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中既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也有很多动手实验,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普遍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对较难的科目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初中物理老师应该想办法降低学习难度,当然这种降低不是指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而是通过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有趣”、“好学”,打破他们心理上的困境。以下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究,希望能够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教师的授课方式较为死板,一切从教材内容出发。不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物理实验,都严格按照教材进行。这种方式一方面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缺乏针对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足。两种结果互相影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初中物理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突破,增进学生的知识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提升物理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
初中物理知识中,很多都是基本的物理规律,人们既遵循着这些规律进行生活、工作,同时也在充分利用这些规律,让世界不断发生着变化。换句话说,这些物理规律在现实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是教材知识的重要补充,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意识到这点,并进行灵活的运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现实案例,学生可以意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觉得学习物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让物理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有关透镜的知识。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用到了透镜,比如现在已经非常常见的各类相机,其成像原理就与透镜知识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用相机举例,告诉学生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对照片中物体的大小和清晰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制作由纸筒和凸透镜组成的简易照相机,让学生轮流试用,对知识产生直观的理解。这种例子联系到的是学生平时较为常见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会发现学好物理知识可以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疑惑。
二、小组合作,顾及全体学生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规律描述的往往都是非常本质的问题,学生想要顺利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但学生的性格、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不尽相同,对不同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当然也存在差异。客观上,初中物理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更多地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学习,打开自己的思路,解决当前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难点。
仍以透镜知识的学习为例。有些学生的想象力比较差,对于教师的知识讲解总是抓不住重点。但在分组学习中,其他学生可能会采取教师没有想到的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同学理解。比如用书本模拟物体、像和镜头,用笔来模拟光线,几个人配合摆出来给理解不好的同学观察。对于不同的问题,每个组的学生都可能找到不同的方法,而初中物理教师是很难进行这种“一一对应”的教学的。通过互相交流配合,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大家可以共同进步提高。
三、注重实验,提升动手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初中物理实验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物理实验的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少介入,主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學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如果不是非常严重,教师不用急于阻止学生,在出现问题后再帮助学生分析,然后重复实验,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比如,在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时,学生本身对于浮力有一定的认识,且实验危险很小,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动手,先利用弹簧秤测定不同物体的重量,然后把物体分别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观察放入不同物体后的水面示数。通过多次重复以上实验,学生会发现弹簧秤读数差与水面示数差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对于小的错误,比如学生记录出现偏差,导致结论不符合阿基米德原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复实验,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对于实验的兴趣,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和教师拥有较高的能力水平,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努力满足社会各界对初中物理教学更高更新的要求。希望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同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加强创新,在把握住时代脉搏和初中生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初中物理教学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徐尔明.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2]王殿.探讨初中物理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教学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8(23):180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教师的授课方式较为死板,一切从教材内容出发。不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物理实验,都严格按照教材进行。这种方式一方面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缺乏针对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足。两种结果互相影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初中物理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突破,增进学生的知识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提升物理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
初中物理知识中,很多都是基本的物理规律,人们既遵循着这些规律进行生活、工作,同时也在充分利用这些规律,让世界不断发生着变化。换句话说,这些物理规律在现实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是教材知识的重要补充,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意识到这点,并进行灵活的运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现实案例,学生可以意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觉得学习物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让物理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有关透镜的知识。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用到了透镜,比如现在已经非常常见的各类相机,其成像原理就与透镜知识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用相机举例,告诉学生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对照片中物体的大小和清晰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制作由纸筒和凸透镜组成的简易照相机,让学生轮流试用,对知识产生直观的理解。这种例子联系到的是学生平时较为常见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会发现学好物理知识可以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疑惑。
二、小组合作,顾及全体学生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规律描述的往往都是非常本质的问题,学生想要顺利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但学生的性格、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不尽相同,对不同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当然也存在差异。客观上,初中物理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更多地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学习,打开自己的思路,解决当前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难点。
仍以透镜知识的学习为例。有些学生的想象力比较差,对于教师的知识讲解总是抓不住重点。但在分组学习中,其他学生可能会采取教师没有想到的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同学理解。比如用书本模拟物体、像和镜头,用笔来模拟光线,几个人配合摆出来给理解不好的同学观察。对于不同的问题,每个组的学生都可能找到不同的方法,而初中物理教师是很难进行这种“一一对应”的教学的。通过互相交流配合,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大家可以共同进步提高。
三、注重实验,提升动手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初中物理实验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物理实验的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少介入,主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學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如果不是非常严重,教师不用急于阻止学生,在出现问题后再帮助学生分析,然后重复实验,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比如,在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时,学生本身对于浮力有一定的认识,且实验危险很小,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动手,先利用弹簧秤测定不同物体的重量,然后把物体分别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观察放入不同物体后的水面示数。通过多次重复以上实验,学生会发现弹簧秤读数差与水面示数差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对于小的错误,比如学生记录出现偏差,导致结论不符合阿基米德原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复实验,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对于实验的兴趣,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和教师拥有较高的能力水平,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努力满足社会各界对初中物理教学更高更新的要求。希望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同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加强创新,在把握住时代脉搏和初中生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初中物理教学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徐尔明.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2]王殿.探讨初中物理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教学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8(2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