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医学院是以综合(或多科)性大学为基础的医学院,大学医学院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医学学科及其办学特点有着必然的联系。使大学医学院的教育资源配置趋于最优化,不但是医学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新世纪生命科学快速崛起的召唤。
一、大学医学院教育资源配置的一般原则
1、增效性原则
人、财、物和信息以及文化、制度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必须达到增效增量的目的,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佳效益,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为此,必须用好人、理好财、管好物,建章立制,明确办学目标。
2、动力性原则
教育资源的配置具有驱动效用,以人为本,使教师、管理人员振奋精神、充满活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因而,必须强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引起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选人、用人制度,使能者上、庸者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可持续发展原则
教育资源的配置必须有整体观念、超前意识和长远规划,摒弃短视和“做秀”行为。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教育的发展潜力和适应性,不做子还父债的蠢事。
二、大学医学院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
1、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
一般地,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包括教育基建费与教育事业费之比,各类人员经费和各项公用经费之比。各种比例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学医学院作为大学的二级学院,要摒弃合并前作为单设高校的观念和做法,首先,应控制无关费用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因为从前作为单独设立的医学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招生规模也远高于现今的大学医学院,一部分教学用房、学生活动场地将处于闲置状态,归属与职能变了,在“用钱”的投入上必须有所转变。其次,必须提高物质设备条件的档次,大学医学院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医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仍然担负着培养精英医学人才的重任,因此,其教育经费应主要投入到提高物质设备的水平上,向拥有一流设备的目标努力。最后,重视教育资源的动态价值,寻找开发引进教育资源的渠道。
2、促使人员结构的合理化
教师与管理人员是大学当然也是大学医学院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其结构合理化表现在两类人员所占的比例适当,不同人员自身的年龄、学历、职称的比例相对合理之上。就教师队伍而论,大学医学院的教师配备即定编上,应充分考虑医学教学的个性特征,师生比不宜过高(以略低于工科为宜),不看学科特点,盲目按教育部1∶14的师生比确定大学医学院教师的编制是不科学的。在学历结构方面,大学医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的比例不高,尤其非国家重点医科院校经合并后组建的大学医学院问题更为突出,与国外一流的医学院,比如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98%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在综合素质方面,大学医学院的教师普遍欠缺人文精神的熏陶,对教育教学所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也知之不多。另外,还存在严重的近亲繁殖现象,师祖、师父、师兄、师弟同台讲课,学术思想一脉相承。这些,无不制约了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大学医学院培养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必须下功夫、花气力,尽快尽早加以扭转和改变。
大学医学院管理人员的配备,应以少而精、知识结构互补为宜。大学医学院在归并成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管理人员配备的难点一是“少”,作为单设高校拥有人数不小的管理人员队伍,要缩减为一个大学学院管理人员的规模,难度可想而知。二是“精”,想到大学直属机关任职是有能力的干部普遍持有的心态,大学医学院能留住部分“干才”难度肯定不小。三是知识结构互补,医学院重要岗位应多由学医者担纲,但要认识到没有杂交就不会有优势,具有非医学知识结构者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互补、“鲶鱼效应”。
3、提高运用无形教育资源的能力
无形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在前文已予以阐释,对于大学医学院来说,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由重“有形”、轻“无形”到“有形”与“无形”并重实属必要。具体地说,一会“争”,即向国家、省市及大学争取政策,促使大学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使大学医学院象国外的一流医学院一样,拥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较其它大学学院有更完善的管理职能。比如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开办政策的争取,大学医学院较其它大学学院更有优势和必要。二要“保”,即大学医学院要力保精神、声誉等无形教育资源的增值。三应“创”,许多无形教育资源都是几代甚至几十代学人“创”出来的,许多大学医学院在全国拥有较高盛誉,就是这些医学院多少年来不懈追求的结果。
4、健全物力资源的配套设置
大学医学院物力资源的配置必须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通盘考虑、长远规划。这之中,管理是关键,制度为保障,没有完善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要使大学医学院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及仪器等物力资源发挥最佳效益,则是不可能的。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一、大学医学院教育资源配置的一般原则
