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山把自身发展同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相联系,以京畿之地的地缘优势谋划发展。
唐山地震40周之际,正是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向世界绽放芳容之时。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总面积22平方公里的园区,像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在唐山核心城区,标志着唐山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40年前,震惊世界的强烈地震使百年积淀的唐山市区夷为平地,带走了24万个鲜活的生命,工业企业全部停产,经济社会遭受重创。40年后的今天,唐山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居环渤海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前列,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
新唐山已届不惑之年,从园博会的“顔值”,可以领略新唐山的品质和气概。一个城市拉开的是涅槃重生的历史剧幕。
整合新与旧的现代化
新唐山从震后废墟上崛起,经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1976年大地震后,唐山开始大规模恢复建设。按《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和1985年版《唐山市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唐山解决了震后复建问题并不断完善,到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民用住宅1479万平米,98%以上的居民搬入新居,人均使用面积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1990年11月,唐山因“成功解决了震后百万灾民的入住问题,并辅之科学的城市管理”,而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荣誉奖”的城市。
1994年版《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标志唐山市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开始向沿海地区战略转移。作为新型工业城市,唐山全域统筹,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完备,人口密度适当,城乡合理分工,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依靠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的雄厚基础, 辅之做大做强沿海经济增长极,唐山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中名列第18位。这是唐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峰巅之作。
新唐山建设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伴随阵痛和再生。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钢铁、煤炭等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工业城市之“尊”变为忧思,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唐山大力化解过剩产能,2013年以来,压减炼钢产能2357万吨、炼铁产能1087万吨,削减煤炭消费量1140万吨。同时,通过技术设备升级、产品链条延伸、规模档次进阶,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能源等传统主导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装备制造业取代钢铁产业已成为拉动唐山工业经济的第一主力。
唐山在地震中毁于一旦,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借助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很快“恢复元气”,并连续12年经济发展居全省首位,是因为唐山把自身发展作为局部和微观,始终同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相联系,以发挥京畿之地的地缘优势谋划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城市恢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问题,因势促变,顺势而为。同时,注重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不断嫁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以此作为经济新增长极,循序渐进,行稳致远。
人与物的高度吻合
1878年唐廷枢创办开滦煤矿,带动唐山铁路运输、水泥、陶瓷、钢铁、电力、纺织等行业兴起。伴随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唐山经济实力日益雄厚,实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和科学、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设计精美的地标性建筑物拔地而起,唐山人民不断收获获得感和幸福感----
唐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农村养老参保率均居全省第一位,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米;
南湖公园、体育公园、国际旅游岛、环城水系相继建成运营,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以上。
各区县之间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干线公路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境内10条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三横三条线”路网。
唐山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发展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城市服务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园博会期间,为感谢市民为园博会的贡献,专门设立了市民观光车和游览优惠劵。截瘫疗养院的残疾人40年来,享受着社会进步的阳光,与城市形成命运共同体。
唐山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曹雪芹的祖籍地,也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戍边之地……在历史繁衍中,唐山形成了“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开滦工人的“特别能战斗”精神,这些精神财富与崛起的唐山新城交相辉映。
经过地震灾害洗礼的唐山,“互帮互助”已成为城市的基因,“感恩文化”融入了城市血脉。1990年,市民张启柱在风雪中奔波4个小时将一名迷路的5岁孩子送回家。从此,唐山开展了每月评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十佳”活动,并广为宣传。26年来,唐山评出“十佳”事迹3000多件。
在唐山,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政府力所不足的地方,正是志愿者施展作为的舞台。全市注册志愿者45.8万人,形成了市和县区、乡街、村居四级志愿服务体系。空巢老人、地震截瘫患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有志愿者与他们对接。在引滦入唐工程、南湖公园建设中,数以万计的机关、学校、市民参加义务劳动。2011年,唐山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唐山沿着马克思设计的社会管理中人和物高度吻合的轨迹不断探索,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中,焕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团结互助,淳朴诚挚的人际关系,和效率效益、竞争开放的观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石。
从陆地走向海洋
海域面积和大陆海岸线分别占河北省的64%和47%的唐山,发挥沿海优势,以建设曹妃甸深水大港为依托,推动经济发展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努力建设世界综合性贸易大港、区域性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和投资贸易便利化功能区。
作为我国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唐山港逐步形成以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为核心,丰南港区为补充,分工合作、协调互动的“一港三区”发展格局。货物吞吐量去年突破5亿吨,跃居国内第六位、全球第七位。目前,全港拥有泊位9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79个),岸线长度21538米,形成了以煤炭、矿石、原油、天然气、钢铁、集装箱为主,现代化、专业化、大型化码头齐备的港口布局,实现了运输航线由国内近海到国际远洋的跨越,通达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港口。
曹妃甸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核心区,被定位为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承接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为建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探路”,现在曹妃甸5.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水电路信气及绿化等已基本到位,具备了国家级开发区承载能力。截至5月底,曹妃甸京津在建项目39个,总投资1403亿元。2016年全年,曹妃甸将承接京津转移项目100个以上。
唐山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枢纽点。在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中,唐山以海港、空港为龙头,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纽带,开通机场航线12条,集疏运功能体系日趋完善,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首都经济圈的东部支点。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唐山时,作出“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唐山践行“三个努力建成”目标,以“靓丽、繁华、宜居、和谐”为目标,正在一个新的历史轮回中前进发展。
