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追求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强调学习方式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提升学习方式的,完善每一种学习方式,提升它的内涵。如何全面提升学习方式,打造一个更为灵活、务实、高效的新课程学习方式是目前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
  
  一、接受学习要体现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可分为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三类,过去我们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的是接受式学习,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它的好处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少走弯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反复训练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的掌握,学得比较扎实。不足的是:教师预设太多,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极易绝对化处理——把学习书本知识直接变成让学生接受、记忆书本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丧失,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来越不会学,完全跟老师走。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深刻领会学习方式转变的含义,用新课程理念来改造接受式学习,注入新内涵,提升其品质。
  提升接受式学习的品质,关键是提高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中的学习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内在的需要,是提高接受式学习品质和效率的根本。一旦学习活动本身对他来说是充满激情和好奇的,那么这种体验是积极愉快的,而不是一种负担,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或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得到提升。
  提高接受式学习的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动机与学习间的互惠关系,组织好学习的内容,创设有利条件,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学习经验,使他们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产生更强烈的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通过看书、朗读、背诵,进行阅读的思考、欣赏和评价,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中,认识中华民族丰厚博大的文化,感受独特的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合作学习要注重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合作“心向”的形成,让学生有合作的愿望和合作的内在动机,同时要注意合作小组的成员组合,要有意识地进行分工,每人都要有责任,然后在各人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加工,从而促进小组内成员的沟通,建立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应该说合作小组不是培养小老师的组织,更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它应该是小组成员为完成共同任务而组成的学习体,要重视小组成员的组成,根据不同性质的任务灵活调整小组成员的组合,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任务布置,教师要尽量提供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研究,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思维。千万不能为了追求学生参与度,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让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目了然的问题充斥其中,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适当讲述。任务布置要有条理性,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述不宜太多,要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住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准备好若干个三角形,事先量好每个角度,然后老师有意让学生任意报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几次表演之后,学生就奇怪了。教师就抓住学生想知道个究竟的时机,展开教学,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其中的规律,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为完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旨在通过小组讨论,达到互相启发,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是要以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的,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培养学生有人与人之间交往、交流、合作的愿望,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如果缺乏对合作学习这种精神实质的把握以及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一味追求外在的形式,这种合作学习就未必有效的。
  
