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语文教育侧重强调知识积累,这已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在其中至关重要。文章旨在针对语文教育中缺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实问题,提出从语文教材和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育;批判性思维者;必要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过剩的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声音鱼龙混杂。如何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批判性思维理念的提出给出了完美的解答。然而,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多数学生将语文课看作学习之余的放松环节,缺乏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更缺乏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语文教育需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一、批判性思维之于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是定语,思维是中心语,它是逻辑清晰周密的思考,是对所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价值提出个人合理的判断,并进行反复的质疑思考,从而作出决策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这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共通之处。首先,语文教育培养的学生更关注思维的准确性、创新性和和高思辨能力,而这些思维能力的养成需要经历长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语文课堂正是很好的訓练途径。其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将感性的情感认知与理性的分析思辨相结合,挖掘和利用课文中的理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挑战课本的权威,走出文本崇拜的误区,久而久之,学生在面对其他的文章时,也会主动、自发地发现问题,找出论据,解决问题,不盲从盲信,从而对文本有更深层的理解。最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应有之义。创新不等于重造,批判不是全盘否定,更不是标新立异,其核心是真实,是通过对真实信息的分析和评估而做出更好的判断。在与不同的信息、观点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这正是批判性思维者的独特之处。
二、语文教材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孙宗美提出“批判精神的缺乏,不独学生,还包括教师、教材、课程定位与标准等。”①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每本语文教材都集中了语文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才的需求。教科书能否提供批判性思维所需的文本,直接关系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这也正是我国现行语文教材内容的薄弱之处。
(一)教材选文主题的选择
从内容主题来看,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文:人与自然、传统文化经典、情感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在关注自然的选文方面,教材当中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多是对景色的赏析性描述,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怀,较少对现实和规律的客观描述; 在传统文化经典方面,选文多涉及历史人物、传统节日和古典诗词,注重对古字词句法的理解; 在情感道德教育方面,选文往往通过名人事以达到以情动人、道德教化的目的,较少基于现实事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在爱国教育方面,选文多以显性的、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深沉热爱。但是,教育即生活,语文教材中除了对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外,还应注意添加关注现实问题的选文,为学生提供批判事物的内在动机和价值体验,从而学会理性地思考和判断。
(二)教材内容结构的渗透
语文教材的编写要增加思辨性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适当增加基于公共知识价值、理性逻辑方面的思辨文的比例。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融入到语文课本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教材内容中设置"批判性思维”专栏,专栏下附论题和结论、论据、分析、假设、推理验证、证据效力分析等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必要过程和内容;比如,在课后练习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练习,留给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只有在语文教材的课文、专题、练习等各方面加强批判性思维因素的渗透,才能使语文真正转变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
三、教学实践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再好的理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需要教师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意义、训练方式等相关内容内化在语文课堂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程序化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根据拜尔(B.K. Beyer)提出的教学批判性技能的框架,语文教学需要设定程序化的批判性思维训练。首先,教师应在第一节课就向学生明确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澄清学生对语文学习理解的误区:语文不是知识的简单接收和存储,而是获得知识和思考分析信息的方法习得;其次,教师要尽可能系统地向学生讲述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最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再次,教师要尽可能提供或创造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方法的机会,如开展辩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最后,在阅读、写作的日常练习中巩固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反复练习,注意在不同语文情境中的迁移使用。在放手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同学生之间的交流,辅以适时的引导,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一线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学情境,培养批判性思维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状况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第一,对话法,澄清意义。对话法要求教师要像苏格拉底那样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促使学生分析、探究问题并自主得出结论,并检验结论, 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成概念,得出结论,并尝试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对话式教学,认识到原始观点的不完善,认识到知识的不足,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固化,然后在探索中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建立起真正的思维模式。
第二,提问法,问题意识。有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存在过度的教学预设,这样的教师在语文教学时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预定方向来引导学生,当学生有了分歧时,教师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学生观点是错误的,这样既是对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性的打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隐藏文本深处的意义,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三,自我评价法,反省意识。卡罗尔曾提出把自我评价作业作为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工具,教师需要自我评价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学生亦是如此。学生要自省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反省对知识和学习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的推理过程及结果,反思分析、评估、推论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运用,在自我评价中了解不足,提升认知水平、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教育,其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能力素养。在各类信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代社会,“授人以渔”,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分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正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题。
注释:
①孙宗美.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大学语文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5).
参考文献:
[1][加]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美]加里·R·卡比,韩广忠.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刘儒德.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4).
[4]吴格明.批判性思维素养应当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09(2).
[5]孙宗美.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大学语文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5).
