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揣摩上意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oo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高管,就情商问题向其部属讲述岳飞为什么会冤死风波亭,暗示并开导他不能只顾埋头拉车,不知揣摩上意。
  “揣摩”二字很形象,既有忖度之心,也有探究之意,无非是用心琢磨而已。由于攻心术较之其他公关策略性价比高,揣摩上司意图,就成为职场中人争取上位的重要策略。作为心机或心计,揣摩上意的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那些老谋深算的投机钻营者。
  在我国古代,向有“伴君如伴虎”之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君王的心思难测,揣摩起来风险系数高,对脾气皆大欢喜,搞拧了龙颜大怒。齐威王夫人去世,打算在姬妃中再选一位。田婴想知道齐威王最爱哪位姬妃,又不便明问,就请人做了十只珠玉耳环,呈送给齐威王赏赐姬妃,其中一只打造得尤为精致。第二天,待这些姬妃来到宫殿时,田婴一眼就看到了有位姬妃佩戴着那只显眼的珠玉耳环,就建议齐威王选她为后。齐威王一听,正中下怀,连连首肯。田婴这家伙足够精明,大胆设想于前,小心求证于后,不过略施小计,就锁定了齐威王心仪之人,而且毋須国君启齿,就把他想要的那盘菜给端了上来,可谓用心良苦。
  如果说田婴揣摩上意是为了投上所好,那么,隰(xí)斯弥揣摩上意则是为了避上所讳。春秋末年,大夫隰斯弥有次拜见齐相田常,两人登上田氏家中高台举目四眺,但见三面了无屏障,唯有南面隰斯弥家的高树遮挡了视线,田常一言不发。隰斯弥回家后,就让人砍伐那些树木。刚砍了几斧,隰斯弥又急忙制止。见家人不解,隰斯弥说,田常正在筹划篡国大事,这是他不想让人知道的。不伐树,我没任何罪过;倘因伐树让田常觉得我能察知他的心事,那我的处境就危险啦。比起田婴来,隰斯弥的精明更胜一筹。
  纵览史书记载,田婴、隰斯弥这样的人很多,但也不乏逆鳞建言之士。他们知上意却不盲目迎合,宁肯贬抑受屈,也要犯颜直谏,为民请命。明代永乐初年,京城对民风民俗的探察和处治很严。有个小孩因殴打祖母入狱,刑部主事李厚审讯后认为,这孩子年幼无知,并非有意殴打祖母,于是就上疏请求体谅宽宥。皇上不予准奏,李厚就哭着继续上疏。第二天,皇上用筷子亲测这个儿童,说他既然能分清左右,怎能说是无知呢?于是就贬李厚为安南掾。三年后,皇上得知自己错了,就调任他为吏部主事。
  那些精于揣摩上意的人,看似想上司之所想,却不见得是为上司着想,多半是为自己的前程着想。摸准了上司的心思,办事就有了底数,即便不能升迁,也不至于犯浑、招祸。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揣摩上意的行为之所以会有市场,根本症结不在人事而是规则设置不完善,根源在于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如果说权力寻租是卖方市场,那么,买方市场的人为了中标而赚好处,就必然会去摸清卖方底牌,揣摩上意的行为莫不如此。
  在法规制度日臻完善的大环境下,政务公开,打造“没有围墙的政府”,就是为了面向大众,接受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但在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内出现的裂缝和漏洞未能及时修复,体制外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悄然流行,就使权力寻租有了可乘之机。
  为了规范权力运行,就要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封闭权力寻租通道是个好办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乱作为的问题管住了,不作为的问题怎么办?更为奏效的制度设计,是在公开透明、监管有序的法规约束下,让权力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这样一来,任何使它偏离轨道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的,要么撞车,要么翻车。
其他文献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罗斯高的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这项研究发现,在中国一些农村地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没有机会上高中。罗斯高等人看来,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就业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服务业需要的劳动力不同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如果劳动力素质不能相应提高,那么经济就会停滞,并且带来严重的社会冲突,因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将从产业调整中受益,而教育程度达不到高中的可能失去工作机会
