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以下就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 混凝土; 施工; 浇筑; 泵送; 质量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一直是建筑行业研究的一个话题,以上意见更多侧重于施工单位方面分析的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些手段措施,其实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设计、施工、监理等整个过程,必须由大家共同重视,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
一、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1、和易性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和易性又称混凝土的工作性,该性质是指在特定的施工条件下,通过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各种操作。对于混凝土来说,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
2、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硬化后的力学性能,通过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强度指标主要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以及握裹强度等。对于混凝土来说,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
3、混凝土变形
混凝土的变形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一种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其中,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主要涉及化学收缩、干湿变形以及温度变形等。
4、 混凝土耐久性
在混凝土的各项性质中,耐久性是一种重要的性质,该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凭借自身的强度,以及外观的完整性等能力,进一步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影响。对于混凝土来说,其耐久性主要涉及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等能力。
二、影响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素分析
1、 管理意识不足
随着建筑工程的逐渐增多,建筑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为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有更多的建筑企业逐渐意识到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管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管理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工程施工的重点还是在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上,工程质量管理意识不足。这就导致了建筑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能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另外,因为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或者落实程度低,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
2、施工技术落后
就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状来看,虽然有更多新型施工技术与工艺被引入,但是仍然缺乏专业性质的施工队伍,各项新型施工技术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具有的功能。因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落后,实施的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与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工艺管理现状不符,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施工,在根本上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3、 资源管理不到位
首先,选择的施工材料质量与性能并不能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而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根本因素,对其质量验收不到位,会对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决定了整个工程建设效果,更关系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对此方面进行管理。其次,施工所用设备陈旧老化,现有的设备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新型工程建设的需求。面对建筑工程施工难度与复杂性的增加,对施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并做好日常维护管理,以免设备运行故障影响工程正常施工[1]。最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专业管理人的缺乏导致管理不到位,增加了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专业程度较低,并且安全意识不够,对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掌握不足,导致工程施工存在质量问题。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
1、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是一种将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和其他矿物混合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材料不仅原料丰富、价格低廉、耐久性好,还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和使用限制少等特点。要想有效提升建筑混凝土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从源头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一是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施工需要选择合适规格和标号的水泥;二是重点检查砂细骨料的级别、质地、参数规格、含泥量等,以防有害物质混入,影响最终拌合质量;三是做好水质量检测工作,只有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四是严格控制外加剂质量,选择那些国家认定合格的外加剂。
2、 科学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在建设中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天气状况、现场环境等各种因素,合理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从而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施工单位确定好混凝土配合比后,要严格的选取施工现场材料,按照确定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拌合物,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综合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只有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各项性能均符合相关规定,才能正式拌合混凝土,进行施工。由于施工原材料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管理,确保实验使用的材料和施工现场的材料完全相同。
3、 混凝土拌合及运输
混凝土拌合质量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事先确定的混凝土配合进行混凝土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搅拌温度和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其拌合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没有出现离析现象,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符合相关规定。混凝土搅拌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及时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将混凝土拌合物运往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控制好其行驶速度,避免车辆行驶过快,引起混凝土离析现象,或者车辆行驶过慢,造成混凝土凝固。
4、 混凝土浇筑
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对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将浇筑面清理干净,并保持浇筑面湿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浇筑方式,并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从而为混凝土浇筑质量提供保障。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一次性完成浇筑,严禁浇筑过程中出现停顿现象。施工人员分层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的控制各层浇筑厚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要及时进行混凝土振捣操作。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严禁出现过振、漏振等现象,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5、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养护期间,施工人员要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引起温度裂缝,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要根据当地的天气状况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得少于7d。
总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事关建筑工程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建筑工程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书策,宋洪斌. 浅析建设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9)
[2] 黄钟屹. 浅谈土建项目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 民营科技. 2014(03)
[3] 陶凯.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9)
[4] 李辉,王雅俊.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 民营科技. 2009(01)
