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公诉部门适用刑事和解的困惑与对策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ro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刑诉法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明确了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方式内容和法律效力。新刑诉法在第二百七十七条至二百七十九条对刑事和解作了规定,但这些规定并不尽科学和完善,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惑,需要在具体适用上进行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诉;刑事和解;适用问题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一编中,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使历久试点的刑事和解制度终于法律化。但实务界与学术界对刑事和解的争论并没有由此终止,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审查起诉阶段如何正确适用刑事和解程序作初步的探索。
  一、刑事和解的含义及新刑诉法的规定
  (一) 明确刑事和解的适用案件范围
  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了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即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有严格的适用条件。根据规定,该程序只能适用于两类公诉案件。一类是故意犯罪公诉案件,有三方面的限制:一是案件起因,只能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二是罪行轻重程度,只能是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的案件;三是犯罪种类,只能是属于刑法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另一类是过失犯罪案件。过失犯罪案件适用和解程序也有两方面的限制:一是由于渎职犯罪侵犯法益的重要性和一般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得适用和解程序;二是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此外,还要考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存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禁止适用情形。
  (二) 明确刑事和解的方式和内容
  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关于和解的方式,可以是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也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同事、亲友或个人调解后达成和解。为保证和解的自愿、合法,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各方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审查无误后,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关于和解的内容,当事人双方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和真诚悔罪的基础上,可以就被害人一方是否要求或同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达成一致,但不得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和法律适用、定罪量刑等事宜进行协商。
  (三) 明确刑事和解的法律效果
  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刑事和解贯穿于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司法机关对所在诉讼阶段达成和解的案件具有从宽建议权或者决定权。对于公安机关而言,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对犯罪嫌疑人从宽处理的建议权;对检察机关而言,在审查批捕阶段,对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作为有无社会危险性或社会危险性大小的因素予以考虑,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在审查起诉阶段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被告人从宽处理的量刑建议权,也可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权;对审判机关而言,可以采纳人民检察院的从宽量刑建议,也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作出从宽判决。
  二、检察机关公诉部门适用刑事和解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一)启动程序问题
  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刑事和解的范围,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一十条再次细化上述规定,但对于由“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刑事犯罪”的规定仍然没有足够的细化,民间纠纷的范围很广,实际上也非常笼统,在审查起诉阶段,具体到个案是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的问题上,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细则。如果不能确保同等情况同等对待,那么刑事和解的公正性必然受到质疑。
  (二)案件处理方式问题
  在审查起诉阶段,对已达成刑事和解的案件,存在二种处理结果,一种是起诉,另一种是不起诉。起诉与不起诉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有着质的区别。但是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案件应适用哪种处理结果没有规定,在案件处理上可能出现因个人认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也会导致群众对法律公正性的质疑。
  (三)和解中涉及的经济赔偿问题
  在实践中,刑事和解不可避免涉及经济赔偿,有人会误解赔偿数额的多少影响司法机关从宽处理的幅度,有花钱买刑的嫌疑,另一方面,也会出现被害方漫天要价的情形,因此,如何保障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平等享有和解的权利、科学合理达成赔偿数额也是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程序的难题之一。
  (四)刑事和解后续工作的缺失问题
  现有规定缺少赔偿不充分时的救济途径。目前的法律规定被害人只能从加害人处获得经济赔偿,当加害人不能充分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时,和解往往面临终止的命运。国家救济途径的缺失,导致了被害人和加害人在赔偿和刑罚对待上的不平等。
  三、公诉部门正确适用刑事和解应建立的相关机制
  (一)确立刑事和解规范机制
  检察机关在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时,首先要加强规范,注重程序。应制定《刑事和解工作操作规程》,细化刑事和解的启动程序,避免任意性和随意性。一是明确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给双方当事人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不越位参与双方的和解,在严格审查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表现的同时,要对双方强调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谅解只是为司法机关处理案件提供参考,这种谅解意愿不能排除刑事责任的内容,切实给当事人双方留下公平、公正的形象。二是应对好刑事和解反悔的情形。在处理这样的案件时,可以要求赔偿款一步到位,尽可能不要出现分期付款的问题,对确有履行诚意但即时给付有困难的,可采取分期给付的方式,但在协议中应增加履行担保协议书,以保证和解协议的履行。三是进行刑事和解案件的信访风险评估。公诉部门在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前,要严格审查案件法律适用是否得当、被害人的和解意愿是否真实、赔偿款项是否能落实到位、刑事诉讼能否顺利进行等综合情况做全面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对案件作出从宽处理。
  (二)强化刑事和解监督机制