作者简介:李丹丹(1994-),女,河南新郑人,河南大学文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语文教育;批判性思维者;必要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过剩的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声音鱼龙混杂。如何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批判性思维理念的提出给出了完美的解答。然而,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多数学生将语文课看作学习之余的放松环节,缺乏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更缺乏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语文教育需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一、批判性思维之于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是定语,思维是中心语,它是逻辑清晰周密的思考,是对所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价值提出个人合理的判断,并进行反复的质疑思考,从而作出决策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这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共通之处。首先,语文教育培养的学生更关注思维的准确性、创新性和和高思辨能力,而这些思维能力的养成需要经历长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语文课堂正是很好的訓练途径。其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将感性的情感认知与理性的分析思辨相结合,挖掘和利用课文中的理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挑战课本的权威,走出文本崇拜的误区,久而久之,学生在面对其他的文章时,也会主动、自发地发现问题,找出论据,解决问题,不盲从盲信,从而对文本有更深层的理解。最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应有之义。创新不等于重造,批判不是全盘否定,更不是标新立异,其核心是真实,是通过对真实信息的分析和评估而做出更好的判断。在与不同的信息、观点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这正是批判性思维者的独特之处。
二、语文教材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孙宗美提出“批判精神的缺乏,不独学生,还包括教师、教材、课程定位与标准等。”①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每本语文教材都集中了语文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才的需求。教科书能否提供批判性思维所需的文本,直接关系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这也正是我国现行语文教材内容的薄弱之处。
(一)教材选文主题的选择
从内容主题来看,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文:人与自然、传统文化经典、情感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在关注自然的选文方面,教材当中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多是对景色的赏析性描述,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怀,较少对现实和规律的客观描述; 在传统文化经典方面,选文多涉及历史人物、传统节日和古典诗词,注重对古字词句法的理解; 在情感道德教育方面,选文往往通过名人事以达到以情动人、道德教化的目的,较少基于现实事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在爱国教育方面,选文多以显性的、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深沉热爱。但是,教育即生活,语文教材中除了对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外,还应注意添加关注现实问题的选文,为学生提供批判事物的内在动机和价值体验,从而学会理性地思考和判断。
(二)教材内容结构的渗透
语文教材的编写要增加思辨性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适当增加基于公共知识价值、理性逻辑方面的思辨文的比例。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融入到语文课本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教材内容中设置"批判性思维”专栏,专栏下附论题和结论、论据、分析、假设、推理验证、证据效力分析等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必要过程和内容;比如,在课后练习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练习,留给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只有在语文教材的课文、专题、练习等各方面加强批判性思维因素的渗透,才能使语文真正转变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
三、教学实践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再好的理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需要教师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意义、训练方式等相关内容内化在语文课堂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程序化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根据拜尔(B.K. Beyer)提出的教学批判性技能的框架,语文教学需要设定程序化的批判性思维训练。首先,教师应在第一节课就向学生明确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澄清学生对语文学习理解的误区:语文不是知识的简单接收和存储,而是获得知识和思考分析信息的方法习得;其次,教师要尽可能系统地向学生讲述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最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再次,教师要尽可能提供或创造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方法的机会,如开展辩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最后,在阅读、写作的日常练习中巩固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反复练习,注意在不同语文情境中的迁移使用。在放手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同学生之间的交流,辅以适时的引导,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一线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学情境,培养批判性思维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状况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第一,对话法,澄清意义。对话法要求教师要像苏格拉底那样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促使学生分析、探究问题并自主得出结论,并检验结论, 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成概念,得出结论,并尝试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对话式教学,认识到原始观点的不完善,认识到知识的不足,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固化,然后在探索中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建立起真正的思维模式。
第二,提问法,问题意识。有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存在过度的教学预设,这样的教师在语文教学时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预定方向来引导学生,当学生有了分歧时,教师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学生观点是错误的,这样既是对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性的打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隐藏文本深处的意义,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三,自我评价法,反省意识。卡罗尔曾提出把自我评价作业作为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工具,教师需要自我评价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学生亦是如此。学生要自省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反省对知识和学习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的推理过程及结果,反思分析、评估、推论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运用,在自我评价中了解不足,提升认知水平、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教育,其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能力素养。在各类信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代社会,“授人以渔”,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分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正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题。
注释:
①孙宗美.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大学语文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5).
参考文献:
[1][加]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美]加里·R·卡比,韩广忠.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刘儒德.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4).
[4]吴格明.批判性思维素养应当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09(2).
[5]孙宗美.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大学语文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5).
作者简介:李丹丹(1994-),女,河南新郑人,河南大学文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