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教育部门也提高了对德育教学的重视,在新课改背景的促进下小学的德育教学已经得到落实,德育教学工作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能怀揣一颗道德的心,德育教学的实施对提高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很大的实用意义,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改变重知识文化教育轻道德素质教育的现象。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德育教学模式]
1引言
由于小学时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学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视。积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为先战略,德育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课题专项研究,强化对小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培育与研究,积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自觉探索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问题分析
2.1教师不够重视
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知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没有提高对德育教学的重视,部分教师对待德育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的落实力度,无法引导小学生意识到德育知识的重要性,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缓慢,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观念落后,对德育知识的理解片面,忽略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无法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
2.2教学方式不灵活
现阶段在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方式不灵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德育教育模式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往往只重视教学速度和教学形式,忽略教学重点,经常采用的是讲解式模式,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未能设身处地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因此导致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不仅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还直接影响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创新,不愿思考,课堂教学工作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
2.3德育主体对德育影响缺乏协调性
学校是实施德育的主体,但学校的“德育行政化”过多,只是花费了很多精力去迎接各部门布置下来的“考察”,致使德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智育、体育、美育未相互配合。因此,学生在学校很难形成实际的道德体验,而且德育课时得不到保障,经常存在德育课被挤占的不良现象。
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策略
3.1提高重视程度,积极落实德育教学
新课改提高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开启了小学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提高德育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德育教学的落实力度,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的全面开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影响力,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教师应端正对德育教学的态度,提高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德育知识学习,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推动小学生在德育教学的引导下综合素质的提升,真正促进小学教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师生整体的精神素质面貌的提升,加大德育教学落实力度。
3.2应用信息技术建构微信群和QQ群的家校联系方式
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的家长来讲,其比教师更加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传统的德育常常忽视家长的德育作用,这样的做法不行。而当前应用信息技术(如微信和QQ等),能够有效地联系家长跟学校,教师需要为家长汇报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内容等,以及让家长协助完成,像是能够要求家长对孩子上网浏览的内容、上网的时间进行限制等。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此,家长能够跟学校德育的开展积极主动地配合,从而建设理想的校外德育与校内德育环境。
3.3提高教学模式的灵活性
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中部分小学老师还是采用传统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必须要提高重视,鼓励德育老师积极探讨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性格特征以及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及时制定出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德育教育制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积极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利用课下时间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这样做有助于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德育学习中的困扰,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等,及时对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出有效指导,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侧面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对话中潜移默化的促进小学生德育意识的不断提高。
3.4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德育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形式,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方法,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此,首先,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积极开展对家长的德育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其次,家庭要积极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参与社会举办的家长联谊会,经常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共同建设和维护美好的社会德育环境。最后,学校要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策略,组织培训、研讨会就德育进行探讨,并拓宽德育新渠道。
4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开启,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培养学生知识文化能力的同时,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意识提供教学动力,教师也应提高德育素质丰富德育教学理念,推动小学德育教学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林雪.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7(11).
[2]袁利平.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8).
[3]左桂荣.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36-36.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德育教学模式]
1引言
由于小学时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学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视。积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为先战略,德育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课题专项研究,强化对小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培育与研究,积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自觉探索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问题分析
2.1教师不够重视
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知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没有提高对德育教学的重视,部分教师对待德育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的落实力度,无法引导小学生意识到德育知识的重要性,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缓慢,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观念落后,对德育知识的理解片面,忽略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无法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
2.2教学方式不灵活
现阶段在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方式不灵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德育教育模式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往往只重视教学速度和教学形式,忽略教学重点,经常采用的是讲解式模式,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未能设身处地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因此导致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不仅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还直接影响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创新,不愿思考,课堂教学工作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
2.3德育主体对德育影响缺乏协调性
学校是实施德育的主体,但学校的“德育行政化”过多,只是花费了很多精力去迎接各部门布置下来的“考察”,致使德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智育、体育、美育未相互配合。因此,学生在学校很难形成实际的道德体验,而且德育课时得不到保障,经常存在德育课被挤占的不良现象。
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策略
3.1提高重视程度,积极落实德育教学
新课改提高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开启了小学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提高德育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德育教学的落实力度,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的全面开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影响力,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教师应端正对德育教学的态度,提高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德育知识学习,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推动小学生在德育教学的引导下综合素质的提升,真正促进小学教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师生整体的精神素质面貌的提升,加大德育教学落实力度。
3.2应用信息技术建构微信群和QQ群的家校联系方式
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的家长来讲,其比教师更加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传统的德育常常忽视家长的德育作用,这样的做法不行。而当前应用信息技术(如微信和QQ等),能够有效地联系家长跟学校,教师需要为家长汇报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内容等,以及让家长协助完成,像是能够要求家长对孩子上网浏览的内容、上网的时间进行限制等。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此,家长能够跟学校德育的开展积极主动地配合,从而建设理想的校外德育与校内德育环境。
3.3提高教学模式的灵活性
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中部分小学老师还是采用传统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必须要提高重视,鼓励德育老师积极探讨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性格特征以及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及时制定出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德育教育制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积极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利用课下时间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这样做有助于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德育学习中的困扰,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等,及时对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出有效指导,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侧面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对话中潜移默化的促进小学生德育意识的不断提高。
3.4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德育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形式,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方法,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此,首先,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积极开展对家长的德育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其次,家庭要积极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参与社会举办的家长联谊会,经常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共同建设和维护美好的社会德育环境。最后,学校要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策略,组织培训、研讨会就德育进行探讨,并拓宽德育新渠道。
4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开启,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培养学生知识文化能力的同时,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意识提供教学动力,教师也应提高德育素质丰富德育教学理念,推动小学德育教学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林雪.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7(11).
[2]袁利平.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8).
[3]左桂荣.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