期刊
“娱乐至死”的年代,影视界大刮娱乐风,影视明星纷纷化作大腕。我就见过某“女神”在电视娱乐节目里自诩“高智商”,还卖弄风骚地宣称:“我有‘最强大脑’,主要是我的屁股比较大。”“女神”自炫屁股大,引来满场尖叫。这般搞笑,是娱乐,还是肉麻?  由此想起鲁迅的《夜来香》这篇杂感,五百来字,却予弥漫上海滩的色情文化以辛辣讽刺和沉重一击。它录下一首广播歌曲《夜来香》歌词:“夜来香,夜来香,千万种香花儿比不上…
期刊
名师与高徒  万世师表是孔夫子。他的徒弟,有几位真能青出于蓝?颜回?公冶长?子路?还是子贡?  “名师出高徒。”这话说来好听,可是不太反映事实。  贝多芬的师傅是谁?什么人教毕加索绘画?张大千的师傅又是哪位高人?  所以,“名师出高徒”这话,马屁成分居多。  不过,此话一出,往往两代皆悦。小小的五个字,一说出口,鲜见师徒两位不笑逐颜开的。  但师与徒的关系,对各自的成就,实在不见得有什么直接的影响
期刊
有数据显示现代人90%患有松鼠病。松鼠病已和焦虑症、懒癌一起被列为本世纪人类三大绝症。  松鼠病是指要过冬的松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坚果,坚信某天会用上它,但实际上最后却很少吃。反映在人身上,就是喜欢疯狂囤货。  松鼠病患者最常见的逻辑是:“总有一天我会用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定有它的价值。”其实,这是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  不同的人,松鼠病的具体表现有細微差别。  日用品松鼠:
期刊
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了,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锺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钱锺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  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
期刊
霧霾险、中秋赏月险、人在囧途险……如今,随着互联网保险的迅猛发展,一些机构借势推出了不少基于特定场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细分保险品种,但其中不乏“奇葩险”。据调查,这些“奇葩险”,往往“不保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噱头,在理赔上存在困难,有的甚至还涉嫌网络赌博。  这正是:  “喜怒哀乐”一把抓,  保险品种竞奇葩。  创新不是挡箭牌,  风险莫入百姓家。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31
期刊
前一阵子回老家看大舅,赫然发现他的房子外墙上钉着一块“扶贫户”的牌子,上面写了他的名字和扶助人的名字,看了之后很让我感慨。  大舅家的生活确实不富裕,日子过得紧巴巴,见他成为扶贫对象,获得政府一些帮助,当然为他高兴。  但我深深意识到,他这个“贫”是扶不起来的。为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贫穷是一种物质窘迫、财务不自由的窘境,却没有意识到贫穷真正的意思是放弃和认命。因为有贫穷催逼着,要急于应对眼下的
期刊
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陶渊明。一提到他,就是归隐田园,潇潇洒洒,特立独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爱甩手不干的人多了去了,就他陶渊明一人亘古不朽,成了“归隐”的代名词。  老子开山立派,其后下落不明;张良帮刘邦平定天下后,找了个山头躲起来;梁羽生写完许多侠士故事,自己退出了江湖……但他们隐居的名声都不如陶渊明大。他“隐”了,反倒因“隐”而火了。  陶渊明之于中华儿女,就像梭罗和《瓦尔登湖》
期刊
没有人会怀疑我们已身处“现代社会”,关于现代社会,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从身份到契约。契约的最大特点就是“讲规则”,那么,规则意识是否已经深入人心呢?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就此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
期刊
“显摆”,应该是北方话。老舍的《骆驼祥子》里有“越少在大家眼前显摆越好”。南方话单取了一個“摆”字,“摆阔”“摆脸”,云云。  “显摆”曾经是个贬义词:发威、炫富、逞才、秀肌肉、秀脸蛋,什么都没得显摆就说“老子先前也阔过”……都难免被人诟病。我自己就犯过贱。有次一位媒体编辑约稿,为了让其放心,我带着一点小得意告诉对方,不久前有篇拙文被某省收进了中学课本。不意对方跟着就说:我们家邻居五年级孩子的一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