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朋友说要考验我的智商,打了一个有趣的谜——胡萝卜跟巧克力话不投机,打了起来,结果巧克力把胡萝卜打败了。请猜一种儿童食品。
这会是孩子喜欢吃的哪种东西呢?想了好半天,仍没猜出来。后来,还是朋友心有不甘地揭开了谜底:“巧克力棒!”想想也是,巧克力打赢了,当然棒啊!真是一则很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
这让我想起对孩子的态度来。孩子出生后,带给父母的第一感受是初为人父母的喜悦感。这种喜悦,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被很多细小的事情冲淡,比如,孩子不吃东西(或者乱吃),不听话等等。心急了,气急了,冲孩子发火的有之,打孩子屁股的有之。即便孩子什么事都没惹,也会在跟别的孩子比较中,让你莫名难受,恨不得多打骂几次,助孩子成才。所谓“不打不骂不成器”是也。
其实,中国父母先天性地少一根“巧克力棒”——吝啬于对孩子的夸奖。对孩子说一声“你真棒”,像是比登天还难!骂起孩子来,声高语重,恣肆无忌。偶尔一两次零星的夸奖,却明显底气不足。
有经验表明,夸奖孩子有益身心健康,打骂孩子则会扭曲孩子的心灵。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去找寻孩子的优点,并适时地给予夸奖,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引导孩子进入理想的状态。记得有位育儿专家说过:“夸孩子,要往死里夸。”对照这个态度标准,有多少父母合格呢?
应该说,没有学会夸奖孩子,就没有学会当父母,更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打骂孩子,是用言语与非言语的暴力,无情地将孩子囚禁;夸奖孩子,则是从相信开始,最终达到解放孩子的目的。
朋友出的那个谜语还有续集:胡萝卜被打败后,很不服气,又跟巧克力打了一架,结果还是巧克力打赢了。请猜一种儿童食品。
这一回,想必您和我一样,也猜出谜底了吧!对了,巧克力棒棒!
是的,孩子棒,孩子棒棒!这种态度,为人父母的我们,要谨记在心,且付诸行动啊!
这会是孩子喜欢吃的哪种东西呢?想了好半天,仍没猜出来。后来,还是朋友心有不甘地揭开了谜底:“巧克力棒!”想想也是,巧克力打赢了,当然棒啊!真是一则很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
这让我想起对孩子的态度来。孩子出生后,带给父母的第一感受是初为人父母的喜悦感。这种喜悦,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被很多细小的事情冲淡,比如,孩子不吃东西(或者乱吃),不听话等等。心急了,气急了,冲孩子发火的有之,打孩子屁股的有之。即便孩子什么事都没惹,也会在跟别的孩子比较中,让你莫名难受,恨不得多打骂几次,助孩子成才。所谓“不打不骂不成器”是也。
其实,中国父母先天性地少一根“巧克力棒”——吝啬于对孩子的夸奖。对孩子说一声“你真棒”,像是比登天还难!骂起孩子来,声高语重,恣肆无忌。偶尔一两次零星的夸奖,却明显底气不足。
有经验表明,夸奖孩子有益身心健康,打骂孩子则会扭曲孩子的心灵。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去找寻孩子的优点,并适时地给予夸奖,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引导孩子进入理想的状态。记得有位育儿专家说过:“夸孩子,要往死里夸。”对照这个态度标准,有多少父母合格呢?
应该说,没有学会夸奖孩子,就没有学会当父母,更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打骂孩子,是用言语与非言语的暴力,无情地将孩子囚禁;夸奖孩子,则是从相信开始,最终达到解放孩子的目的。
朋友出的那个谜语还有续集:胡萝卜被打败后,很不服气,又跟巧克力打了一架,结果还是巧克力打赢了。请猜一种儿童食品。
这一回,想必您和我一样,也猜出谜底了吧!对了,巧克力棒棒!
是的,孩子棒,孩子棒棒!这种态度,为人父母的我们,要谨记在心,且付诸行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