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设置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实现“生活化”,使政治教学的整个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焕发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生活化; 政治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课程理念,课程设置上“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传授,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仿佛学生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教材而活着;不是为现实生活而活着,而是为理想生活而活着。虽然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些观点,在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是理想化的、成人化的。例如,在讲价值观的内容时,举例大多以伟人、英雄、模范、杰出的科学家或文学家等作为典型人物,与学生的身边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就使学生很难产生共鸣。使教材显得假、大、空,甚至被称为政治骗子。
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有助于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观念的生活化。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说到底就是对我们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只有在教学观念上转变过来才能在组织教学实践中渗透出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曾对旧教育进行猛烈批评而提出“六大解放”,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性参与。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实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将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要真正做到这“六大解放”,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走下三尺讲台,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带到学生中、课堂上,实现教学观念生活化的几方面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由“教书匠”向“探究者”的转变。唯有如此,才能逃离传统的束缚、迎接与时俱进的观念、塑造焕然一新的角色,才能在现代中学政治教学中从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的转变中从容面对,体味成功与快乐。
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手段的生活化,要求政治教师要相应地进行“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任何教育内容最终都是源于社会生活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抽象为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或者说教学中的很多知识、原理、规则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政治课尤其是一门常讲常新时代感很强的课程。教材中的抽象理论通过生活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如讲“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中的讲述比较简单地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受自身阶级局限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而没有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而这一内容与学生今天的生活世界距离较远,现实中某些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又对学生的理解产生负面的影响,直接讲述道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接受。教师通过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开国大典》等片中剪辑了若干片断向学生播放,把这一历史结论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接近历史生活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感悟体验,这样的效果会比单纯地讲解好得多。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新标准理念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实物、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还可以通过小品、短剧、辩论等方式以及模拟“人生AB剧、实话实说”等节目形式来将教学内容以生活化的情境表现出来,激发出课堂活力。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让他们在情境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产生相应的情感。如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先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录像片断,发给学生颁奖词。通过这种艺术渲染,营造的氛围非常浓烈,引起了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讨论时,他们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自然,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去感受、领会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教学生活化,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政治教师更多的思考,在教学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我们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才能真正让政治“大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2]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材必修内容
[3]《陶行知文集》 新华出版社
[4]《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关键词】生活化; 政治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课程理念,课程设置上“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传授,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仿佛学生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教材而活着;不是为现实生活而活着,而是为理想生活而活着。虽然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些观点,在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是理想化的、成人化的。例如,在讲价值观的内容时,举例大多以伟人、英雄、模范、杰出的科学家或文学家等作为典型人物,与学生的身边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就使学生很难产生共鸣。使教材显得假、大、空,甚至被称为政治骗子。
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有助于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观念的生活化。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说到底就是对我们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只有在教学观念上转变过来才能在组织教学实践中渗透出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曾对旧教育进行猛烈批评而提出“六大解放”,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性参与。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实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将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要真正做到这“六大解放”,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走下三尺讲台,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带到学生中、课堂上,实现教学观念生活化的几方面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由“教书匠”向“探究者”的转变。唯有如此,才能逃离传统的束缚、迎接与时俱进的观念、塑造焕然一新的角色,才能在现代中学政治教学中从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的转变中从容面对,体味成功与快乐。
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手段的生活化,要求政治教师要相应地进行“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任何教育内容最终都是源于社会生活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抽象为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或者说教学中的很多知识、原理、规则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政治课尤其是一门常讲常新时代感很强的课程。教材中的抽象理论通过生活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如讲“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中的讲述比较简单地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受自身阶级局限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而没有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而这一内容与学生今天的生活世界距离较远,现实中某些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又对学生的理解产生负面的影响,直接讲述道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接受。教师通过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开国大典》等片中剪辑了若干片断向学生播放,把这一历史结论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接近历史生活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感悟体验,这样的效果会比单纯地讲解好得多。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新标准理念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实物、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还可以通过小品、短剧、辩论等方式以及模拟“人生AB剧、实话实说”等节目形式来将教学内容以生活化的情境表现出来,激发出课堂活力。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让他们在情境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产生相应的情感。如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先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录像片断,发给学生颁奖词。通过这种艺术渲染,营造的氛围非常浓烈,引起了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讨论时,他们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自然,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去感受、领会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教学生活化,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政治教师更多的思考,在教学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我们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才能真正让政治“大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2]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材必修内容
[3]《陶行知文集》 新华出版社
[4]《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