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沐春风。
坐在秦岚身边的时候,你会对这个词尤为感同身受。
聊天时,她会主动靠近你,讲起话来语调温柔,嘴角轻扬,眉目间少有汹涌起伏,偶尔露出一些狡黠的表情,倒显得亲和生动。
拍摄这天,正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四月,是诗人们口中一年最好的时候。秦岚提起裙摆,走进春日的阳光底下,五官自成一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气象,既非浓烈,又非冷冽,和这春日风景颇为相称。
但你知道,春和景明之下也会有其汹涌之处,正如四月的发生常由凛冬促成,否则那个从小在按部就班的生活里循规蹈矩,原本要听从父母意愿做一名会计的秦岚,不会成为一个如此有韧性和有自我掌控力的演员。
理智派的得与失
在不久前播出的电视剧《理智派生活》里,秦岚扮演了一个30 的都市职场女性。
和剧中那个总是让理性战胜感性的角色沈若歆比起来,秦岚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和感性兼顾的人。“任何事情都如双刀剑,理性和感性都有各自的得与失。对于理性的人而言,可能会在生活里流失或错过一些珍贵的情感,会有条条框框,会拘泥于规范的、规矩的人生轨迹。当然,你也不太容易出错。”她希望找到一个理性和感性的平衡点,“希望少出错的同时也能出彩”。
在这部剧里,除了她所扮演的理智派角色,也出现了很多非理智派的角色。她说起王鹤棣扮演的实习生祁晓,“那是一个心向阳光的人”,这个角色让她思考,在真实生活里,一个很理智的人会不会被这种很灵动的、不按常规出牌的人所吸引,所感染,甚至因他而改变自己的步调。“我们要探讨就是在理性的躯壳里,你的内心是否还有感性的悸动。”
剧中的职场小白尤思佳是另一个非理性样本,在秦岚眼中,“她为了喜欢的男人主动出击,制造了很多机会,在高压的一线城市里努力帮助这个男人留下来。为了维系感情,她牺牲了很多东西,看起来不是个很理性的人。但另—方面,对于职场小自来说,为了扎根立足,他们可能会选择捷径,比如乱抱大腿。但这个角色在职场中宁愿被很多禁忌所牵绊,也选择了自己的路,不和不认同的人同行”。在感情中一往无前,在职业里保持底线,不攀缘依附别人的关系,靠自己证明实力,这既是秦岚所欣赏的剧中角色的特质,也和她的人生轨迹和性格暗暗契合,对于工作,她“不会捷足先登,而是有尊严地前行”,对于爱情,“也许它不再是个必需品,但我们都要有拥有它的能力”。
拍摄结束后,秦岚重新思考了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她告诉自己,条条框框其实不重要,只要做到不违背底线和原则就可以,适时放飞自己,偶尔从心所欲,比如选择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选择自己以前不会尝试的姐弟恋。“我觉得人生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无限可能的事情,也蛮精彩的。”
职场女性的焦虑
在《理智派生活》里,30 的职业女性沈若歆面临着无数焦虑:职场性别歧视、年龄焦虑、晋升瓶颈、父母和男友催婚,以及工作里碰到的一大堆糟心事,无一不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
演员秦岚所面临的难题和处境,和这个角色也多有重合之处。她自称两者的一个相似点在于都是活跃在各自职场里的“社畜”。只是她的职场焦虑来自赶不完的通告,各种面对镜头的工作,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角色,以及各种突发的、不可控的状况,而沈若歆面对的是职场上下级的直观压迫和具象的KP压力,这种焦虑是更规律的,也更好把控的。
剧中的沈若歆经常会面临同事和上级的性别歧视,而在男性为主的影视行业里工作了这么多年,大大咧咧的秦岚向来“把自己当成男的”,从二十多岁开始,她就暗暗对自己说,男演员能做的我也能做,哪怕是在极冷的天气里拍摄泡在河里的戏,她也会毫不犹豫地走进去。
“对于我的职场来说,男演员和女演员的差异体现在年龄上,到730岁后,你会明显发现找你的戏的类别变少了。仙侠剧不会找你,即便找你可能也不是主要角色,甜宠剧觉得你这年龄也不适合。但现在市场也在包容和复苏,出现了很多适合30 女性类别的剧。比如后来我就遇到了富察容音和沈若歆,越来越多的观众对于30 的女性有更多期吩,这就给了我们更多机会,比如现在还有很多“浪姐”一类的节目,姐姐们可以表现自己的舞台变多了,我觉得这都是这個时代对于这个年纪女性的爱和包容。永远是那句话,机会是有的,当然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她观察到,在影视行业里大女主剧的人物设置也从以前的一味容忍,到现在的有仇必报,性格强势,这或许也是影视工业里性别革命的一个切片。
从业二十年,秦岚很诚实地说,市场是苛刻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她相信“只要够勤奋,一直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就可以与时代同步”,她向来是个“遇难而上,遇强则强”的人。
除了职场和事业的压力,秦岚觉得,社会上一种传统惯有的指责会降临到30 女性身上。“关注你的年纪和将来是否结婚、是否丁克,直白地说你年龄越大越不好要孩子70更多社会责任被放在女人身上,可对男性就不会说得这么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