  一是内部监督。本院内对审查起诉阶段的刑事和解案件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实行由纪检监察部门抽查的内部督查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刑事和解案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上级检察机关加强对下级检察机关的监督考核,在考评中有所体现,以及时掌握情况,纠正偏差,引导实践。二是外部监督。在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同时,赋予当事人以提请复议、复核的权利,确保当事人救济途径畅通。其次,将人民监督员纳入刑事和解调解第三人范围,使刑事和解置于阳光监督之下,保障和解的公正性。再次,要确保刑事和解协议的执行效力,减少加害人的侥幸心理,增强被害人对刑事和解的信心。
  (三)建立刑事和解与社区矫正的对接机制
  对于刑事和解后符合法定情形作不起诉处理的犯罪嫌疑人,除恢复被害损害外,还需要促进加害人回归社会,修复社区关系。公诉部门可以建立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档案资料,与同级的社区矫正部门进行工作对接,跟踪督促其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的作用,通过各种帮扶措施,帮助被矫正对象重新步入生活正轨。
  (四)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刑事和解的赔偿应当包括对被害人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的总赔偿。首先,国家适当补偿高于实际损失部分。对构成被害人精神损害的,被害人要求的赔偿数额加害人无法满足的,可以由国家设定标准给予被害人适当的补偿。其次,给予经济困难加害人以帮助。对于经济条件较差且具备刑事和解条件的加害人来说,可以让其拟定还款计划,由国家先行赔付被害人,再由加害人按照还款计划偿还国家,从而避免经济困难的加害人因无力赔偿而不能享有和解的权利。
  参考文献:
  [1]童建明主编:《新刑事诉讼法理解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4月版。
  [2]孙谦主编:《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理解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3]林宙峰、傅桢桢:《初探起诉阶段的刑事和解制度》,《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期。
  [4]郭梨影:《新刑诉下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信息化用于高中美术教学是新课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信息化技术在美术欣赏课中运用声、形、文、色巧妙的结合,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同时,信息化技术能为高中美术欣赏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使整个课堂显得轻松活泼,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接受。这极易提高学生
期刊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新增加了一节“技术侦查措施”共5个条文,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在有关案件侦查过程中可以使用技术侦查。截止目前,技术侦查已经正式实施半年之久,但在侦查实践中,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对技术侦查的运用却少之又少。究其缘由,笔者归纳为二点:一方面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的规定过于原则、抽象,实施程序比较复杂,很多办案人员和部门不愿申请使用;另一方面技术侦查易侵犯他人的隐私、自由等基本权利
期刊
摘 要:  新刑诉法第七十九条明确了应当和可以逮捕的几种情形。本文针对逮捕必要性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以期对逮捕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逮捕必要性;捕后羁押继续审查;检察职能延伸  新刑诉法对逮捕机制的细致与完善,立意是为改变司法实践中“构罪即捕”的理念,除第七十九条规定的几种情形,原则上其他情形不予逮捕。新刑诉法对逮捕制度的规范,有利于减少司法恣意,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难把握
期刊
摘 要: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实施以来\+①,检察机关在自侦案件侦查工作感觉影响很大。如何消除刑诉法修改后所带来的影响,其途径无非是在增强干警“人权保护”意识的同时,加强侦查能力培养,转变侦查方式和手段,提升侦破率,有力打击犯罪,实现预防犯罪目的。  关键词:提升;反贪;侦查能力  修改后刑诉法实施以来,检察机关在开展自侦工作中已经感受到影响和压力很大。如律师的介入、非法证据排除等等。为此,必须
期刊
摘 要: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明确了保护主体、保护对象、保护措施、经济补助等内容,这对改善证人出庭难的现状产生重要意义。但是,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保护的条文还存在较为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不够严谨的瑕疵。本文拟参考国外立法经验,提出几点完善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证人制度;不足;反思  从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司法实践来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是新的庭
期刊
摘 要:  修改后《刑诉法》内容的调整、制度的改变、程序的增加,使检察机关的工作模式发生转变,进一步凸显了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宣告了控辩式庭审方式的全面确立。《刑诉法》的修改既给出庭公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挑战始终与机遇并存,现实需要迫切要求每一位公诉人要及时适应变化的法律规定,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业务精通、知识广博的优秀公诉人。  关键词:修改后《
期刊
摘要:如今,媒体已成为不论机关、企业还是个人表达意见、实现诉求的一大有效途径,大众传媒的基本常识对于理解并充分运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影响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大众传媒与传播学的角度尝试分析传播学对于我国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检察机关;传播者;受众  一、检察权的“独立”与“公正”  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我国宪法的明文规定,学界对于如何保障我国检察机关
期刊
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贿犯罪案件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警惕。本文就现阶段行贿犯罪的主要特点和发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和建议。  一 、现阶段行贿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主体和对象更广泛  行贿主体由企业蔓延至法人单位,部分单位负责人为了部门的利益,私设小金库,采用行贿的方式向上级要钱、要物、要项目
期刊
2011年11月28-29日,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座谈会在河南洛阳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如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如林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标志着我国的文化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
期刊
新刑事诉讼法增加四个特别程序,其一为“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这无疑是司法理论与实务界共同努力的成果,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以及法治建设的进步。但如何理解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犯罪反应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刑事诉讼目的,而不是“花钱买刑”“钱刑交易”,需要对其中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关系进行剖析。为此,笔者拟对该问题进行解答,以求教于方家。  一、刑事和解本体解析  一般认为,刑事和解是指在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