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SUN的死循环

来源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企业还普遍处于创新不足的时候,Sun公司却陷入创新过度的泥沼。高度整合的专有产品线,在初期把SUN送上行业巅峰的同时,也为它今日的下沉埋下了伏笔。
  
  从纽约的中央公园出发,驾车沿哈德逊河向北行驶,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来到一个叫做阿芒克的地方。这里是著名的“蓝色巨人”IBM公司总部所在地。长达百年的公司历史,让IBM始终扎根于美国东海岸商业气氛浓郁的环境之中。早在硅谷诞生前30年,这家靠制表机起家的公司就已经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业界明星。
  时钟向前拨快二十余年。1982年,美国两海岸四季如春的硅谷腹地,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几名研究生共同创办了一家名叫太阳微系统的计算机公司。sun这个名字来自于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几个单词的缩写,也预示了公司如一轮朝阳般的发展前景。依靠销售工作站,Sun公司在成立后的第一个季度就实现了赢利。1986年,sun公司顺利上市。
  这两家时间上相隔半个多世纪,空间上横跨美洲大陆的公司,随着3月18日《华尔街日报》的一条新闻,被紧紧联系到一起。这一天,IBM与Sun进行收购谈判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IT界的创新先锋
  
  自公司成立伊始,Sun就提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一全新理念,并一直致力于开发最尖端的网络计算技术与产品,包括CPU、服务器、操作系统和企业计算软件。,在1995年,Sun推出了它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产品——Java。今天,Java程序几乎运行在我们身边每一部电脑和手机上,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硅谷,Sun是技术与创新的代名词。“要想知道IT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就去问问Sun吧”,《华尔街日报》这样说。出身名校的Sun血统高贵,在每年高达2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下,Sun产品线几乎占据了高端企业级系统与应用的每一个角落。从UhraSPARC处理器SunFire服务器SunSlorEdge T3存储系统,到Solaris操作系统、Java企业系统、StmSuite办公软件。横跨软硬件的全产品线战略,注定了Sun几乎要与所有面向高端的IT巨头同时展开竞争。
  斯科特·麦克尼利,这位性格鲜明的Sun联合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是带领Sun公司取得今天业界地位的领导者。十几年前,他力排众议,在所有对手都在开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时,坚持投入巨资开发Sun专有的服务器芯片和操作系统。最终,Sun基于SPARC芯片的服务器在速度、安全性等多项指标上均超过对手,尽管价格昂贵,Sun的服务器仍然成为了大型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新贵的首选产品。
  在Sun公司成立之初的十几年中,一直魁技术与产品完美结合的企业典范,也是市场的宠儿。直到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时,Sun才迎来了12年里的笫一个非盈利季度,然而。Sun的经营业绩从此就一蹶不振,过去8年来多半时间都在亏损,股价也从60多美元滑落到4美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Sun从万人瞩目的创新先锋,一下子跌落到长期亏损,甚至面临被竞争对手收购的局面?
  
  市场战略的系统风险
  
  Sun看似充满了浓厚的工程师文化,其实是一家很讲究战略的公司。当年,麦克尼利在斯坦福大学拿到的是MBA学位。而在Sun公司的4位创始人当中,有一半是MBA出身。
  在销售策略上,Sun非常注竟区域市场风险的分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以及金砖四国中的巴西、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就成为Sun重要的海外市场。到2003年,Sun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总营收的一半,受单一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已经被降到最低。
  然而,Sun聚焦于高端市场的产品战略。仍旧使自身业绩过度依赖于世界范围内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从而带来了难以避免的系统性风险。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从去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使得全球企业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对IT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足。而这些企业采购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味追求系统性能,转变成要求经济适用的IT解决方案。这些因素,导致Sun的销售业绩受到很大冲击。
  在宏观经济长时间低迷以及IT基础设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不断下滑的影响下,廉价适用的企业级计算服务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随着Intel开放的x86平台性能的不断提升,很多公司可以在Intel平台的基础上,制造出性能接近于Sun,但价格要低很多的企业级服务器产品。
  Sun公司一贯的价值主张,在高端企业级计算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环境下,显得那么不合时宜。而在廉价的Intel平台削弱了Sun硬件产品优势的同时。基于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和一系列企业级软件,则重重打击了Sun的软件优势。Linux与x86平台的完美结合,把Sun的高端软硬件一体化的捆绑销售策略,逼到了市场角落。
  