[5] 杨林. 浅谈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 2009(02)
【关键词】建筑; 混凝土; 施工; 浇筑; 泵送; 质量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一直是建筑行业研究的一个话题,以上意见更多侧重于施工单位方面分析的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些手段措施,其实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设计、施工、监理等整个过程,必须由大家共同重视,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
一、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1、和易性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和易性又称混凝土的工作性,该性质是指在特定的施工条件下,通过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各种操作。对于混凝土来说,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
2、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硬化后的力学性能,通过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强度指标主要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以及握裹强度等。对于混凝土来说,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
3、混凝土变形
混凝土的变形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一种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其中,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主要涉及化学收缩、干湿变形以及温度变形等。
4、 混凝土耐久性
在混凝土的各项性质中,耐久性是一种重要的性质,该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凭借自身的强度,以及外观的完整性等能力,进一步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影响。对于混凝土来说,其耐久性主要涉及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等能力。
二、影响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素分析
1、 管理意识不足
随着建筑工程的逐渐增多,建筑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为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有更多的建筑企业逐渐意识到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管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管理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工程施工的重点还是在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上,工程质量管理意识不足。这就导致了建筑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能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另外,因为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或者落实程度低,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
2、施工技术落后
就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状来看,虽然有更多新型施工技术与工艺被引入,但是仍然缺乏专业性质的施工队伍,各项新型施工技术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具有的功能。因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落后,实施的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与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工艺管理现状不符,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施工,在根本上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3、 资源管理不到位
首先,选择的施工材料质量与性能并不能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而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根本因素,对其质量验收不到位,会对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决定了整个工程建设效果,更关系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对此方面进行管理。其次,施工所用设备陈旧老化,现有的设备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新型工程建设的需求。面对建筑工程施工难度与复杂性的增加,对施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并做好日常维护管理,以免设备运行故障影响工程正常施工[1]。最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专业管理人的缺乏导致管理不到位,增加了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专业程度较低,并且安全意识不够,对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掌握不足,导致工程施工存在质量问题。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
1、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是一种将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和其他矿物混合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材料不仅原料丰富、价格低廉、耐久性好,还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和使用限制少等特点。要想有效提升建筑混凝土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从源头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一是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施工需要选择合适规格和标号的水泥;二是重点检查砂细骨料的级别、质地、参数规格、含泥量等,以防有害物质混入,影响最终拌合质量;三是做好水质量检测工作,只有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四是严格控制外加剂质量,选择那些国家认定合格的外加剂。
2、 科学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在建设中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天气状况、现场环境等各种因素,合理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从而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施工单位确定好混凝土配合比后,要严格的选取施工现场材料,按照确定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拌合物,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综合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只有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各项性能均符合相关规定,才能正式拌合混凝土,进行施工。由于施工原材料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管理,确保实验使用的材料和施工现场的材料完全相同。
3、 混凝土拌合及运输
混凝土拌合质量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事先确定的混凝土配合进行混凝土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搅拌温度和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其拌合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没有出现离析现象,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符合相关规定。混凝土搅拌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及时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将混凝土拌合物运往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控制好其行驶速度,避免车辆行驶过快,引起混凝土离析现象,或者车辆行驶过慢,造成混凝土凝固。
4、 混凝土浇筑
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对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将浇筑面清理干净,并保持浇筑面湿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浇筑方式,并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从而为混凝土浇筑质量提供保障。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一次性完成浇筑,严禁浇筑过程中出现停顿现象。施工人员分层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的控制各层浇筑厚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要及时进行混凝土振捣操作。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严禁出现过振、漏振等现象,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5、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养护期间,施工人员要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引起温度裂缝,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要根据当地的天气状况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得少于7d。
总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事关建筑工程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建筑工程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书策,宋洪斌. 浅析建设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9)
[2] 黄钟屹. 浅谈土建项目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 民营科技. 2014(03)
[3] 陶凯.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9)
[4] 李辉,王雅俊.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 民营科技. 2009(01)
[5] 杨林. 浅谈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