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理发摊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7301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常去街边的理发摊理发。
   既然是摊位,摆设自然简单,一把A3纸大小的镜子挂在墙上,在镜子对面一米左右的位置放一张木椅。来理发的人不像现在这样有很多的要求,选择平头或者光头后就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这时,理发师傅就在顾客身上围一块一米长的粗布,是为了防止剃下的头发掉到衣服上。
   那时,没有人称呼“理发师”、“美发师”的。叫得最礼貌的就是“理发师傅”,多数人直接称呼“剃头匠”。因为当时的发型不像现在这般五花八门,前来理发的人也想不出什么新式发型,即使想到了也担心师傅理不好。再加上理发摊摆在街边,残旧的镜子、梳子、椅子,还有那一套土得掉渣的理发工具,顾客通常在平头和光头两种发型间选择。称不上是“美发”,因此叫“剃头”,简洁明了。
   尽管摊位简陋,但理发师傅为了招揽生意,非常热情并免费提供洗头服务。煤炭炉子上烧着一壶水,洗头时舀一瓢与冷水勾兑即可。洗头没有高档洗发水,用的是“碱粉水”,在当时,只有理发店里才备有稍显高级的“皂角”洗发水。
   我每个月都要去光顾理发摊两次,通常在放学后约上同学一起去。理完发后与同学们相互摸着那剃短的头发,嬉戏打闹一番。这时,理发师傅会招呼我们别贪玩了,爸妈在家等着你们哩。往往要提醒好几次,我们才挎上书包,递给理发师傅两角钱后拌个鬼脸,转身嬉笑着往家跑。参加工作后,每每想起这事我都忍俊不禁。
   如今,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将门面装饰得五光十色的理发店,招牌一个比一个响亮,从“××发廊”、“××理发店”到“××美发中心”、“××美发城”,一路望去,霓虹闪烁,绚丽夺目。客人进去,给你“剃头”的小伙子还潇洒地递来一张名片,名字后面印着“美发顾问”四个字。从店内走出来的顾客,一个个发型奇异,或直或卷,或平或爆,染着红色、黄色,甚至还有绿色,谓之潮流、时尚。我看在眼里,心生慨叹:人啊,老了也要拥有一颗朝气蓬勃的心,不然,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啰。
   话虽这么说,可我每次都不敢让自己的发型“华丽转身”。老板娘问我,要不要换个发型,我说不用了,照旧吧。这时,坐在一旁的女儿“噗嗤”一笑,附在我耳边诡异地说:老爸,你是不是惦念着去街边剃头呀?她还故意把“剃头”两个字的音拖得很长,我乐呵呵地笑了起来,心想:有机会能重温一次街边理发,也是人生的一件乐事啊!
   过去的永远过去了,一切都会随时代发展而改变,唯一不变是岁月在心灵深处雕刻的痕迹,街边理发摊就这样永远摆在了我的心坎上。
其他文献
小到了祖国版图上的一个省份  一个县市,一个村庄  小到了童年,胎记和亲人间隐密的低语  小到了草芥的气息,时光的流动  小到了仅剩下那一群分摊我命的亲人    为此,我曾无数次地焚烧书稿  捶胸顿足。憎恨自己胸无大志,无可救药  并一再恶毒地警告着自己  可每到年关,当我从远方风尘仆仆地赶回  我还是只愿意争分夺秒的在他们身边围绕  和他们一起谈笑,走动,亲近  当饭菜香满屋浮动,我们也彼此遵从
期刊
人生如轳辘,峰回路转中,有些人和事总让你无法忘记。    记得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从大坪村采访回家的时候,路过龙滩峡,看到公路边围着一群中学生,并且还伴随有痛苦的呻吟声,凑近一看,原来是我们家附近的陈奶奶。只见她半侧着身体躺在路边,鲜红的血印在头发凌乱的额前,伴着悲伤的低泣,我蹲在她的身边,轻轻的扶着她,听她哽咽着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就在中午,她又被儿媳打的鼻青脸肿,把她赶出了家
期刊
近几天来,我一直被感情的烦恼困扰,心里堵得慌。上班的时候忍不住跟同事倒苦水,不料同事顿时双眼一亮,说:“你在追她啊?她家里好有钱耶,老爸老妈在车站那边开有工厂,她可是个千金大小姐哩,来这里上班只是她父母让她出来锻炼的。”我的心一沉,问同事怎么知道。同事说,人家来这里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部门里很多人都知道。末了补充了句,你真有才。   “你真有才”,同事话里有话的一句玩笑话,却挑起了我的神
