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探究真理的动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要贴近学生生活 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开始于惊奇和问题”。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活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诱发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解疑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寓科学知识于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有课堂进入生活,拓宽认知面,让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审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之,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既轰轰烈烈又真实有效,教师除了要尽量避免科学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之外,还要切实把握解决好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筛选,使问题真正的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
例如苏教版《感觉》一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游戏活动:
1.击鼓游戏
让学生围绕椅子一圈快速跑,当听到鼓声响后立即停止游戏,提问:是我们身体的哪一个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出:感觉器官——耳朵——听觉)
2.变魔术
我把五个矿泉水瓶里装上水后,在瓶盖上分别涂有不同颜色的颜料,再请五位同学不停地摇水瓶,直到看见出现不同的颜色为止。提问:是我们身体的哪一个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出:感觉器官——眼睛——视觉)
3.摸一摸
我把不同的水果装在密封好的箱子里,请同学闭上眼用手摸一摸、找一找,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并说出名称;答对者将摸到的水果作为奖品赠送。提问:是我们身体的哪一个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出:感觉器官——皮肤——触觉)。
在以上创设的情境中,呈现给儿童的学习材料是和儿童已有的经验有一定联系的,同时又准备了新颖的材料,能产生心理上不平衡甚至剧烈冲突,使其产生渴望解决矛盾的要求,这样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促进儿童学习。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二、营造宽松氛围 激发学生问题探究欲望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平台,帮助学生确立“我是课堂主人”的意识,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产生想“问”的冲动。
如我在教苏教版《认识磁铁》一课时,首先设计了一个杯中取物(小铁球)的游戏。同学们的想法精彩纷呈:有的说用手直接拿,有的说用筷子夹,有的拎起杯子倒过来……当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后,我有意加以条件限制:不准用手直接拿,不准用筷子夹,不准拎起杯子倒过来……问:“你还有办法吗?”同学们急得抓耳挠腮。这时,我手藏磁铁慢慢的把铁球吸住往上移。“老师手里藏有东西。”“藏的是磁铁。”学生大声叫喊。小秘密被同学们发现了,他们的情绪高昂,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三、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中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性空间”,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流程中,教师的设计不必执行得过于死板,适当的时候,应当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记得有位老师说过:等待,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显,也是教师从容心态的表现。
如我教苏教版《植物的叶和茎》一课,提出:“我们观察到植物的叶有哪些不同的形态?”时,学生的小手举得寥寥无几,当我看到这种情形时,我在默默地等待, 等待着小手举多了,小手如林了,这正是我所等待的结果。乍看这一过程,风平浪静,一朵朵智慧的浪花正在这无声的等待中悄悄绽放。
让我们一起学会等待吧!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成长,让科学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思考,共同演绎精彩!
四、转变学习方式 拓展学生问题解决空间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都精心设计了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
如在上苏教版《国旗是怎样升起的》一课时,问:“为什么国旗会在绳子的带动下徐徐升起”?并在本课揭示滑轮概念的游戏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要求:用一根线、一个轮子,像升国旗那样把桌上的钩码、玩具,提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再稳稳的放回原处。规则: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放钩码(玩具),小组内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短,想的办法多。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思维激烈的碰撞。
又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在连接电路中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区分好后,看着他们的高兴劲头,我不由心中一动,又提了一个问题:“实验结束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提出了一连串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问题:“弄湿的木头是导体吗?”“潮湿的衣服是导体吗?”“湿手是导体吗?”“地球是导体吗?”“阳光是导体吗?”……尽管他们的问题很幼稚,但很真实,我看到了一颗颗敢于尝试的心。同时,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也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让我们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吧!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科学教师要针对每堂课的具体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创造优良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反之,问题表征不正确,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为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要贴近学生生活 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开始于惊奇和问题”。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活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诱发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解疑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寓科学知识于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有课堂进入生活,拓宽认知面,让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审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之,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既轰轰烈烈又真实有效,教师除了要尽量避免科学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之外,还要切实把握解决好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筛选,使问题真正的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
例如苏教版《感觉》一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游戏活动:
1.击鼓游戏
让学生围绕椅子一圈快速跑,当听到鼓声响后立即停止游戏,提问:是我们身体的哪一个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出:感觉器官——耳朵——听觉)
2.变魔术
我把五个矿泉水瓶里装上水后,在瓶盖上分别涂有不同颜色的颜料,再请五位同学不停地摇水瓶,直到看见出现不同的颜色为止。提问:是我们身体的哪一个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出:感觉器官——眼睛——视觉)
3.摸一摸
我把不同的水果装在密封好的箱子里,请同学闭上眼用手摸一摸、找一找,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并说出名称;答对者将摸到的水果作为奖品赠送。提问:是我们身体的哪一个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出:感觉器官——皮肤——触觉)。
在以上创设的情境中,呈现给儿童的学习材料是和儿童已有的经验有一定联系的,同时又准备了新颖的材料,能产生心理上不平衡甚至剧烈冲突,使其产生渴望解决矛盾的要求,这样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促进儿童学习。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二、营造宽松氛围 激发学生问题探究欲望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平台,帮助学生确立“我是课堂主人”的意识,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产生想“问”的冲动。
如我在教苏教版《认识磁铁》一课时,首先设计了一个杯中取物(小铁球)的游戏。同学们的想法精彩纷呈:有的说用手直接拿,有的说用筷子夹,有的拎起杯子倒过来……当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后,我有意加以条件限制:不准用手直接拿,不准用筷子夹,不准拎起杯子倒过来……问:“你还有办法吗?”同学们急得抓耳挠腮。这时,我手藏磁铁慢慢的把铁球吸住往上移。“老师手里藏有东西。”“藏的是磁铁。”学生大声叫喊。小秘密被同学们发现了,他们的情绪高昂,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三、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中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性空间”,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流程中,教师的设计不必执行得过于死板,适当的时候,应当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记得有位老师说过:等待,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显,也是教师从容心态的表现。
如我教苏教版《植物的叶和茎》一课,提出:“我们观察到植物的叶有哪些不同的形态?”时,学生的小手举得寥寥无几,当我看到这种情形时,我在默默地等待, 等待着小手举多了,小手如林了,这正是我所等待的结果。乍看这一过程,风平浪静,一朵朵智慧的浪花正在这无声的等待中悄悄绽放。
让我们一起学会等待吧!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成长,让科学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思考,共同演绎精彩!
四、转变学习方式 拓展学生问题解决空间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都精心设计了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
如在上苏教版《国旗是怎样升起的》一课时,问:“为什么国旗会在绳子的带动下徐徐升起”?并在本课揭示滑轮概念的游戏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要求:用一根线、一个轮子,像升国旗那样把桌上的钩码、玩具,提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再稳稳的放回原处。规则: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放钩码(玩具),小组内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短,想的办法多。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思维激烈的碰撞。
又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在连接电路中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区分好后,看着他们的高兴劲头,我不由心中一动,又提了一个问题:“实验结束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提出了一连串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问题:“弄湿的木头是导体吗?”“潮湿的衣服是导体吗?”“湿手是导体吗?”“地球是导体吗?”“阳光是导体吗?”……尽管他们的问题很幼稚,但很真实,我看到了一颗颗敢于尝试的心。同时,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也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让我们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吧!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科学教师要针对每堂课的具体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创造优良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反之,问题表征不正确,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为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