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藻抒华

来源 :收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u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尚武之风盛行的清代宮廷,帝王的文化艺术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清朝帝王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视对于汉文化的学习,勤于攻读传统典籍,或热衷诗书文章的琢磨与创作,对于堪称汉文化精髓的书法艺术,更是尤为喜爱,因此,清代多位帝王都有着相当深厚的书法造诣。尤其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对于董其昌、赵孟頫等历代书画家的推崇与学习,给当时宮廷和社会的书画风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内廷书斋陈设十分讲究,制作精美。康、雍、乾时期承袭旧制,并不断创新,文房清玩形式种类多样。除地方织造承办年例贡品外,内廷造办处各作坊制作有大量的陈设文房清玩,如笔筒、笔架、臂搁、水丞、镇尺、墨床、笔洗、砚台、镇纸以及便于外出使用的旅行用文具箱等,都是内廷重要的陈设品。
  笔
  清代宮廷用笔,一般是由内务府造办处或三织造按内廷样式制作,每年苏州、杭州均有数百支湖笔进贡内廷,如大画笔、小画笔、着色笔、提笔(斗笔)、抓笔等。其笔管材质一般为竹管,也有玉石、玳瑁、象牙、漆、木质等,并注重装饰,有雕云龙、龙凤、蝠寿、花卉纹等者,有笔管题“天子万年”“万国宋朝”“经天纬地”“云汉为章”等者,内涵寓意丰富。笔毫以免毫为主,或也有兼毫、狼毫、貂毫、鬃毫、点翠毫等,其形式有葫芦、笋尖、兰花蕊等式,以“尖、齐、圆、健”为美。内廷日常用笔所需数量可观,一年四季按季节选用不同材质的毛笔。以浙江湖州作为宮廷御用笔的主要产地。明清时期制笔工艺达到高峰,每年地方例贡文房用具中均以湖笔数量为最多。
  清黑漆描金百寿字羊毫提斗笔(图1)
  此笔由竹、漆、羊毫制成;全长30、毫长7.8、囊径3.7厘米。笔身通体施以墨漆地,其上描金写有各体寿字,杆端绘描金回纹及花卉图案,杆与羊毫连接处加以描金金属圈。此笔做工精细,纹饰华美,此笔制于清代中期,为清中期宮廷文房用具当中的精品。
  清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图2)
  此笔制于乾隆时期。长约24、径0.8、杆长15.9、帽长8.1厘米。笔杆、笔帽均为象牙雕刻制成,笔尖以名贵的山兔背毛紫毫精制。笔杆上部阴刻有“万国来朝”楷书字样,字内填以金色。为众属国纷纷来朝贺君主之意。笔管纳毫为紫毫,毫短而出峰,毫色黑紫,富有光泽,外毫缚以点翠,亮丽美观,有画龙点睛之妙。此笔一套三支,此为其中之一,另两支分別刻有“万寿万福”和“万福攸同”字样。
  清紫檀嵌玉鬃毫大抓笔(图3)
  此笔制作于乾隆时期,由紫檀、玉、鬃毫制成。全长26、笔末端径宽7.5、执手最宽处5.8厘米。笔尖用长体鬃毫制成,笔杆以贵重的紫檀木雕刻,执手处稍粗,中间腰部略窄;笔底部为圆形平底,中心处嵌有一块圆形白玉,玉心浮雕一团寿字,外侧雕六只向心蝙蝠,白玉外另嵌有银丝回纹。此笔做工精细、巧妙,是乾隆时期的作品。
  墨
  清代宮廷用墨,一部分出自内廷御书处“墨作”,墨品均詈名“御用”或“御墨”。“墨作”自康熙年间建立至清晚期一直沿袭制作,以清三朝所制之墨最具特点,其中也有以内廷斋、堂、轩、室名字命名的墨品,如端凝鉴赏、佩文斋藏墨等,成为内廷御墨的重要形式。宮廷用墨除本色黑墨外,還有各色彩墨或在黑色墨品上描金彩绘。另有一部分御用墨品,交由三织造或徽州墨家监制,被称为“贡墨”。
  清锦地云蝠纹万年红朱墨(图4)