  迷失在长尾市场
  
  随着大型企业和重要政府部门纷纷成为Sun的客户,以及IBM这样的最级对手加入市场争夺。企业计算市场新的增长点正在不断沿长尾向市场中低端移动。而在这里。Sun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客户和全新的需求。
  在这个新的市场领域,Sun遇到了来自具有PC制造和销售经验的戴尔与惠普的强力挑战。以戴尔为例,这家公司把自己的产品明确定位在小企业和家庭用户。以出色的运营管理和物流削减产品成本,为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计算解决方案。面对自下而上向企业计算市场渗透的戴尔,希望向低端市场发展的Sun在产品上显得毫无竞争力。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度整合的专有产品线,在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让Sun公司完全忽视了Linux潜在的威胁。而此时,老对手IBM却不断利用Linux大做文章,树立起开源是未来软件行业发展趋势的观念。在外界不断的批评声中,Sun不得不做出妥协,于2002年宣布推出基于Linux平台的新产品。然而,Sun公司高层清楚地知道,Linux很可能将会成为Sun旗舰级软件产品Solaris操作系统的掘墓人。
  这对Sun是一个两难。如果拒绝拥抱Linux,Sun就无法进入基于Linux和x86平台的低端企业计算这块巨大的市场。而要进入这个市场,除了会损害Sun在系统软件领域内的销售外。还不得不向老对手Intel低头,采购Pentium处理器和相关芯片组。而这种合作关系一旦确立,就意味着Sun默认企业计算服务加速廉价化的现实。   最终,Sun采取了一个折中策略。2003年,Sun宣布与AMD达成战略联盟,借助AMD Opteron处理器进入x86服务器市场,并在新的服务器上支持Red Hat和SUsE Liunx操作系统。
  
  迟到的开源策略
  
  对加入Linux阵营的Sun来说,依靠专有Solaris操作系统挣钱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IBM长时间推动开源社区文化,并从Linux、A-pache等诸多战略项目中受益的事实,对Sun产生了一些启发。
  2005年,Sun对外开放了Solaris的部分源代码,并向开源社区捐赠了1670项专利技术,希望借此增加这款老牌操作系统的影响力。然而,这一切来得太晚了。Linux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早已达到了巅峰,其普及率已经成为Solarls用户改用Linux的一个重要原因。更加让Sun沮丧的是,很多老Solaris客户在改用Linux后,发现系统性能不但没有下降,在运行一些第三方产品,如IBM Cog一nos BI应用软件时,反而还有提升。
  2006年,Sun公司进一步增加了开源力度,将最宝贵的资产——Java虚拟机和编译器的源代码开放。然而,早在1年多前,IBM就通过A,oache Software Foundation推出了自己的开源Java项目Apache Harmo—nv,并不断劝说Sun在Apache Har-mony项目下对Java开源。Sun当然不会甘心被IBM主导的开源项目控制,转而另起炉灶。从此,两个Java开源项目并驾齐驱,各自的影响力都受到了限制。这一切,恰恰是Java最大的敌人微软所乐于见到的。
  Sun独家包揽所有企业计算服务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它却又迟迟不愿加入别人主导的游戏,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与其他IT企业合作。长期以来,Sun奉行的是“Sun生产所有产品,所有产品都为Sun生产”这样的孤立主义策略。这种封闭的整合计算平台,固然能为企业带来一些使用便利和性能优势,但在现实世界中,很难找到只需要使用Sun-家产品的企业。许多Sun的客户,都有把SPARC服务器与已有的PC机、IBM大型机以及基于Wintel技术的服务器集成起来的需要。而在这些方面,他们有时很难得到Sun公司有效的帮助。
  Sun公司的处境,与上世纪80年代的苹果公司类似。当环境变化,迫使它不得不更多采用工业标准的硬件设备,并对自己的核心软件产品进行开源时,Sun的价值主张受到了严重挑战。Sun引以为傲的研发实力,在新的商业模式下几乎无法发挥出任何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Sun公司不得不迅速向服务企业转型。但留给Sun的时间,已经不多。Sun在企业服务器市场的份额虽然不小,但激烈的竞争,却导致其高端产品的利润一再削薄。目前Sun的策略是着重于发展以Java为核心的企业开源软件与服务,这从2007年Sun公司将股票代码从“SUNW”(Sun workstation)改成“JAVA”就可以看出。推出围绕Java企业系统的服务,是Sun在丢掉企业计算市场主导权之后,将核心竞争力注入客户价值的又一次尝试。
  