期刊
2004年我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   在家乡的小县城里,虽然有家人的疼爱,邻里的照顾,但我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关爱和同情,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是一个不健全的女孩子。   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人知道我的秘密,这让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只是,我会本能地抗拒身边每一位“有意”的男孩子。   直到遇到了大华,我们相爱了。大华是家中的独子,我不该对不起他。我知道自己是鼓了多大的勇气才把事实
期刊
舅舅打来电话说表弟恋爱了。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呀,表弟虽然才25岁,但在乡亲们眼里表弟已属于大龄未婚青年了。为此,舅舅和舅妈都快愁成了祥林嫂,见人就说:“留点心啊,有合适的女孩子了,给我们家林子介绍一个,拜托了啊。”现在,终于听到表弟恋爱了!我还没来得及把祝贺的话说出口,电话里舅舅急急地说:“霞,林子和你最能谈得拢,你就劝劝他,和那个女孩子散了吧。”   原来,表弟相中的女孩子是和他在同一个酒店做事
期刊
春风有一把好嗓子,把我从昏睡里  喊醒,河北河南,草青青一片  麻雀还在屋檐,花朵儿还在去年的高枝  我还住在自己的肉体,没有老去    春风啊你要喊醒,我爱着的容颜,活着的勇气  墙角的锄头,墙上的镰刀,我要用一滴滴  莹莹的溪水,磨去落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锈痕    春风啊,你还要试着把我坟墓里的祖父喊醒  我需要一把硬骨头,撑过这人间风雨  (518109深圳宝安大浪石观工业区F栋银思奇电子有
期刊
从《诗经》里走出的忘忧草   你走进江南的风景画里   从苏东坡的词里走出的忘忧草   你走进母亲的叮咛里     那位栽种萱草的少妇   她让萱草花开满了前园   开满了后园 她期盼   远征的人儿早日归来     就是那棵忘忧草   她纤细的叶片如温婉之手   橘红色的花瓣如红唇   绽放慈母般的和蔼与端庄     就是那棵忘忧草   从岭南的“罗汉斋”里走来  
期刊
许多人都知道,写文章搞报道打官司,那是新闻记者与律师的事情,而在报刊上稿,电台有声,为别人讨公道,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一个只有小学文化身处贫寒的农民,偏不信邪,在逆境中崛起,自学成才,坚持勤写作,苦锻炼,取得不菲成绩,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200多篇幅,获各级奖励70多次,被多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又利用自学的法律知识,为弱者撑起一片维权的蓝天。在广西资江河畔,被人们亲切地誉为
期刊
绿豆糕VS普切塔     2007年的第一天,阳光格外的好,梁小筑刚走到楼梯的折角处,就看到了刘宇呈。他在踱着步子数数,就像小时候等她一起去上学时的样子。他们一起去了外婆家附近的面包店,那里有很好吃的普切塔。   梁小筑向他极力推荐着这种烤成金黄色的面包,上面铺着的意式馅料是多么的诱人可口。而刘宇呈只是撇撇嘴、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她说:“我要吃绿豆糕。”   于是他带着她穿过大大小小的街道,找到
期刊
六月初六日那天,太阳非常的灿烂、明朗。农村有句俗语道:“六月六,晒龙衣。”我把箱子里的所有衣服都一件一件的翻出来挂在太阳下凉晒,把霉气赶走。   最后,我在箱底下发现一套沉睡多年的旧西装,脑海里便跳出二十多年前的往事来,那年我在上海打工,这是姨姐帮我订做的一套黑色的西装。   这套西装,被我穿得由黑变白。前些年,我把它洗干净放进箱子里,从此就没有再穿它了。   1986年的秋天,我刚到上海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