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责任感是人对自己的言行和承担的义务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有了责任感,才有上进心;有了上进心,才能立志成才。幼儿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其在生活各个环境中锻炼出来。本文通过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渠道,来阐述如何培养农村幼儿责任感,意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促进其社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培养;责任感;措施
我们身处边缘的山区,而且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孩子们心理就没有“责任”二字,导致了很多的不良现象出现。那么,如何给幼儿插上强有力的责任感之翅呢?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在总结下,给大家分享下。
一、责任感缺乏的表现形式
在平时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看完的书没人整理、垃圾随地丢……,还有,他们打了人或犯了错误不敢勇于承担责任,总是强调别人怎样,缺乏面对事实的勇气。幼儿摔倒后,其他幼儿不但不扶,反而哈哈大笑;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不懂得分享与合作等等。
二、责任感缺乏的原因
首先,我们身处边缘的山区,而且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从小是由家中老人带大,娇生惯养,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知识面狭窄,胆小怕生,不善于表达,再加上农村农活,老人根本无暇顾及幼儿的思想教育问题,这样就会对幼儿的一生的社会化进程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其次,在幼儿园里,孩子犯错误是很难免的。而部分教师往往也会认为孩子小,不懂承担责任,从而给了孩子一个再犯错误的机会。
三、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措施
1.从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规范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让他们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好习惯。比如:幼儿玩玩具过后不收拾,教师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玩具朋友说以后谁不乱扔它,它就和谁当朋友。在园午餐时,幼儿经常把掉饭粒、吃饭慢、要人喂的习惯带到幼儿园来。
教师应鼓励幼儿能独立地、按时地用完餐,并保持位置和餐具的干净。(小部分情绪不稳或自理能力欠缺的幼儿可在教师的帮助下用完餐)。又如:有时,幼儿有乱丢纸屑或果皮的现象,而且大家都不肯承认。这时,教师可以和气地说:“你们谁丢的不重要,要是现在捡来扔纸篓里还不迟。”等幼儿主动捡起后,教师可在集体幼儿面前说:“今天老师要表扬**小朋友,他虽然乱扔纸屑,但他大胆地承认了,老师很高兴。我相信,他下次不会把纸屑扔地上了,是吗?”扔纸屑的幼儿肯定会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2.集体教育活动中,创设条件,有意培养
(1)利用诗歌、故事、童话等文艺形式进行教育。幼儿园有许多的诗歌、故事、童话等都是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如《大嗓门的小老虎》《龟兔爬搂谁第一》《我会——à》等等。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它们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现实中的成人,因此,陪幼儿一起看,一起说,鼓励幼儿大胆的编,并能和大家一起讨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形式的道德主题对成人来说很容易弄清楚,但对幼儿来说并非如此,因此成人应该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观察他能否很好的了解故事所表达的主题,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观点,如果有地方不妥,就要解释清楚,并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2)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为此我们创设了“娃娃家”“理发店”“商店”“娃娃餐厅”通过游戏幼儿的责任心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角色游戏之前,我们先和幼儿商量游戏规则以及违反规则后的处罚办法。如:游戏时选好了角色不能乱换,不大声喧哗,不四处乱跑,否则就停止游戏。在幼儿意识到违反规则将会付出代价时,幼儿就会自觉的遵守规则,这种自觉会从头保持到结束,这种自觉也反映了幼儿的责任心,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游戏规则。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扮演哪个角色就会模仿哪个角色的語言,口气,表情,并会履行该角色的职责,幼儿通过职责的理解和操作,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孩子”看到“爷爷”干完农活回家,“孩子”说:“爷爷你干活辛苦了,坐下来休息一下,我给你捶捶背吧!”这样幼儿便在游戏中学会了关心人,学会了履行责任,培养了责任心。在角色游戏结束后,我们对游戏要进行评价,评价时对责任心强,遵守规则好,履行角色职责认真,收拾材料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受到表扬的幼儿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从而增强其他幼儿的责任心。
3.家园共育,持之以恒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教师在幼儿园要实行,家长在家更要抓住教育机会。人的一生中会做许多错事,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错事。要让幼儿知道做错事的责任在于谁,家长不应麻木地为孩子承担责任,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使孩子长期生活在逃避自我责任的环境中,反而会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淡,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心理学家博士丹尼斯·韦特利说:“只有从小就具有责任意识,孩子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对组织、社会群体尽职的人。”让幼儿知道做错事是自己的责任,必须为自己的过错负出代价。这种代价可以变作必要的惩罚,如:家长本来要给孩子买个玩具可犯了错后就别给他买。这个代价是很有价值的,有时还会受益终身。平时,在家里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吃饭、穿衣裤、洗脸洗脚、抹桌子、摆椅子等,玩好的玩具、看完的书整理好放回原处,早睡早起,做事有始有终。
总之,责任感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上逐渐培养出来的,只要抓住培养的时机,定能将幼儿培养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充满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语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伯黍.《品德心理研究》.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
