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处的历史时代,本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展开了客观分析,然后提出了运动给当代文化建设工作带来的启示,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当代价值
引言:在中国社会转型重要时期,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举措。由此引发了国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讨论热潮,甚至出现了将“五四”看成是打到对象的情况。而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其特殊历史意义,理性看待方能为当代文化建设带来科学启示。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唤醒沉睡中的中华民族
19世纪40年代,封建王朝统治逐步瓦解,其弊端也不断暴露。与此同时,西方经过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开始向落后农业国家实施殖民侵略。在内忧外患日渐加深的情况下,多数中国人依然对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象麻木不仁,对面临的威胁全然无感,陶醉于康乾盛世与文明久远的幻象中。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辛亥革命爆发,打破了中国人的幻想。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则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浪潮,唤醒了更多沉睡中的国人,促使中华民族开始深深反省,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面对西方先进科学思想,国人开始思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思想的问题,认识到封建思想不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还要加快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得到了文化启蒙和思想解放,促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在中国仁人志士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与新民主主义得到了交合,从此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军的无产阶级政体登上了历史舞台,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带领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二)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
在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一些社会精英开始认识到“师夷之长以制夷”的重要性,感到需要向西方进行先进技术学习,但是依然未能认识到文化观念、制度上的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才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促使民众主动进行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学习。在新文化运动中,受西方先进文化的洗礼,民主和科学为两大主题,促使中国科技水平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为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封建社会,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伦理价值观念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能够满足封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农耕文明发展相适应,曾经创造文明高峰。而在时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融入民族血液中的封建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但国人较难在文化上实现自我扬弃和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直接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学和儒家文化进行了批判,才促使人们开始告别儒学独尊的时代,达到了文化自觉的新高度。在此基础上,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文化不全是洪水猛兽,加快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步伐,真正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三)推动了中国文化的革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封建思想达到了彻底性的批判,也促使国人思想取得了空前绝后发展,因此有效推动了中国文化的革新。五四运动中开展的白话文运动,促使中国文化取得了通俗化和大众化革新。过去,文言文为中国文化基本表达方式,被白话文倡导者称之为“之乎者也”的表达方式,尽管带有韵律和形式美感,但是同时也具有形式化和格式化特征,普通民众难以掌握。对于民众来讲,使用文言文难以进行思想的准确表达,所以文化推广较为困难。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展后,文言文开始向白话文转型,使中国文化实现了去八股化和去贵族化革新,能够贴近民众生活加强文化交流,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化推广范围得到扩大的情况下,文化形式也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中国文化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则引入了以自由、民主、平等、科学和理性为内容的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在与中国文化融合过程中推动了文化革新,促使更多新思想和新理论得以在中国大地上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当代文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一)批判性启示
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判开始出现了逆转,一些国人开始打着恢复“国学”的旗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捍卫,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全面否定和批判,认为其造成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崩溃,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毁灭性打击和破坏,导致国人丧失了文化自信。在当代文化建设中,也应当认识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受历史条件制约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以至于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矫枉过正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社会转型发展新时期,还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便使国人能够认同文化身份,做到文化自信,继而更好的应对西方不良思潮带来的冲击。
(二)理性认识带来的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还应将其置于当时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才能以历史注意对新文化运动进行理性认识,加强对运动动因、内涵和意义的正确把握,而并非是片面进行运动的批判。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只有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等各種文化运动,才能理性看待文化建设问题,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思想观念和文化制度的同时,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成是中国文化发展基石,从中汲取营养,保证当代文化建设能够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在文化革新的过程中,才能在坚持走文化开放道路的同时,振兴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提供保障。
结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毫无疑问为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华民族,更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引入了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促使中国文化得到了革新。而在当代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正确把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对其进行客观批判和理性认识,才能理性看待文化建设问题,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J].近代史研究,2017(03):4-27+160.
[2]李金凤.批判与继承:战国策派论五四新文化运动[J].文艺争鸣,2017(03):85-93.