  此墨总体为长条形。朱砂、胶制。高10、宽2.8、厚1厘米。前、后两面均满饰斜万字地儿暗纹,其上有描金云蝠图案,前面另有楷书描金“万年红”四字;朱墨左右侧面无纹饰,右侧为阴刻“光绪三十三年制”楷书款,左侧阴刻楷书“安徽巡抚臣冯煦恭进”字样。该件文物为清末地方官员为清帝进贡御墨,原贮藏于北京,后调沈阳故宮收藏,是清朝晚期帝后御用之彩墨。
  清乾隆款夔龙纹佩形墨(图5)
  此墨高8.1、宽5厘米。外形呈扁状玉佩之形,两面均满饰夔龙、蕉叶纹,中间留有众多莲瓣围绕的椭圆形开光,一面椭圆心内刻描金篆书“御墨”,另一面橢圆心内刻描金隶书“蟠云”;在墨块平面一侧刻有描金“大清乾隆年制”楷书双行款。此块御用之墨外表华丽,为清中期内务府所特制和收藏。
  纸
  清代宫廷书写用纸绢,由内务府造办处交由三织造按宮廷样式承办制作。纸品种类丰富多样,主要有精制宣纸、高丽纸、壁纸、洒金粉蜡笺、磁青纸、仿宣德笺、仿金粟山藏经纸、梅花玉版笺、御制淳化轩笺、仿明仁殿纸等加工纸笺。其中,按用途可分为书画用纸、写经用纸、书籍用纸、日常生活用纸等,如每年新春赐“福”必用朱红云龙纹斗方绢笺,帝后朝服像一般用画绢,殿试发榜专用榜纸,谕旨或敕书专用龙纹黄笺,书写对联、横披等均有特定规格的专用纸笺。
  清正红色描龙戏珠斗方库绢(图6)
  此斗方库绢,边长、宽均为64厘米。红色绢面近于正方形,表面用金粉、白粉描绘四龙形象,上部为正龙,左右侧为升龙,底部为降龙,四龙中央为火焰珠纹,龙侧满绘火焰、祥云纹饰。斗方之外为黑漆描金云龙纹方盖木盒。清宫廷中收藏有数量众多、制作精良的斗方库绢、细绢、宣纸及各色蜡笺纸、发笺纸和洒金纸,以备皇帝平时书法题字之用。为乾隆时期的藏品,现沈阳故宮珍藏。
  砚
  清代宮廷御用砚品大多出于内廷“砚作”,主要有端石、歙石、澄泥、松花石、玉石、铜匣暖砚等。其造型或仿古或创新,形制各异,并配以描金漆盒、玳瑁盒、玉石盒、紫檀木嵌玉盒等,颇具宮廷特色。内廷砚品的制作一般是由如意馆画师画样,御览呈准后再由内廷砚匠制作,匣作、木作、油漆作等分王配合,按砚形配盒,再由“刻字作”刻字、镌刻御题诗文及年款等。有些砚品具有特殊用途,如御笔朱批用玉石砚,冬季用铜镀金匣暖砚等。也有少量砚品被用于赏赐外国使节或翰林近臣。
  清雍正款松花石长方砚(图了)
  该砚呈长方形,材质为松花石。盒为漆木制。砚长12、宽8.2、厚1.2厘米。体量较小,制作尤佳,于青绿色石质中可见絮状带纹。砚石表面较平展,边缘部位微向上凸起,水槽部分边缘稍宽。砚背面刻阴文楷书两行:“以静为用,是以永年”,下刻“雍正年制”方形白文印章。该砚附有黑漆描金长方砚盒,为识文描金制法,工艺精湛,是清宮旧藏中独具特点的文房器物珍品。   清浮雕梅花端砚(图8)
  端砚是中国砚台中的精品,端砚为历代文人赞赏,被誉为“群砚之首”。既下墨而不损毫,既耐磨又不渗水。端石内花纹天然,千姿百态,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天青、冰纹、火捺、马尾纹、石眼等多石品。其中石眼为端石独有品色,有石眼者价值倍增。
  该砚为长方自然形,砚长23.5、宽20、厚3.5厘米。砚台表面浮雕梅花二枝,梅枝苍劲有力,梅花绽开吐蕊或含苞待放。上有一凸形作圆月状,砚台背面浮雕大荷叶枝,侧面为小荷叶,上部刻一只螃蟹,下部刻一只鹭鸶,作工精美绝伦。该砚附有红木长方砚盒,盒面雕刻陈继昌行书九行,与端砚台璧生辉。
  清铜镂空花纹歙石暖砚(图9)
  全高8、砚径17厘米。砚为整块青灰色歙石雕刻而成,呈满月正圆形状,仅上部少去一牙,由铸铜制成月缺部分,上浮雕蝙蝠团案,中间安有提纽以便使用;砚石边緣为凸起棱线,底部刻有六足,砚下为铜制托架,可放置炭火,以防天寒墨凝。砚石及其托架装于铜制镂空圆盒内,盒盖、盒身满饰缠枝花卉图案,上、下口沿为回形纹饰;铜盒底部有云头形三足。该砚铜盒之外另附有一个圆形漆盒,可见清宮廷对文房四宝之一御用砚的高度重视。
  其它文房用具
  墨床是置放墨块的用具,因形似古代床榻而得名。使用时,将沾湿的墨块平放于墨床高处风干,再收纳于墨匣中保存。造型多为长方几式,也有书卷式、圆形、方形、花卉形等,材质有瓷、玉石、竹木、牙骨、珐琅等。为传统文房用具之一。
