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本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为例,从学校内外和课堂内外不同角度入手,力图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合力来提高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86-01
本文以蚌埠职业教育中心学生为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探索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认为必须整合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多种资源,积极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实践多方主体的作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机制,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教育格局,发挥教育的立体合力,把职业生涯教育落到实处。
一、学校层面——呈现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
(一)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注入新血液。把职业生涯教育的触角伸入德育课课堂,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和学科知识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知识,注入学生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世界,发挥出德育课堂的载体作用,为中职德育课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充分挖掘职业生涯教育因素,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生涯教育于德育课教学中,创新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教学针对性,形成职业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
(二)在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中开拓新思路。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职业生涯教育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有意识的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知识,使班级工作体现出职教特色又有利于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通过各种方式、活动细化、实现了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营造有利于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良好氛围,结合班会课、班级文化建设、班干部的培养、学校的各种活动,实现了职业生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三)在中职校园文化活动中搭建新舞台。让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多方搭建平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文化优势,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生涯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互渗透,采用生涯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的思路,对校园文化活动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和管理模式,使校园文化在中职学校打开一条新路径。
二、家庭层面——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一)增进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作。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两者协调一致,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1.建立了家校联系卡,家长访谈本等形式,主动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们能来学校学习,而且学有所学,学有所得。
2.设立了家长档案建立,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不同的方法。
3.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讲座,帮助家长逐渐建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增强家长对学生的信心,让更多的父母关心子女的职业生涯。
4.编辑了家长职业生涯教育学习材料,让广大家长在学习和活动参与中,明白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水平。
5.配合学生处成立了由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中职生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负责家庭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6.开展了家庭个案指导,对个别特殊或有困扰的家庭和进行案例教育,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提出合理的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二)完善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教育的方式、策略,父母的思想、地位,直接影响中职生人格的形成和职业生涯的选择,要帮助家长完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首先,提倡学生和家长进行各种沟通,在沟通中进行“双向教育”,家长和子女实现互相教育,共同进步,这就促进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顺利进行。
其次,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规划职业生涯的发展,家长帮助学生独立做决策、激励学生的工作动机。
再次,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相信学生,鼓励他们扬长补短,缩小或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层面——彰显社会实践教育的依托力度
(一)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联合。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就必须要与实训、社会实习和实践接轨,促进其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1.加强专业实训这一基本教育教学环节。结合实训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
2.强化学生社会体验,充分利用公司企业、社区等多方面的场所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企业、街道、社区等社会岗位实践活动,开展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服务社会和奉献爱心,更拥有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的能力。
3.共建校企互惠,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各专业都与企业充分对接,同时引企入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学生就业。
(二)开发社会实践教育的资源。社区、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都是学生学习和获得直接经验的大课堂,利用这些机构的社会职能组织开展参观实习等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广泛的职业生涯教育网络。
1.社区志愿服务是重要的实践教育资源,發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等,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积极主动地和一些社区联系,开拓新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
2.不同的公司、企业等劳动部门同样是有利的教育资源,为中职学生创造了一些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结合我国劳动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用工模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定位。
3.人才交流市场,社会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等教育场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同样为中职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场所,为学生开放设施,整合各种教育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多渠道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参考文献:
[1]吕佳梅.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11,(20).
[2]朱宁.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11,(3).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86-01
本文以蚌埠职业教育中心学生为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探索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认为必须整合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多种资源,积极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实践多方主体的作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机制,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教育格局,发挥教育的立体合力,把职业生涯教育落到实处。
一、学校层面——呈现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
(一)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注入新血液。把职业生涯教育的触角伸入德育课课堂,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和学科知识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知识,注入学生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世界,发挥出德育课堂的载体作用,为中职德育课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充分挖掘职业生涯教育因素,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生涯教育于德育课教学中,创新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教学针对性,形成职业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
(二)在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中开拓新思路。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职业生涯教育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有意识的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知识,使班级工作体现出职教特色又有利于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通过各种方式、活动细化、实现了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营造有利于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良好氛围,结合班会课、班级文化建设、班干部的培养、学校的各种活动,实现了职业生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三)在中职校园文化活动中搭建新舞台。让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多方搭建平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文化优势,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生涯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互渗透,采用生涯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的思路,对校园文化活动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和管理模式,使校园文化在中职学校打开一条新路径。
二、家庭层面——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一)增进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作。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两者协调一致,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1.建立了家校联系卡,家长访谈本等形式,主动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们能来学校学习,而且学有所学,学有所得。
2.设立了家长档案建立,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不同的方法。
3.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讲座,帮助家长逐渐建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增强家长对学生的信心,让更多的父母关心子女的职业生涯。
4.编辑了家长职业生涯教育学习材料,让广大家长在学习和活动参与中,明白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水平。
5.配合学生处成立了由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中职生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负责家庭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6.开展了家庭个案指导,对个别特殊或有困扰的家庭和进行案例教育,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提出合理的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二)完善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教育的方式、策略,父母的思想、地位,直接影响中职生人格的形成和职业生涯的选择,要帮助家长完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首先,提倡学生和家长进行各种沟通,在沟通中进行“双向教育”,家长和子女实现互相教育,共同进步,这就促进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顺利进行。
其次,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规划职业生涯的发展,家长帮助学生独立做决策、激励学生的工作动机。
再次,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相信学生,鼓励他们扬长补短,缩小或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层面——彰显社会实践教育的依托力度
(一)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联合。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就必须要与实训、社会实习和实践接轨,促进其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1.加强专业实训这一基本教育教学环节。结合实训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
2.强化学生社会体验,充分利用公司企业、社区等多方面的场所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企业、街道、社区等社会岗位实践活动,开展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服务社会和奉献爱心,更拥有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的能力。
3.共建校企互惠,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各专业都与企业充分对接,同时引企入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学生就业。
(二)开发社会实践教育的资源。社区、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都是学生学习和获得直接经验的大课堂,利用这些机构的社会职能组织开展参观实习等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广泛的职业生涯教育网络。
1.社区志愿服务是重要的实践教育资源,發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等,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积极主动地和一些社区联系,开拓新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
2.不同的公司、企业等劳动部门同样是有利的教育资源,为中职学生创造了一些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结合我国劳动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用工模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定位。
3.人才交流市场,社会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等教育场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同样为中职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场所,为学生开放设施,整合各种教育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多渠道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参考文献:
[1]吕佳梅.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11,(20).
[2]朱宁.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