1、增效性原则
人、财、物和信息以及文化、制度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必须达到增效增量的目的,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佳效益,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为此,必须用好人、理好财、管好物,建章立制,明确办学目标。
2、动力性原则
教育资源的配置具有驱动效用,以人为本,使教师、管理人员振奋精神、充满活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因而,必须强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引起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选人、用人制度,使能者上、庸者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可持续发展原则
教育资源的配置必须有整体观念、超前意识和长远规划,摒弃短视和“做秀”行为。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教育的发展潜力和适应性,不做子还父债的蠢事。
二、大学医学院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
1、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
一般地,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包括教育基建费与教育事业费之比,各类人员经费和各项公用经费之比。各种比例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学医学院作为大学的二级学院,要摒弃合并前作为单设高校的观念和做法,首先,应控制无关费用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因为从前作为单独设立的医学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招生规模也远高于现今的大学医学院,一部分教学用房、学生活动场地将处于闲置状态,归属与职能变了,在“用钱”的投入上必须有所转变。其次,必须提高物质设备条件的档次,大学医学院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医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仍然担负着培养精英医学人才的重任,因此,其教育经费应主要投入到提高物质设备的水平上,向拥有一流设备的目标努力。最后,重视教育资源的动态价值,寻找开发引进教育资源的渠道。
2、促使人员结构的合理化
教师与管理人员是大学当然也是大学医学院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其结构合理化表现在两类人员所占的比例适当,不同人员自身的年龄、学历、职称的比例相对合理之上。就教师队伍而论,大学医学院的教师配备即定编上,应充分考虑医学教学的个性特征,师生比不宜过高(以略低于工科为宜),不看学科特点,盲目按教育部1∶14的师生比确定大学医学院教师的编制是不科学的。在学历结构方面,大学医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的比例不高,尤其非国家重点医科院校经合并后组建的大学医学院问题更为突出,与国外一流的医学院,比如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98%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在综合素质方面,大学医学院的教师普遍欠缺人文精神的熏陶,对教育教学所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也知之不多。另外,还存在严重的近亲繁殖现象,师祖、师父、师兄、师弟同台讲课,学术思想一脉相承。这些,无不制约了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大学医学院培养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必须下功夫、花气力,尽快尽早加以扭转和改变。
大学医学院管理人员的配备,应以少而精、知识结构互补为宜。大学医学院在归并成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管理人员配备的难点一是“少”,作为单设高校拥有人数不小的管理人员队伍,要缩减为一个大学学院管理人员的规模,难度可想而知。二是“精”,想到大学直属机关任职是有能力的干部普遍持有的心态,大学医学院能留住部分“干才”难度肯定不小。三是知识结构互补,医学院重要岗位应多由学医者担纲,但要认识到没有杂交就不会有优势,具有非医学知识结构者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互补、“鲶鱼效应”。
3、提高运用无形教育资源的能力
无形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在前文已予以阐释,对于大学医学院来说,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由重“有形”、轻“无形”到“有形”与“无形”并重实属必要。具体地说,一会“争”,即向国家、省市及大学争取政策,促使大学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使大学医学院象国外的一流医学院一样,拥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较其它大学学院有更完善的管理职能。比如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开办政策的争取,大学医学院较其它大学学院更有优势和必要。二要“保”,即大学医学院要力保精神、声誉等无形教育资源的增值。三应“创”,许多无形教育资源都是几代甚至几十代学人“创”出来的,许多大学医学院在全国拥有较高盛誉,就是这些医学院多少年来不懈追求的结果。
4、健全物力资源的配套设置
大学医学院物力资源的配置必须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通盘考虑、长远规划。这之中,管理是关键,制度为保障,没有完善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要使大学医学院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及仪器等物力资源发挥最佳效益,则是不可能的。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