  清青玉几式墨床(图10)
  此几式墨床由青玉雕琢而成,形似案几,双足内卷呈云头状。墨床面两端浅雕兽面纹,下附木座,造型优美,形制舒展,风格清雅,小巧精致。
  清仿明茶叶末釉墨床(图11)
  墨床的造型呈长方几案状,高2.8、长10、宽3.7厘米。床面平坦,两侧为圆弧形向内卷曲,形成案足,类似于宋代案几样式;案面下有4个乳钉,左右案足下各有5个乳钉足,均呈青灰色。全器遍施茶叶末釉,釉色于墨绿中闪黄、闪褐;几案边缘部分则留有黄褐色轮廓线,有如古旧家具经年形成的磨痕一样几案下面中央刻有残缺阴文篆书“成化年制”4字2行款。这件墨床是乾隆时期仿明咸化年间的作品,其外形仿于宋代木制几案,无论是造型还是器物对应的磨痕,均与实物相差无几,达到了乱真的程度。该器为清代皇宮所珍藏。
  清掐丝珐琅云龙水丞(图12)
  水丞又称水盂、水中丞,书案上贮水供研墨的器具,汉代即有制作。器型大多口底相若,扁圆腹,无嘴流。古有尊式,又有小口钵、盂式等。清代宮廷内用水丞材质丰富,有陶瓷、玉石、玻璃、铜鎏金、珐琅等类。
  此水丞为铜胎掐丝珐琅文房用品。水丞高10.4、径8.2、提勺长14.1厘米。器型整体为圆筒形,小口深腹,器身以浅蓝色珐琅为地,饰金色巨龙行于五彩云间,饰以“膛”字图案及飘带,动感十足、颇具气势;龙身之下为海水江崖图案。器身上口沿部分及底足部分均鎏金,上錾刻缠枝花卉及卷草纹。水丞附有一个舀水小勺,鎏金铜质,勺柄端为龙首造型,勺身以蓝色珐琅为地,间饰云纹。器物整体色彩斑斓,显示出宮中珐琅器雍容华贵的特色。为清代中期皇帝御用文房器物。
  清雍正款炉钧釉水盂(图13)
  水盂为文房用具之一,其用途类于水丞。该水盂。口径6.6、腹径11.5、高3.6、足径6.5厘米。为广口,口沿微外卷,颈与肩部相连外延,腹部宽大呈扁圆状,盂底为圈足,足底露胎;盂口沿一侧留有一个弧形豁口,应为实用时放置笔杆之处。器里部为豆绿色釉,口沿内外及器表皆施仿炉钧釉,釉面为天蓝色地,密布紫红色斑点,如星光闪耀,如冬曰散霰;盂底部亦施炉钧釉,中央雕刻阳文篆书“雍正年制”四字二行方款,款识规矩端正。
  清玛瑙雕荷叶小鸟洗(图14)
  笔洗用途广泛,多作文房濯洗毛笔之用,也有盥洗用具及陈设品。形制为广口,折沿,宽唇,深腹。清代的洗有瓷、玉、石、玛瑙、竹木、珐琅等多种材质。
  此器物为清中期雕刻艺术品。玛瑙晶莹透彻。高3.4、直径10.2、口径6.5厘米。中为一荷叶,叶脉雕刻生动逼真,叶边缘向内收,成椭圆形,卷沿成花口,浅淡色成柠檬黄,外腹透雕荷叶四片,色呈桔红,叶脉雕刻流畅,枝茎雕刻粗犷挺拔,茎叶上分別雕出细细之纹饰,青嫩可爱,在蕾与一叶之间的花枝上,昂首站立一只圆雕小鹊雀,双爪有力抓于枝干。鹊首红色,羽翅丰满,双眼视前方,神采奕奕,嘴尖向上翘起,脖颈微扬,仿佛在婉转歌唱,这种形制,谐音为报喜登科,是一件珍贵的玛瑙巧作。
  清乾隆款仿宋汝窑三足洗(图15)
  此洗呈葵花式,高57、口径21厘米。广口外卷,总体呈八辦状,花辦间微向内折,直壁,近底部内折为平底;洗底承以三足,足底露胎呈黑灰色,足根部突出外壁,底面另有多处支烧点。口外沿施浅色酱釉,时断时续,形成美观的竖条纹;通体为仿宋汝窑釉,釉色青灰色,青中闪绿,色泽雅;洗里面纵橫数道黑色大开片纹,其间散布金黃色细纹开片,层次清晰,尤如蛛网;洗外壁为金色细纹开片,洗底亦有简略的黑色大开片纹及细微的金色开片纹,底部中央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这件乾隆年间的笔洗造型取葵花形,古朴大方,其釉色为仿宋汝窑釉,别具一格。器物底部还另外配有红木雕刻三足支架,两者相得宜彰,艺术感颇强。
  清玛瑙雕双鼠镇纸(图16)