唐山地震40周之际,正是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向世界绽放芳容之时。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总面积22平方公里的园区,像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在唐山核心城区,标志着唐山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40年前,震惊世界的强烈地震使百年积淀的唐山市区夷为平地,带走了24万个鲜活的生命,工业企业全部停产,经济社会遭受重创。40年后的今天,唐山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居环渤海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前列,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
新唐山已届不惑之年,从园博会的“顔值”,可以领略新唐山的品质和气概。一个城市拉开的是涅槃重生的历史剧幕。
整合新与旧的现代化
新唐山从震后废墟上崛起,经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1976年大地震后,唐山开始大规模恢复建设。按《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和1985年版《唐山市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唐山解决了震后复建问题并不断完善,到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民用住宅1479万平米,98%以上的居民搬入新居,人均使用面积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1990年11月,唐山因“成功解决了震后百万灾民的入住问题,并辅之科学的城市管理”,而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荣誉奖”的城市。
1994年版《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标志唐山市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开始向沿海地区战略转移。作为新型工业城市,唐山全域统筹,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完备,人口密度适当,城乡合理分工,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依靠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的雄厚基础, 辅之做大做强沿海经济增长极,唐山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中名列第18位。这是唐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峰巅之作。
新唐山建设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伴随阵痛和再生。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钢铁、煤炭等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工业城市之“尊”变为忧思,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唐山大力化解过剩产能,2013年以来,压减炼钢产能2357万吨、炼铁产能1087万吨,削减煤炭消费量1140万吨。同时,通过技术设备升级、产品链条延伸、规模档次进阶,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能源等传统主导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装备制造业取代钢铁产业已成为拉动唐山工业经济的第一主力。
唐山在地震中毁于一旦,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借助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很快“恢复元气”,并连续12年经济发展居全省首位,是因为唐山把自身发展作为局部和微观,始终同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相联系,以发挥京畿之地的地缘优势谋划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城市恢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问题,因势促变,顺势而为。同时,注重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不断嫁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以此作为经济新增长极,循序渐进,行稳致远。
人与物的高度吻合
1878年唐廷枢创办开滦煤矿,带动唐山铁路运输、水泥、陶瓷、钢铁、电力、纺织等行业兴起。伴随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唐山经济实力日益雄厚,实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和科学、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设计精美的地标性建筑物拔地而起,唐山人民不断收获获得感和幸福感----
唐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农村养老参保率均居全省第一位,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米;
南湖公园、体育公园、国际旅游岛、环城水系相继建成运营,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以上。
各区县之间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干线公路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境内10条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三横三条线”路网。
唐山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发展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城市服务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园博会期间,为感谢市民为园博会的贡献,专门设立了市民观光车和游览优惠劵。截瘫疗养院的残疾人40年来,享受着社会进步的阳光,与城市形成命运共同体。
唐山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曹雪芹的祖籍地,也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戍边之地……在历史繁衍中,唐山形成了“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开滦工人的“特别能战斗”精神,这些精神财富与崛起的唐山新城交相辉映。
经过地震灾害洗礼的唐山,“互帮互助”已成为城市的基因,“感恩文化”融入了城市血脉。1990年,市民张启柱在风雪中奔波4个小时将一名迷路的5岁孩子送回家。从此,唐山开展了每月评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十佳”活动,并广为宣传。26年来,唐山评出“十佳”事迹3000多件。
在唐山,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政府力所不足的地方,正是志愿者施展作为的舞台。全市注册志愿者45.8万人,形成了市和县区、乡街、村居四级志愿服务体系。空巢老人、地震截瘫患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有志愿者与他们对接。在引滦入唐工程、南湖公园建设中,数以万计的机关、学校、市民参加义务劳动。2011年,唐山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唐山沿着马克思设计的社会管理中人和物高度吻合的轨迹不断探索,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中,焕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团结互助,淳朴诚挚的人际关系,和效率效益、竞争开放的观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石。
从陆地走向海洋
海域面积和大陆海岸线分别占河北省的64%和47%的唐山,发挥沿海优势,以建设曹妃甸深水大港为依托,推动经济发展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努力建设世界综合性贸易大港、区域性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和投资贸易便利化功能区。
作为我国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唐山港逐步形成以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为核心,丰南港区为补充,分工合作、协调互动的“一港三区”发展格局。货物吞吐量去年突破5亿吨,跃居国内第六位、全球第七位。目前,全港拥有泊位9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79个),岸线长度21538米,形成了以煤炭、矿石、原油、天然气、钢铁、集装箱为主,现代化、专业化、大型化码头齐备的港口布局,实现了运输航线由国内近海到国际远洋的跨越,通达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港口。
曹妃甸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核心区,被定位为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承接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为建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探路”,现在曹妃甸5.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水电路信气及绿化等已基本到位,具备了国家级开发区承载能力。截至5月底,曹妃甸京津在建项目39个,总投资1403亿元。2016年全年,曹妃甸将承接京津转移项目100个以上。
唐山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枢纽点。在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中,唐山以海港、空港为龙头,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纽带,开通机场航线12条,集疏运功能体系日趋完善,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首都经济圈的东部支点。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唐山时,作出“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唐山践行“三个努力建成”目标,以“靓丽、繁华、宜居、和谐”为目标,正在一个新的历史轮回中前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