[3]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幼儿;培养;责任感;措施
我们身处边缘的山区,而且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孩子们心理就没有“责任”二字,导致了很多的不良现象出现。那么,如何给幼儿插上强有力的责任感之翅呢?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在总结下,给大家分享下。
一、责任感缺乏的表现形式
在平时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看完的书没人整理、垃圾随地丢……,还有,他们打了人或犯了错误不敢勇于承担责任,总是强调别人怎样,缺乏面对事实的勇气。幼儿摔倒后,其他幼儿不但不扶,反而哈哈大笑;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不懂得分享与合作等等。
二、责任感缺乏的原因
首先,我们身处边缘的山区,而且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从小是由家中老人带大,娇生惯养,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知识面狭窄,胆小怕生,不善于表达,再加上农村农活,老人根本无暇顾及幼儿的思想教育问题,这样就会对幼儿的一生的社会化进程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其次,在幼儿园里,孩子犯错误是很难免的。而部分教师往往也会认为孩子小,不懂承担责任,从而给了孩子一个再犯错误的机会。
三、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措施
1.从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规范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让他们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好习惯。比如:幼儿玩玩具过后不收拾,教师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玩具朋友说以后谁不乱扔它,它就和谁当朋友。在园午餐时,幼儿经常把掉饭粒、吃饭慢、要人喂的习惯带到幼儿园来。
教师应鼓励幼儿能独立地、按时地用完餐,并保持位置和餐具的干净。(小部分情绪不稳或自理能力欠缺的幼儿可在教师的帮助下用完餐)。又如:有时,幼儿有乱丢纸屑或果皮的现象,而且大家都不肯承认。这时,教师可以和气地说:“你们谁丢的不重要,要是现在捡来扔纸篓里还不迟。”等幼儿主动捡起后,教师可在集体幼儿面前说:“今天老师要表扬**小朋友,他虽然乱扔纸屑,但他大胆地承认了,老师很高兴。我相信,他下次不会把纸屑扔地上了,是吗?”扔纸屑的幼儿肯定会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2.集体教育活动中,创设条件,有意培养
(1)利用诗歌、故事、童话等文艺形式进行教育。幼儿园有许多的诗歌、故事、童话等都是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如《大嗓门的小老虎》《龟兔爬搂谁第一》《我会——à》等等。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它们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现实中的成人,因此,陪幼儿一起看,一起说,鼓励幼儿大胆的编,并能和大家一起讨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形式的道德主题对成人来说很容易弄清楚,但对幼儿来说并非如此,因此成人应该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观察他能否很好的了解故事所表达的主题,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观点,如果有地方不妥,就要解释清楚,并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2)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为此我们创设了“娃娃家”“理发店”“商店”“娃娃餐厅”通过游戏幼儿的责任心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角色游戏之前,我们先和幼儿商量游戏规则以及违反规则后的处罚办法。如:游戏时选好了角色不能乱换,不大声喧哗,不四处乱跑,否则就停止游戏。在幼儿意识到违反规则将会付出代价时,幼儿就会自觉的遵守规则,这种自觉会从头保持到结束,这种自觉也反映了幼儿的责任心,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游戏规则。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扮演哪个角色就会模仿哪个角色的語言,口气,表情,并会履行该角色的职责,幼儿通过职责的理解和操作,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孩子”看到“爷爷”干完农活回家,“孩子”说:“爷爷你干活辛苦了,坐下来休息一下,我给你捶捶背吧!”这样幼儿便在游戏中学会了关心人,学会了履行责任,培养了责任心。在角色游戏结束后,我们对游戏要进行评价,评价时对责任心强,遵守规则好,履行角色职责认真,收拾材料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受到表扬的幼儿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从而增强其他幼儿的责任心。
3.家园共育,持之以恒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教师在幼儿园要实行,家长在家更要抓住教育机会。人的一生中会做许多错事,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错事。要让幼儿知道做错事的责任在于谁,家长不应麻木地为孩子承担责任,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使孩子长期生活在逃避自我责任的环境中,反而会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淡,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心理学家博士丹尼斯·韦特利说:“只有从小就具有责任意识,孩子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对组织、社会群体尽职的人。”让幼儿知道做错事是自己的责任,必须为自己的过错负出代价。这种代价可以变作必要的惩罚,如:家长本来要给孩子买个玩具可犯了错后就别给他买。这个代价是很有价值的,有时还会受益终身。平时,在家里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吃饭、穿衣裤、洗脸洗脚、抹桌子、摆椅子等,玩好的玩具、看完的书整理好放回原处,早睡早起,做事有始有终。
总之,责任感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上逐渐培养出来的,只要抓住培养的时机,定能将幼儿培养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充满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语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伯黍.《品德心理研究》.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
[3]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