  长4.9、宽3.71、厚2.2厘米。以黄色玛瑙雕双鼠,首尾相顾,圆润饱满的线条雕琢出基本造型,以浅浮雕及阴文结合琢出细部特征,双目皆圆睁,双耳高耸,造型写实,似在窥察周遭动静,姿态活泼,线条流畅,别有情趣。又利用玛瑙外皮浮雕花生,花生造型写实,色泽逼真,表面的麻点亦十分清晰,与真花生无异,独具匠心。该器物融合了圆雕、浮雕、透雕等技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仿生佳作。用于文房实用,令人赏心悦目。纸镇又称书镇、纸镇,是文案上压书、压纸使之平整、固定以便于阅读和书写的文具,多以石、玉、玛瑙等较重的材质制成,造型多为小件圆雕动物形象,小巧精美,颇堪赏玩。是文人案头的宝玩之一。   清蟠螭水晶镇纸(图17)
  此镇纸为水晶材质,长9.6、宽1.6、高3.53厘米。大小盈掌,晶莹水透,质有绵。长方镇尺作地,高浮雕螭虎盘踞其上,螭虎四肢有力,高额、立耳、如意纹鼻,腰腹有浅刀刻肋,分花大尾,回首怒目,势静而意动。其雕琢之健劲,运刀之爽挺,几已直追汉唐,却于小处不事精磨,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实为不可多得的文房珍品。
  清乾隆款掐丝珐琅海水双龙笔架(图18)
  此笔架为乾隆时期御制文房用品,由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制成。笔架整体呈弧形山峦状,五组山峰耸立,峰与峰之间的壑谷可做承笔之用;山体以深蓝、浅蓝、深绿、浅绿等色为地,使山峰更具层次感;峰下饰有金黄色双龙图案,龙首之间为金黄色“卍”字纹,龙身下方饰有绿色海水纹;笔架之下为弧形鎏金底座,錾刻一圈珍珠纹,其下錾刻缠枝花卉纹;底座下部呈云头纹,底部中央錾刻阴文楷书“乾隆年制”款。笔架是古代重要的文房用具,因其形状似山峦,故又有“笔山”的雅称。
  清琴棋书画文具盒(图19)
  琴、棋、书、画为古代文人所擅长的文化技能,后世常将其制成四种文玩器物,放置于书案之侧,既为文具用品,又是赏玩器物,颇有传统文化气息。此为“琴棋书画造型文具盒”中的“画”盒,为红木雕制,由三个摞在起的手卷组成,可打开盛物,折叠则为画卷装饰摆件。盒面浮雕锦纹和菱花纹,画卷两侧雕手卷样式,镶嵌以白玉质軸头,题签则为骨质,其上浅刻“倪高士林亭秋影图”“曹云西松荫高士图”等文字,并制以画别子、系带等装饰,十分精巧逼真。
  清康熙款青花釉里红颂文笔筒(图20)
  插放毛筆的器具。多为筒状,口底相若,始见于宋,流行于清,材质多样,各具特色,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此笔筒内外均为白釉,里为素面,外面饰有青花《圣主得贤臣颂》全文内容,文后钤釉里红篆书“熙翰传古”四字二行方图章印;笔筒底部外国施白釉,以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此件笔筒表面布满工整的青花小楷,其清隽规整的馆阁体文字给人以震撼之感,笔筒上所写颂文则让我们看到了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
  清牙雕笔筒(图21)
  此笔筒为全高14.7、口径12、底径12.1、里径9.3厘米。笔筒外壁一侧雕亭台楼阁、垄瓦鳞次节比,飞檐翘起,亭前古树参天,山石峭立,溪流中群鸭戏水,4只在合呜,1只正在将头扎进水里,意趣盎然。另侧雕有双株古树参天高耸,骄阳下流云飘渺,身着长袍老者倚坐在岸边座榻上,以手指点树下两个小童做事,鼎旁的小童正回头听候老者吩咐,另一小童手执天球瓶倒水,画面生动形象。榻前雕有珊瑚盆景,花缸等。整件笔筒雕工细腻,人物生动。
  清斗彩人物笔筒(图22)
  这是一件直筒式笔筒,高14.9、腹径17.7厘米。筒壁略矮,口径较大,胎质坚硬,胎釉结合紧密。全器为白地,筒壁主体纹饰为“指曰高升图”,以斗彩绘秀石、芭蕉、庭院、围栏,院中设有长条石案、长方几案和红色琴桌,石案上置有木雕红如意,几案上置书卷、茶杯和插有孔雀双翎的瓷瓶,庭院内站立主宾人物六人及一个捧盘童子,其中一人立于石案前手指空中红曰,预言主人官职高升,其他人物表情虔敬,眼中充满期待。笔筒为玉璧平底,中间露胎,内心为圆形白釉地。