  Sun的绝地反击
  
  “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一Sun公司长期以来的核心理念,过去数年内正在被开源社区的LAMP(Lin-ux、Apache、MySQL和PHP)架构、戴尔的PC服务器,以及Sun的老对手微软慢慢变成现实。今天,大部分的互联网应用是跑在LAMP、微软NET和J2EE之上,而J2EE应用服务器市场则由IBM与Oracle二分天下。Sun仅仅通过Solaris占据网络基础设施市场一隅。
  2008年1月,Sun完成了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收购。以10亿美元的价格将开源数据库厂商MySQL纳入囊中。MySQL对中小企业和Web服务商的影响力与重要性毋庸置疑,而Sun对MySQL的收购,意味着前者将把自己重塑为一家执行开源策略的软件企业。这项收购案,同时表明了Sun进入低端企业市场以及强化其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中地位的决心。
  开源的OpenSolaris、ZFS、Ja-va,搭配目前在数据库开发人员中占据三成份额的MySQL,Sun试图打造一个与LAMP架构类似的SAMP体系,从而成为蓬勃增长的中小企业计算市场新的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这一战略构图中。MySQL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执行免费策略,MySQL在150亿美元数据库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不大。但它的影响力却相当惊人,是很多小企业构建计算环境和提供网络服务时的首选。
  Sun收购MySQL,实际上更像是对微软发出的挑战,因为SAMP架构的目标用户,很可能与LAMP一样。主要是那些Web和SaaS服务商。而在这个领域中,微软NET是目前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微软与Sun一样,喜欢执行全产品线的市场策略。在Web基础设施领域,Sun与微软的产品已经在捉对厮杀,如So-laris对抗Windows、MySQL对抗MS SQL、Java对抗微软,NET.Net-Beans对抗Visual Studio等。双方唯一的不同在于,Sun的产品是免费的,而微软的产品都是要钱的。在这场竞争中,微软的优势在于围绕Windows操作系统构建的软件平台。而Sun的优势则在于对服务器和存储产品这样硬件产品的整合。收购阴影下的太阳
  持续低迷的股价,以及手中握着的20多亿美元现金和短期投资,使得Sun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为其他IT巨头并购的热门对象。早在IBM发出收购要约之前,Sun还曾与惠普、思科等公司传出绯闻。甚至早在几年前,就有日本富士通公司要收购Sun的消息。实际上。无论哪家公司最终成功收购了Sun,要完全消化Sun的软、硬件产品线、研发团队和为数众多的技术专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IBM要收购Sun,还要面临反垄断调查等一系列外部问题。
  随着公司亏损的加剧,裁员成了Sun的救命稻草。2008年11月。Sun宣布了一份裁员6000人的重组计划,涉及Sun全球员工总数的18%。目前已经被裁的员工,主要是Sun的一线销售和专业服务人员。作为Sun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团队,还未受大的影响。然而,自年初以来的持续裁员以及不断传出的收购谈判,已经让Sun公司内部七气低迷,今年第一季度业绩也受到大幅影响。
  3月18日传出的IBM与Sun之间的收购谈判,在接下来的两周多时间里一直没有结果。这场拉锯式的谈判,客观上打击了Sun新季度的销售业绩。而4月5日传出IBM撤回收购要约的消 息,更让Sun的股价狂跌1/4。在3月底进行的今年第二次裁员中。Sun公司几乎裁掉了整个存储部门的销售代表和售前工程师,其他一些部门的销售人员也被殃及。这似乎预示着Sun对与IBM进行的并购谈判颇有把握,提前为公司合并瘦身。然而,随着IBM的撤出,原本就缺乏销售能力的Sun现在连维持已有的市场份额恐怕都会成问题。
  戴尔公司CEO迈克·戴尔直言不讳的表示,IBM对Sun的收购无论成功与否。都会给戴尔带来更大商机。因为这项收购谈判表明,Sun基于Solaris的服务器正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这会刺激Sun的部分客户转而使用其他品牌的产品,其中就包括戴尔的X86服务器。
  日前,除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的低迷,Sun还面临着来内投资者的巨大压力。如果短时间内投资者看不到Sun业绩大幅回升的希望。恐怕就连强势的麦克尼利也无法改变Sun被收购的命运。
  
