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蜈蚣岭,打扮成行者的武松,看见一座坟庵中有个道士搂着个妇女在调笑赏月。他的道德感油然而生,清洁世道的使命感使得他“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何况他自从嫂子潘金莲之后,根本见不得男女亲热。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去腰里掣出张青送给他的刀来,“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不料应门者是个道童,武行者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道童祭刀!”说犹未了,手起处,铮地一声响,道童的头落在一边,倒在地上。
  庵里那个道士手轮着两口宝剑,竟奔武行者。结果又是:武松只一戒刀,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尸首倒在石上。武行者大叫:“庵里婆娘出来!我不杀你,只问你个缘故!”杀完了人,再问缘故,不是太草芥人命了吗?万幸,他杀这个飞天蜈蚣王道人算是杀对了。但是,那个道童却是确确实实杀错了。
  武松在蜈蚣岭杀飞天蜈蚣王道士,遥遥映照鲁智深在瓦官寺杀飞天药叉邱小乙和生铁佛崔道成。但是,我们看,鲁智深在杀邱小乙和崔道成之前,是经过了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求证,证明这二人确实是坏蛋,而且,最终还是对方先出手他才应战的。
  武松何以如此草芥人命?
  武松的出场在《水浒传》22回(金圣叹本21回),他“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县衙中管机密房的人)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以为打死了人,逃走江湖,躲在柴进庄上。此时的他,还很怕杀人,知道杀人是错的,如同一个乖孩子,自知做错事,会躲起来。
  武松杀的第一个人,是他的嫂子。潘金莲该杀不该杀,今人聚讼不已。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武松以为该杀。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武松不但不怕杀人,甚至从中找到了快感,找到了成就感———他殺嫂之后获得的道德褒奖,使得他认为,杀人虽然不免于犯法,并需要承担责任,但却是在弘扬道德。
  有了“打人有理,杀人光荣”的心理,杀人便不再有心理障碍。在孟州,因为报复张都监,从无辜的马夫到无知的丫鬟,张都监一家老小,包括他的夫人,养娘玉兰,以及亲随等等,武松一口气杀了15条人命!加上他在此前飞云浦杀掉的四个,一天之内,他就杀掉了19个人!在杀人现场,他还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杀人与打虎,都是光荣与伟大。
  如此自居于道德高地穷兵黩武草芥人命,难怪他在石碣上,乃是“天伤星”!
  这样的人,最终会碰到对手的。
  在孔太公庄上,他无理取闹,打伤店主人,还打伤出面制止的孔亮。赶走了所有人,一人在店里吃醉了,离开酒店,捉脚不住,一路上抢将来,走不得四五里路,傍边土墙里走出一只黄狗,看着武松叫。
  武松走,黄狗跟着叫。武松停,黄狗站着叫。武松追,黄狗跑着叫。武松恼恨,便将左手鞘里掣一口戒刀来,大踏步赶。那黄狗绕着溪岸叫。
  武松沿着溪岸撵。撵得近了,武松看得真切,一刀砍将去。十分用力,十分发狠。却砍个空,使得力猛,头重脚轻,翻筋斗倒撞下溪里去,却起不来。冬月天道,虽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得当不得,爬将起来,淋淋的一身水。却见那口戒刀浸在溪里,亮得耀人。便再蹲下去捞那刀时,扑地又落下去,再起不来,只在那溪水里滚。
  黄狗呢?立定了,在岸上叫。这是哪里来的狗?武松一生战无不胜,竟然败给一条无名的小黄狗?
  这是施耐庵的狗。施耐庵大概也是写着写着武松,不大喜欢他了,就放出一条狗来,与他作对。
  小说中的情节,有两类。一类是事理、性格之必然,如人行雨中,必然会淋雨,有事理、逻辑和因果上的必然,作者不得不顺着写。
  还有一类,是偶然,如人行路上,天却下起雨来,则是作者的安排———因为作者可以写天没下雨,艳阳高照。这是作家的自由。
  武松喝醉了,走路必然跌跌撞撞,这是事理的必然;但街角突然走出一条黄狗来,则是作者的编排。
  在作家“自由编排”的情节中,往往有作者的“意思”在。施耐庵让一条小黄狗在街角走出来,其“意思”,就是奚落武松。你太强了,你太要强了,最后,你连狗都嫌,连狗都嫌你。你连狗都嫌,可见你的自恋与排他。连狗都嫌你,你会死得很惨。
  武松的故事,到此就基本结束了。他的一生,以打虎始,以打狗终。施耐庵放出一只虎,告诉我们武松是英雄。
  施耐庵放出一条狗,告诉我们穷兵黩武的英雄最终是狗熊。武松的一生———虎头狗尾。
  选自《中国周刊》
其他文献
人到中年,最注意什么?开始我以为忧虑白发,到处都在染发啊;又觉得在乎皱纹,好多人都戴帽子、眼镜遮挡。后来发现,最注意的还是后背。看,大家时不时往后瞥,不是怕穿反毛衣后背凉飕飕,而是怕驼背。那无法掩饰,叫人自惭形秽。这是中年时候的清醒。但是一些人跟年轻时一样,很是在乎颜面发型和胸前的打扮,什么时候都马虎不得。去年夏天,我遇到一桩跟胸脯有关的事,曾跟胸脯的主人深究了一番,互相没说出一个结果,但影响没有