  清牙雕婴戏芦辦臂搁(图23)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为写字时枕臂的器具,多作长方片状,覆瓦式。明清时期较为流行,材质各异,有竹木、象牙、玉、瓷、漆、铜等,多以花卉草虫、人物故事等为装饰题材,表现技法丰富,或浮雕浅刻,或线描嵌金,或堆贴擦染等,文化气息浓厚。
  此臂搁为牙制品,高25、长21.4、底宽5.6厘米。立体圆雕,弧拱片状的臂搁内,以镂雕山石、兰花、水禽为背景,圆雕出丛生的芦苇荷塘里,三个童子提篮捉蟹,几只河蟹爬上高高的芦苇,苇塘上空有两只小鸟在飞翔。芦塘中河蟹、小鸟以及童子的雕刻极为精致,薄薄的苇叶有一种用手一捏即碎的感觉。整个作品玲珑剔透,表现了野趣横生的意境。
  清剔红山水人物纹提粱文具盒(图24)
  此文具盒是清代皇帝用于盛装宫中文具的御用器物。乾隆年间制。其材质由漆,木、铜制成。盒高(不含提梁)28、长35、宽20厘米。此文具盒外表呈长方形,通体有多屉、多格用以贮物。盒表面为红色雕漆图案,边缘部分为雕数层回纹,内心为雕山水、人物纹饰。提盒上部有两个对称方盒,各置有小抽屉,表面满饰几何图案,两盒中间安有铜质鎏金提手。盒下部为两个对开门,门内各置二层格及
  个小抽屉。盒四面为红雕漆山水、游船、人物等纹饰,剔红工艺十分精致,盒里面髹以黑漆。此件文物为清中期宮廷书房中的文具盒,既能用以盛放笔墨等文具,亦可放于书房作观赏陈设用品。
  清紫檀雕花文具箱(图25)
  此文具箱为紫檀木雕刻制成,箱顶内敛,形成梯形出檐结构,斜面浮雕为多种几何图案;箱正面为双开门式,饰有铜鎏金錾花锁鼻和折页;箱左右两侧有铜提手;双门及左右两侧箱板,浮雕拐子纹和如意头图案;箱体下部四周配有牙板,亦雕拐子纹、如意头纹。此文具箱顶盖亦可开启,方便实用。
  (责任编辑:田红玉)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个古陶瓷大国,古陶瓷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也不断提升,古陶瓷收藏也成为炙手可热的一项爱好。然而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人为了暴利,费尽心机进行古陶瓷的造假。古陶瓷赝品大量涌现,一些拍卖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为赝品开绿灯等做法,更加剧了古陶瓷收藏市场
期刊
璋是先秦重要的玉制礼器,在上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如:《书·顾命》:“秉璋以酢。”《礼记·祭统》:“大宗执璋。”《诗·大雅·械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  ,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毛传:“璋,臣之职也。”诗意祝所生男子成长后为王侯。后因称生男为“弄璋之喜”。唐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
期刊
山东博物馆藏明代袁尚统《岁朝赏梅图》(图1),纸本,立軸,画心纵长48、横长47.5厘米,画中山野一隅,寒梅绽放,老翁闲倚树干,笑看小童燃放爆竹。画幅左上款詈“丁丑腊月写似栖筠兄,袁尚统”,钤朱白文“尚统之印”和白文“字叔明”名章二方(图2);右下压角钤朱文方印“将疾”。作画时间“丁丑”,在明崇祯十年(1637)。受画者“栖筠”,未详何人。袁尚统,字叔明,明末清初吴(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人物
期刊