  太阳落山的轨迹
  
  回顾Sun过去27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这家少年得志的公司,在经历过初期的顺利发展和90年代的辉煌之后,就一直挣扎在痛苦的转型之中。正所谓“少时了了,大未必佳”。一家公司初期发展得太过顺利,很容易让它的管理团队过早产生路径依赖。Sun公司诞生的1982年,正是,公司创业的黄金年代。那个时候。计算机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尖端的计算技术,可以为公司和它们的客户带来金子般的利润。对那时的Sun来说,销售不是问题,只要能开发出速度更快、更稳定的服务器,客户就会源源不断。
  亚洲金融风暴,让Sun第一次感觉到大型企业客户对IT投入的犹豫。而随后的互联网泡沫,又让Sun管理层对高端服务器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了错觉。在经济低迷时期,迟迟不削减人员和研发成本,成为麦克尼利在任上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
  除了忽视市场环境变迁,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外,Sun公司目前的低迷还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Sun奉行的“孤岛”策略,让它忽视了产业环境中新的趋势和变革力量。在客户需要更廉价、更具开放性的服务器产品时,Sun还沉迷于自身的先进技术与封闭系统,没有对用户需求给予应有的重视。今天,服务器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如IBM、戴尔等公司,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廉价的PC服务器或是开放的Linux平台。争取到更多的客户。
  与苹果公司不同,在今天这个时代。Sun实际上并没有推行封闭系统的资本,因为企业级用户的需求和产品复杂度。远不是一家IT厂商所能完全满足的。
  而Sun留给我们更重要的一个肩示,在于“过度创新”的危害。对一家企业来说。并非所有创新都是好的。过度创新,与不创新一样,都会导致一个企业产品战略的失败。与金融创新带来风险成本类似,技术创新同样要求企业付出成本。而有时,这样的成本是一家企业无法承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创新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过度创新的界定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Sun的高端服务器就会在客观上沦为一种过度创新,付出的高昂研发成本无法为市场需求所支撑。而在互联网泡沫年代,这种创新却会大受市场欢迎。
  目前我们国内的企业,普遍还处于创新不足的阶段。对过度创新概念的理解,也许要到若干年之后,才会体会到它的意义。
  目前我们国内的企业,普遍还处于创新不足的阶段。对过度创新概念的理解,也许要到若干年之后,才会体会到它的意义。
  