深冬,剪一片静暖时光,轻启岁月的门扉;每一年的明信片上,都写满爱的寄语,必然,用心收藏。那些熬得过岁月的美丽相伴,自己也懂得珍惜。  白雪沁凉的深冬时节,好在,自己是个表面凉薄内心从不缺少阳光与温度的人;拥有着一些不曾被伤害的情意,愿与之抱暖相偎。想来,足够过这个严冬了。你若冷,就来我的小屋坐坐吧!给你生一炉火,煮一壶暖茶,我们一起聊着闲花心事,数九,过冬。  时间,一寸寸在指尖滑落,绾成一朵温婉
太阳很足的晌午,我步入美术馆。美术馆的大厅凉风习习,空旷中有一丝寂寥。许是游人们都被很足的太阳晒蔫儿了,竟没有闲心来这里觅些雅趣,这使我突如其来的参观有了几分悠闲和静谧。只有我一人的脚步踏响在光洁如镜的大厅,脚下的皮凉鞋“咯咯吱吱”凑趣,这声响平添了空寂的意蕴。我来寻找一种感觉,一种久违了的艺术感觉。几年来,我为杂事困扰,已远远疏离了我钟爱的儿童文学,我的诗心与爱心沉溺于琐屑的杂感里,被忽而愤激忽
1953年,我出生在台湾南部乡下非常偏远的农村———旗山镇。  我的父母都是种田的农民,但在这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们。  我父亲是一个豪放、潇洒、幽默的人。我的母亲细腻温柔,对美的事物有极好的感受力,我印象中从未听到她对别人大声讲话。  父母亲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的身份无论怎样卑微,只要维持灵魂中的细腻和温柔,就保有了伟大的生命。  我从来都认为爸爸妈妈的爱情是伟大而完美的,他们只受过很少的教
凉爽的风拂来的时候,秋天也像一位匆匆的过客,一脚踏进身边这个陌生的环境,望着眼前的变化,满眸的惊奇。对我来说,季节永远都是陌生的,陌生地看它花开花谢,从不重复。秋天和春天不同,总是让人感到时光匆匆,季节的书页翻过,一声低吟的“立秋”,天气立刻不再蛮横,昨天还是火热的天气,翌日晨间,就已金风送爽,那末伏的老虎,只是偶然作伥。秋天,仿佛季节深处躬耕着的老农,甩了一下手中的鞭子,脆生生的鞭梢挥手炸开,气
衰草随风无力颤抖,刺猬滚成球蜷缩于草窠时,一场雪悄然降落,无声无息,深恐打搅了拥被酣眠的人儿。待到红日初照,捎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足履踩踏雪地发出“咯吱咯吱”声,老家屋檐下垂挂着晶莹剔透的冰凌,拿胡萝卜做雪人的鼻子,热气腾腾煮一锅白菜豆腐……无数的记忆碎片不停翻转上映,真实而长久。牵了细狗逮麦垄上行迟的野兔,设机关捕觅食的灰不溜秋的鸟雀,缊袍敝衣处冰雪天地,年少的我汗漉后背
猛抬头,看到我家正面墙上谢老(冰心)的照片,而旁边的挂历提醒我2月28日到来了,那是谢老逝世二十周年的忌日。看到她慈祥的面孔,使我想起往事多多。我与谢老是忘年交,她说:“在民族大学的千家宿舍里,我只到两家串门:一是你家,另是费孝通家。”当时有一天,驻校工农队长,突然分配我一家三口(我有两个孩子)搬到谢家同住。这是不言而喻的,我吓呆了。因为我们与谢家虽多年同住一个大院,但从未谋面,传说“她”身着万元
鲁迅抽了一辈子烟。他曾说过自己一天的三件事,“仰卧—抽烟—写文章”,其实他终其一生,也是这三件事。只有56岁的生命,吸烟史竟有33年。《鲁迅日记》是从1912年5月5日记起,“上午十一时舟抵天津”云云,是由蔡元培推荐去北京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而1913年6月21日即有买烟的记载,“往润昌公司买毛毡、烟卷等七元八角”,是鲁迅首次回绍兴探亲的时候。不仅抽烟的时间久,抽烟的量也大,“我酒是早不喝了,烟仍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对文人诗画有着“诗画本一律”的赏评理论。这一诗画理论,对后世文人的文化修养,对中国诗画,尤其是文人诗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便是在这种影响下学习、发展、升华,最终自成一家,成为明代画坛的领袖人物。沈周所生活的明代文艺界,与盛唐时期是有明显差别的。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已经开始背离其建立初衷,成为封建王朝统治文人思想的工具。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束缚,许多文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其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等方面都颇有研究。不过,顾炎武虽然满腹经纶,但为人却谦逊低调。在其年近50时,还曾拜乡间的句读师为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顺治十四年(1657年),年近半百的顾炎武在南京拜谒过明孝陵,又回到昆山告别故乡后,便开始了他后半生“丈夫志四方”的北国壮游生涯,把全部精力都转移到了学术研究上。有一年,顾炎武游学到济南,在路过一处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