《过眼与印记:宋元以来书画鉴藏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0月出版小16开本精装256页12日元  美术史与书画鉴藏密不可分。我们熟悉的中国美术史,都是建构在作品鉴定与收藏基础上的。基于此,本书讨论的范畴,是作者过眼宋元以来书画名迹留下的关于美术史的深刻印记。无论是诸葛亮、朱元璋、董其昌形象的塑造,还是陈容、王蒙、仇英、傅山、吴振、王翬、吴昌硕绘画的生成,以及赵孟頫、何绍基书法的嬗变与传播
期刊
人物故事图在中国古代瓷器的装饰中是一个大类,特别是在宋元磁州窑器物上常见,而在元代青花瓷上更是多见各类主题人物故事的表现,并成为明清两代青花瓷纹饰的重要内容之一。  明代嘉靖时期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的青花器物较多,特别是在体型硕大的瓶、罐上面更是喜爱以人物故事题材来装饰。人物故事图这一时期种类较多,神仙佛道、历史故事、传奇典故等都有表现,但是对于具体某一件器物上的某些故事并不是都能说得明白,说得透彻的
期刊
一把壶的价值,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型是否做的规整、比例是否和谐、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细致、曲线是否自然;如果是花货,那么上面的花草树木是否自然如天成,无一点矫饰。只要这些要求都达到了,就是一把上好的壶。  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以素陶为主,其观赏性主要决定于造型,所以制作工艺显得非常重要。一把紫砂壶整体结构的主要部分就是:壶桶、壶嘴(壶流)、壶盖、壶把、的子(壶钮),当然紫砂壶,壶底,
期刊
2017年2月25日,来自中国北京、上海以及纽约的华人学者,2月16日在纽约召开《呼唤中国国宝“昭陵两骏”回家》的研讨会后,于16日马不停蹄来到费城宾大,再次召开座谈会,与校方进行沟通,向校方重申希望两件国宝可以回国的要求。  当日宾大学校的相关学生学者、宾大博物馆亚洲部馆长Adam Smith、费城华埠侨领吕剑云、梁鸿生、叶慧民等数十人齐聚宾大,由来自亚太事物研究中心的执行总监陈宪中、理事邵子平
期刊
安徽博物院藏金器,从春秋战国至清代,乃至近代,藏品延续时间连贯,涉及种类广泛。既有春秋战国时期作为装饰的金箔、金片,又有独立存在金器藏品;既有种类众多的首饰饰件,又有光华灿烂的实用器皿;既有商业经济发展下的金质商品,又有宗教色彩浓郁的念佛牌、鎏金佛塔等;既有纯金货币,又有随葬的金质冥币;既有锤揲、焊缀、掐丝、累丝等制作工艺,又有鎏金、金银错、包金等装饰技艺。在这些林林总总,蔚为壮观的金器藏品中,最
期刊
古往今来,佛教造像作为弘扬佛教文化和艺术的载体被亚洲广大国家、多个民族赋予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是民族文化精华的实体表现,为佛教艺术爱好者及历史学家研究古代文明发展及工艺制造水平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佛像雕塑的制作材料自其产生就有多种选择:石材质、木材质、陶土材质、金铜材质……其中尤以金属材质为重。金属材质中绝大多数为铜质,也有少量的银质、金质以及铁质、锡质造像。这些金属在历史上同时是货币的制
期刊
在十九世纪末崛起的新一代实业收藏家之中,藤田传三郎(1841-1912年)洵为领军人物。他与当时叱咤风云的益田孝男爵(1848-1938年,三井物产首任社长及藤田早期的业务伙伴)均深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对中日艺术品情有独钟。藤田先生在收藏界以雷厉风行、桀骜不驯、眼准手陕著称,不失为一名善于把握机会的藏家。  位于大阪市中心淀川河畔的藤田宅邸,也是藤田家族的商业和政治活动中心。宅内另辟能剧舞台(藤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