[3]冯兵.知行合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J].兰州学刊,2016(08):77-8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第三中学)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当代价值
引言:在中国社会转型重要时期,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举措。由此引发了国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讨论热潮,甚至出现了将“五四”看成是打到对象的情况。而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其特殊历史意义,理性看待方能为当代文化建设带来科学启示。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唤醒沉睡中的中华民族
19世纪40年代,封建王朝统治逐步瓦解,其弊端也不断暴露。与此同时,西方经过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开始向落后农业国家实施殖民侵略。在内忧外患日渐加深的情况下,多数中国人依然对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象麻木不仁,对面临的威胁全然无感,陶醉于康乾盛世与文明久远的幻象中。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辛亥革命爆发,打破了中国人的幻想。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则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浪潮,唤醒了更多沉睡中的国人,促使中华民族开始深深反省,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面对西方先进科学思想,国人开始思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思想的问题,认识到封建思想不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还要加快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得到了文化启蒙和思想解放,促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在中国仁人志士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与新民主主义得到了交合,从此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军的无产阶级政体登上了历史舞台,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带领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二)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
在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一些社会精英开始认识到“师夷之长以制夷”的重要性,感到需要向西方进行先进技术学习,但是依然未能认识到文化观念、制度上的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才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促使民众主动进行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学习。在新文化运动中,受西方先进文化的洗礼,民主和科学为两大主题,促使中国科技水平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为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封建社会,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伦理价值观念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能够满足封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农耕文明发展相适应,曾经创造文明高峰。而在时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融入民族血液中的封建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但国人较难在文化上实现自我扬弃和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直接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学和儒家文化进行了批判,才促使人们开始告别儒学独尊的时代,达到了文化自觉的新高度。在此基础上,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文化不全是洪水猛兽,加快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步伐,真正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三)推动了中国文化的革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封建思想达到了彻底性的批判,也促使国人思想取得了空前绝后发展,因此有效推动了中国文化的革新。五四运动中开展的白话文运动,促使中国文化取得了通俗化和大众化革新。过去,文言文为中国文化基本表达方式,被白话文倡导者称之为“之乎者也”的表达方式,尽管带有韵律和形式美感,但是同时也具有形式化和格式化特征,普通民众难以掌握。对于民众来讲,使用文言文难以进行思想的准确表达,所以文化推广较为困难。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展后,文言文开始向白话文转型,使中国文化实现了去八股化和去贵族化革新,能够贴近民众生活加强文化交流,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化推广范围得到扩大的情况下,文化形式也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中国文化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则引入了以自由、民主、平等、科学和理性为内容的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在与中国文化融合过程中推动了文化革新,促使更多新思想和新理论得以在中国大地上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当代文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一)批判性启示
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判开始出现了逆转,一些国人开始打着恢复“国学”的旗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捍卫,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全面否定和批判,认为其造成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崩溃,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毁灭性打击和破坏,导致国人丧失了文化自信。在当代文化建设中,也应当认识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受历史条件制约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以至于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矫枉过正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社会转型发展新时期,还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便使国人能够认同文化身份,做到文化自信,继而更好的应对西方不良思潮带来的冲击。
(二)理性认识带来的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还应将其置于当时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才能以历史注意对新文化运动进行理性认识,加强对运动动因、内涵和意义的正确把握,而并非是片面进行运动的批判。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只有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等各種文化运动,才能理性看待文化建设问题,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思想观念和文化制度的同时,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成是中国文化发展基石,从中汲取营养,保证当代文化建设能够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在文化革新的过程中,才能在坚持走文化开放道路的同时,振兴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提供保障。
结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毫无疑问为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华民族,更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引入了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促使中国文化得到了革新。而在当代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正确把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对其进行客观批判和理性认识,才能理性看待文化建设问题,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J].近代史研究,2017(03):4-27+160.
[2]李金凤.批判与继承:战国策派论五四新文化运动[J].文艺争鸣,2017(03):85-93.
[3]冯兵.知行合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J].兰州学刊,2016(08):77-8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