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太阳高度和周日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9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受地球公转、自转、黄赤夹角等因素影响,太阳高度随纬度、季节、时刻有规律变化。杨长青、孔祥群、赖月喜等对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推导和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变化对正午太阳高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运用、正午太阳高度制作模型、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1-3]但对子夜太阳高度计算和规律探讨较少。笔者借助球面立体几何、天体物理等知识对子夜太阳高度计算模型进行了推导,结合实际计算和图形分析对子夜太阳高度和日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全文查看链接   (5)由图5a可知,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且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图5b可知,冬至日由赤道向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递减;由图5c可知,二分日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且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计算公式:H正午=90°-δ±φ(同减异加)。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最常态的对象往往是文学作品。作者创造了作品,但我们也应重视“第二作者”。谁是“第二作者”呢?阅读作品的人。萨特说:“如果世上只有作者一个人,他尽可以爱写多少就写多少,但是作品作为对象永远不会问世,于是作者必定会搁笔或陷于绝望。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由此看来,读者确实是文学作品和文学艺术发展的“活命之水”。  身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
“再发现、再认识”教学方法指的是化学复习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对一些已知化学事实、实例和问题的再认识,让学生再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掌握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拨乱反正的一项重大举措,高考制度的恢复曾经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考作为中学向高校输送人才以及高校从中学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在过
一、关注教学材料的改编《英语课程标准》有关教材改编的内容为:“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是完成课
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传统意义上,教师看到的错误消极方面较多,甚至有许多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洪水猛兽,避之不及.而实际上,学生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