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中的风险规制

来源 :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风险肇源于科研项目立项、执行、结项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过程不可观察、结果不确定等特质引发的经费滥用与浪费等可能.囿于当前的部门法规制思维,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风险规制呈现出“重公法、硬法、实体法而轻私法、软法、程序法”的不良状态.规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风险应从科研资助合同的本质探寻风险的生成机理,并依据合同理论完善风险规制的法治理路,打破传统部门法规制壁垒,坚持公私法融合的规制路径,建构以自我规制为前提、以合同规制为核心、以刑事规制为补充的兼具实体与程序、法律与道德的多维度风险规制体制.
其他文献
总结与推广郝建秀工作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在我国纺织行业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本文将其置于在国营企业中贯彻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解读.总结与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的过程,不仅是在技术层面上总结与推广一种工作方法的过程,而且是在国营纺织企业中贯彻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的过程,也即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思想改造过程.这种思想改造既有助于把工人改造成为像郝建秀那样的自觉劳动者,也有助于重建工会与企业行政、工会与党组织以及工会与工人等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因而促进了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形成.
八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自2019年下半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之后,引发了历史学界的持续关注.这部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学界研究抗日战争的一些新的角度和取向,其中第四卷“战时军队”便是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取得的一个不小的推进.在这一卷中,战争的过程不再是焦点,战争的主体——在正面战场苦苦支撑的国民党部队与广泛活跃于敌后战场坚持斗争的中共武装,成为集中讨论的对象.在考察战时国、共军队的过程中,“组织形态”是重要的关键词,决定着包括笔者在内的写作者讨论问题的范围、重点和方式.而从组织形态的角度研究抗日战争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考察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的一个重要事件.究竟有哪些因素推动了乡镇企业出乎意料的高速发展?本文从历史和机制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概括地说,乡镇企业的兴起是农民对城乡二元体制的自我突围;财政分权体制下基层政府有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长期短缺的经济和局部市场的形成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机会;计划体制的松动和双轨制的形成为乡镇企业从市场获取生产资料和融资提供了条件;充足而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是乡镇企业独有的两大资源优势;独特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使乡
最小必要原则包括相关性、最小化、合比例性三个子原则.在适用该原则时,我国实践中的主流做法是只承认网络平台的次要处理目的,即实现具体业务功能,而不承认其主要处理目的,即提供精准的交易媒介服务.最小化原则的要求与网络平台实现其主要处理目的之间存在巨大张力,个人信息自主控制制度、匿名化制度都难以缓解该张力.鉴于最小必要原则的适用范围局限于利益减损型处理行为,如果网络平台实际上为增进信息主体的利益而行动,便不满足最小必要原则的适用条件.按照补充性的合同解释方法,网络平台在提供媒介服务时应当承担给付型忠实义务,即有
2021年9月18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实践研讨会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韩震,以及全国近50位从事德育教材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基地建设、一体化教材理论研究及其实践研究三个议题展开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领导着14多亿人口的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本身就是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象征和标志,也是我们党不畏艰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底气和实
山东省在历史上一直是华北的重要部分,但在当今的地域概念中,山东属于华东.这种地域认知上的巨大转变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作用日渐重要;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在国共决战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军事和政治作用,最终在中共的政治版图中被编人华东.而追溯“华东”的概念史,民国时期的“华东”一词影响力较小,“华东”概念最重要的塑造过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完成的.然而,山东的华东属性毕竟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后,华东与华北各地也逐渐回到近代以来的发展轨迹,山东再次融入华北,“华东”概念也逐渐缩小到指代长
起源于先秦的“权”字在17-18世纪之交和19世纪初同西文法学相关名词接触,形成含义对应和互译关系,是它走向近现代中文法学的主要标志.在19世纪中叶前,权力和权利的初始内容进入“权”字的指称范围,但它们从“权”字中诞出成为法学概念是1860年之后的事情,这得益于中日两国学者不约而同的努力.“权”在20-21世纪之交已成为可同时表述权力、权利、剩余权,以及它们体现的全部利益和相应财产内容的基础性法学概念.“权”字的发展衍射史是近现代中文法学萌芽、成长和基本形成的历史的缩影.循此历史进程辨识、甄别、查明权利、
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中共一大与统一战线无关,甚至否定了统一战线.实际上,马林在中共一大上传达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代表们也广泛讨论了统一战线问题,包括如何看待孙中山国民党和南北政府,以及共产党员能否担任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等.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共一大是统一战线的萌芽期,二大召开之后中共统一战线正式破土而出.因此,中共统一战线应溯源到中共一大.
劳动主义与发展工商业之间怎样保持平衡,迄今仍是国内外一个难解的困局.1920年初上海厚生纱厂到湖南长沙招募女工引发的广泛社会争议,就是这对矛盾在中国较早的一次爆发.其中,湘、沪两地知识人高擎劳动主义大旗,连连呼吁资方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福利待遇和劳动条件;资方穆藕初等坚信实业救国之道,认为对方所提要求根本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给予激烈回击;湖南女工对知识分子们“偏向”己方的言论并不理会,纷纷应募.本文将上述三方的不同面相及其缠斗置回历史现场,尝试揭示论争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