探究,更好地学习领会和掌握新课程。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辅导与自我研修后,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篇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研究性文章或心得体会。继通识培训后,每学年组织教师按课改推进进行学科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用理论武装了自己的教师们走进了新的课堂,但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他们并未放松对课改新理论的学习、钻研、探讨。
3、聚焦课堂,开创课堂新局面
课堂是教师展示教育教学艺术魅力的平台,是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阵地。新的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为此,学校领导班子纷纷走进课堂,去倾听、去观察每一节课的利与弊,去了解教师是否能用新的教育理念去诠释新的教材,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去体察学生是否能适应新的课堂,关注他们的学习方式,洞悉他们真正的学习需求。听课后,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各教研组教师一起评课、研讨,对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加以推广,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让每位教师在探索中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引领教改导向,我校坚持开展“每周一课”活动,由骨干教师进行公开示范教学,力求推陈出新,既为年轻的课改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又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个研究个案,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为我校广大教师教学水平又上一个台阶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4、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评价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控、鉴定选拔等方面的功能,它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实际上成了教育工作的“指挥棒”,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我校加大改革力度,改革评价机制,提出了“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口号,遵照“评价目标全面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结果个性化”的原则,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评价模式。
我校特别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针对我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经商者多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精心设计以测试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及行为习惯的问卷表,定期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汇总统计,及时反馈,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以便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评价。我校实行后进生转化工程,先排查学困生,造册,接下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竞赛”辅导,分级考试,表彰、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收到良好效果。2009年年启动关爱“留守孩子”工程,为这些问题孩子提供帮助。
我校还特别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判定谁是优秀的教师,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此,我校精心设计了“教师发展评价表”定期评价,促进教师成长。
(二)
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实验中,教师们普遍重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习的渠道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们力求准确定位,否定“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否定“课本为中心”,不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力求“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否定“课堂为中心”,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学习方式转变方面,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分注重内容分析、过多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的教学,教师主宰课堂,牵着学生走的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教学,逐渐淡出课堂。而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发现性学习正在使课堂逐渐充满活力。如:数学课上,教学数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图形、实物,以游戏形式使学生认识数字、图形及学好分类。在许多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引导学生思考,更不讲解提示,辛苦地帮助学生得出答案,而是让每位同学在动手摆放学具,或是在兴趣盎然的画画中惊喜地自主发现答案。这样的学习决不会让孩子们觉得身心疲惫,因为他们在不断地播种“乐趣”,不断地收获“喜悦”,不断地滋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