  三、探究学习要突出问题性
  
  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另一个特征,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的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与旧知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到迫切希望探个究竟的情景。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可先出示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问: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或把长方形放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解决。接着,又出示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大镜框问:谁有办法求出镜框的面积?学生思考后表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摆,再数出一共有几个就是几平方分米。又指着教室的地面问:那谁能说说我们教室的大小?同样,有学生说可用边长1米的正方形摆来解决。这时,我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赞赏,但同时提出:如果要想知道一个长48米、宽25米的长方形鱼池的大小,能用这样的办法解决吗?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刚才的办法不管用了,要是能直接根据长和宽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话就好了。此时,引导学生观察刚才算长方形面积的过程,思考它们的面积求法。那时,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主动进入到求长方形面积的探究活动中去了……部分老师问题意识淡薄,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薄弱,原因可能有多种,但究其深层原因,恐怕与没有真正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关。课堂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于是乎教师设计问题肤浅,没有思维容量,学生不需动脑就可以回答,学生变成了配合教师上课的工具,课堂上听到最多的回答是“是”“对”“正确”“欢迎”“可以”“会”“真棒”等短语,全班学生一种声音,缺少富有个性的有独特见解的“长话”,即便老师提出了比较有“分量”的问题,老师为了使自己的课上得“顺利”,也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权利,而变着花样代替了学生回答。在这种充斥肤浅问题和简单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中,根本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言,这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自然也成为了一句空话。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探究式学习的品质,关键还在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没有问题的探究学习是不可想象的。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是有关系的。老师问题设计肤浅,课堂实施“顺利”,以致到最后老师问学生“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不会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学生都异口同声的回答“都会了”“没问题了”,学生提不出问题,自然也就丧失了探究学习核心价值地追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我们所提倡的转变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实践,完善每一种学习方式,提升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品质,创造更为灵活、务实、高效的新课程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如沐春风。  坐在秦岚身边的时候,你会对这个词尤为感同身受。  聊天时,她会主动靠近你,讲起话来语调温柔,嘴角轻扬,眉目间少有汹涌起伏,偶尔露出一些狡黠的表情,倒显得亲和生动。  拍摄这天,正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四月,是诗人们口中一年最好的时候。秦岚提起裙摆,走进春日的阳光底下,五官自成一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气象,既非浓烈,又非冷冽,和这春日风景颇为相称。  但你知道,春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一开始的作文片段,到现在每年大约十余篇的学生作文发表,在一点一滴里,在不知不觉中,我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了作品100篇。有时,我会把这些作品拿出来翻翻,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这些学生作品,不仅倾注了我的心血,是我多年作文教学的成果,更是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证明。同时,我时常思考这些作品对于作文教学有何意义。  第一,真实是作文教学的生命。《语文课程标
环保其实是件触手可及的事,只要懂得聪明地选择,我们每天的涂涂抹抹在保护皮肤的同时,也可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  环境污染问题让我们的皮肤每天都在承受不同程度的刺激,为此很多美容品牌推出各种各样针对PM2.5、抗氧化、抗污染等的保养品。还有一些品牌在生产的同时,就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在选购保养品时,我们可以多了解一些它们背后的故事,挑选那些具环保理念的产品,既美了自己,又关照了世界。  环保投资  今年
李继开 现居武汉  在我记忆中武汉市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最近出门街头空无一人,前些日子里微信在传东湖的野猪都下山了,在二环线上狂奔,也不知是真是假.随着这次疫情的加重,人们也都习惯了很多事情。这段日子里武汉时不时会出一下冬日的暖阳,温暖地照在这个世界,仿佛什么坏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由于人们大都窝在家里,户外活动减少,可以看得到天上的鸟明显多了起来,呆在屋子里的人们看着成群的鸟过,多少也会想起这个
小学阶段是人的性格、能力、人生观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堂好课,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美术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它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案的一种改变,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改变。在教学中,我感到优化美术课堂结构更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愉快、健康发展的天空。    一、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做朋友    心理学研
自古以来,勤劳是美德,受人称颂。而今天我却要“唆使”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去“偷懒”,这不是要害大家吗?不,当然不是。  你看,在学校每年初课务分工的时候,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里,总会觉得语文课特别难安排,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教语文很累,从备课、上课到作业的批改,繁重的工作压得所有语文老师几乎喘不过气来。而学生呢?在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水平方面却“依然如故”,总看不到太大的起色。语文教师没有功劳又怎么好
器乐进入课堂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深层内涵和独特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同时,新课标的实施也把教师推上了新的教学舞台,赋予重托。那么应选择怎样的器乐进入课堂,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使器乐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以琴动人,激趣促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不少学校采用的乐器有竖笛和口琴,但由于这两种乐器音孔难找,且难与所
“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是当今教育领域提得最多的口号之一。教育改革要真正取得成效,我认为回归课堂是一切教育改革无法回避的选择。不深入课堂,不改革课堂教学的教育改革充其量是“只开花而不结果的树”。研究课堂是当今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教师的困惑  1.社会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  一些人认为教师工作轻松,工作时间短,假期长。社会对教师辛苦程度的认可与教师的实际付出不相符。  2.教师自身
一天下课后,听到我们年级组数学老师王老师气哼哼地说:“我们班学生真笨!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能发现简便的比较方法。”我赶忙凑过去问个究竟,原来是王老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练习七的第二题时,没有一个学生能用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埋怨学生笨,但是我在教学这一道题时,大部分学生都能用简便方法比较,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她班的学生真的很笨吗?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们先来看这道题:  下面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  这道
近日,在某杂志读到《不妨为学生的数学课本打些“补丁”》一文,文中提到的“补丁”是指根据所学内容,把课本上没有而实际练习时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牢记的一些概念、定义、规律和方法等,让学生工整地摘录在课本的相应章节。用“补丁”来形容非常形象,且有创意。在课堂教学中,“补丁”除了在记录概念、定义、规律和方法等结论性知识使用之外,有没有其他的用武之地呢?  新课程要求教师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