  编辑 陈建光
其他文献
致富有先后,消费也不可能齐步走。高质量的消费还得靠富裕阶层。让一部分人先消费起来,让他们的支出成为更广大人比群众的收入。最终提振全体国民的消费水平。    危机当头,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这已是广泛共识,但要发动13亿人来消费则远不是家电下乡和发消费券那么简单。    真正的消费源泉在哪里?    目前看来,家电下乡和发消费券似乎也只能隔靴搔痒。因为两者主要惠及的是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民。他们不是不想消
期刊
回首往事,美捷步能够在2008年提前两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0亿美元的目标,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决定把时间、金钱和资源投入到3个关键区域:客户服务(促成树立品牌和良好的口碑)、文化(形成10大核心价值)、员丁培训和发展(最终导致我们培训团队的产生)。  直到今天,我们的信仰依然是我们的品牌(Brand)、文化(Culture),以及培训(Pipeline)。这3项我们内部叫做“BcP战略”
期刊
1.[美]威廉·庞德斯通:《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华文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定价:493.80元。    它说:有人说,这是2011年的一本奇书;也有人说,这是一本充满“邪恶”之书;还有人说,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读着好玩,下足了研究工夫,并无一字虚言。是的,很难用寥寥数语去界定《无价》,你说它是畅销书吧,但读起来挺费力的,不适宜浅读;当然也不像学术书,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案例,有很强的
期刊
麦德龙与屈臣氏是零售业的革新者,同样也是领跑者,一个在大领域里纵横捭阖,一个在小天地里悠然自得。它们的样本意义在于,在成熟的市场中独辟蹊径地开辟出一片空白领地。  在中国安营扎寨的国际零售巨头中,麦德龙算是一个“主流中的另类”,另类的价值在于它一改千篇一律的零售模式,启用超市形态做起了“B2B”的批发生意;而在零售业这个传统的以獠牙制胜的丛林中,屈臣氏更是一个觉醒的叛逆者,它独辟蹊径地踏入个人护理
期刊
AIGG奖金事件已经陷入了是遵守市场规则还是选择政治正确的矛盾,尽管在大众的大声责难面前,AIG高管的声音非常弱小,但我们不能因为大众好恶而不去理性地看待其中映射出的问题。    2009年3月,AIG保险公司干了一件触犯众怒的事情。  该公司在接受了政府1800亿美元的援助之后,居然要向高管支付4.5亿美元的奖金。一时间,美国舆论哗然,奥巴马总统发誓要阻止这件事,国会通过特别法案,要征收90%的
期刊
以十多年前,为了参与炙热的中国经济、跨国公司掀起一股在中国组建合资企业的浪潮。然而许多中外合资企业都未能持久生存下去,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逐渐取得经验,以及对外国投资各种限制政策的放宽,跨国公司发现,在许多行业中,从头开始创办一个企业,或完全收购一家现成的企业要比洽谈、建立和长期管理一家合资企业更容易。  现在的情况已不再如此。建立合资企业开始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使建立数量不断增多、经营状况更健康
期刊
你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吗?你想知道在世界的另一边谁是你的远亲吗?你想知道奥巴马和本·拉登有什么关系吗?Ancestry会告诉你一切,但是首先,请付费!    对比中外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发现,几乎每一家中国网络公司的背后都看得到来自国外已有模式的影子,一旦欧美有什么新的模式出现,不久就会涌现出一批中国版本的模仿者。那么,最近闯入公众视线的Ancestry.com,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拷贝的对象呢
期刊
灵感型企业可以向传统企业学习,借助丰田方法,像生产线作业一样,源源不断地进行创意生产。    时常有新客户问我:“你们那么少的人,又那么多客户,如何保障对我们的服务?”或者非常仔细地要求我们提供项目组的人员名单和简历,要求我们配备“最好的人才”,确保提供“最好的创意”。  其实,创意公司如何批量生产创意,并不新鲜,在这之前我们已经磨炼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直到有一天我接触到TPS——丰田生产方式,我
期刊
通胀的种子已经深埋,CPI、PPI及资产价格很可能将先于实体经济而“复苏”。  人们还在讨论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全球股市已经触底反弹。最抢眼的是中国A股,截止到5月12日上证指数本年涨幅已近40%,年初开盘时的1849点清晰地踩在脚下,未采的高点却在云雾中。  央行最新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新增贷款达到5.17万亿元。需知,年初设定的全年新增贷款上限是5万亿元,而1月份就放出1万多亿元。这
期刊
新能源  中国已经在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谋篇布局,力争在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比重从目前的9%提高到40%左右,占据主导能源地位。这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各子行业,尤其是风电、太阳能、核电、汽车清洁燃料等成为未来的朝阳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