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儿童在游戏中才能显示出“真我”。游戏对孩子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面对孩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不知所措。孩子在游戏中是否可以专注呢?不善于交往的孩子,获得成功感后要如何与人分享呢?出现的种种问题,游戏是否可以帮到孩子呢?家长疑问多多。
游戏让孩子学会独立
一个4岁的小女孩本来已经和妈妈商量好,自己独立参加智力闯关比赛,但是到了现场,孩子变卦了,哭着闹着非要让妈妈陪着自己,说什么都不行。最后,妈妈带着孩子离开了赛场,让孩子慢慢调整情绪。之后,孩子再次来到了赛场,尽管眼神不时地关注门外的妈妈。
对弈游戏开始了,孩子渐渐的将注意力转移到棋盘上,面对对方的局势,孩子紧锁眉头,思考每一步自己的应对方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与对方交往,一个曾经害怕离开妈妈的孩子在游戏中竟有如此大的变化。
或许我们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孩子的潜能才能显现。
游戏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实验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
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游戏让孩子学会了关注他人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材料即玩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载体,玩具的价值在于它的趣味性,能够引导它与儿童产生互动。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中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儿童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一个社会人。儿童如何步入社会,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社会规则、合作意识、交往意识怎样让儿童得到内化呢?在这里,向各位家长介绍一种游戏:“三子棋”。
“三子棋”是适合3~4岁儿童的一种双人游戏,双方在九方格的棋盘上展开对弈。每个游戏者在关注自己的棋局的同时,也要及时察觉对方的局势。3~4的儿童正处在“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表现了孩子的发展的不完善,很少关注他人,仅仅以自己的情绪变化为出发点。而“三子棋”游戏给孩子创造了关注他人的机会,也为自己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关注对方、关注他人,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方式,与同伴交往能够关注对方。
游戏更注重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与生活打成一片,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思维方式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呢?在这里,再向各位家长介绍一种游戏:“国王棋”。
“国王棋”是一个适合7~8岁儿童的双人游戏,其中“智慧树”的思维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解决两难问题。
例如:小朋友过马路,可能有几种方式:
利用“智慧树”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讨各种情况,选择最佳的一种过马路方式。在与孩子的交流与探讨中,贴近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思维方式游戏化、生活化。
游戏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一个曾经参加过比赛的女孩,在比赛中失败了,但是女孩并没有伤心流泪,反而高兴,成人是否很难理解呢?当主持人问到这位小女孩时,她的回答让每个人惊呆了。她认为,这次虽然失败了,但是自己又学会了新的游戏策略,学会了新的本领,可以运用到下一次比赛中。
“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儿童也是一样。而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遇到挫折并不可怕,而是要从中学会些什么。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引导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孩子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2 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尽管是一点点进步,也表现了孩子的成长;
3 家长的态度也要明确。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情绪化。
TIPS:游戏在给孩子带来情感体验,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益的同时,它更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
赛前握手——他学会了与人交往;
遵守规则——他学会了控制自己;
时间控制——他学会了专注;
亲子协作——他懂得了亲情与合作;
双人对弈——他学会了思维策略;
比赛失败——他学会了面对挫折;
从哭到笑——他学会了情绪调整;
比赛成功——他学会了与人分享。
编辑 劳 拉
面对孩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不知所措。孩子在游戏中是否可以专注呢?不善于交往的孩子,获得成功感后要如何与人分享呢?出现的种种问题,游戏是否可以帮到孩子呢?家长疑问多多。
游戏让孩子学会独立
一个4岁的小女孩本来已经和妈妈商量好,自己独立参加智力闯关比赛,但是到了现场,孩子变卦了,哭着闹着非要让妈妈陪着自己,说什么都不行。最后,妈妈带着孩子离开了赛场,让孩子慢慢调整情绪。之后,孩子再次来到了赛场,尽管眼神不时地关注门外的妈妈。
对弈游戏开始了,孩子渐渐的将注意力转移到棋盘上,面对对方的局势,孩子紧锁眉头,思考每一步自己的应对方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与对方交往,一个曾经害怕离开妈妈的孩子在游戏中竟有如此大的变化。
或许我们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孩子的潜能才能显现。
游戏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实验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
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游戏让孩子学会了关注他人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材料即玩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载体,玩具的价值在于它的趣味性,能够引导它与儿童产生互动。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中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儿童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一个社会人。儿童如何步入社会,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社会规则、合作意识、交往意识怎样让儿童得到内化呢?在这里,向各位家长介绍一种游戏:“三子棋”。
“三子棋”是适合3~4岁儿童的一种双人游戏,双方在九方格的棋盘上展开对弈。每个游戏者在关注自己的棋局的同时,也要及时察觉对方的局势。3~4的儿童正处在“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表现了孩子的发展的不完善,很少关注他人,仅仅以自己的情绪变化为出发点。而“三子棋”游戏给孩子创造了关注他人的机会,也为自己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关注对方、关注他人,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方式,与同伴交往能够关注对方。
游戏更注重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与生活打成一片,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思维方式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呢?在这里,再向各位家长介绍一种游戏:“国王棋”。
“国王棋”是一个适合7~8岁儿童的双人游戏,其中“智慧树”的思维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解决两难问题。
例如:小朋友过马路,可能有几种方式:
利用“智慧树”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讨各种情况,选择最佳的一种过马路方式。在与孩子的交流与探讨中,贴近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思维方式游戏化、生活化。
游戏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一个曾经参加过比赛的女孩,在比赛中失败了,但是女孩并没有伤心流泪,反而高兴,成人是否很难理解呢?当主持人问到这位小女孩时,她的回答让每个人惊呆了。她认为,这次虽然失败了,但是自己又学会了新的游戏策略,学会了新的本领,可以运用到下一次比赛中。
“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儿童也是一样。而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遇到挫折并不可怕,而是要从中学会些什么。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引导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孩子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2 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尽管是一点点进步,也表现了孩子的成长;
3 家长的态度也要明确。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情绪化。
TIPS:游戏在给孩子带来情感体验,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益的同时,它更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
赛前握手——他学会了与人交往;
遵守规则——他学会了控制自己;
时间控制——他学会了专注;
亲子协作——他懂得了亲情与合作;
双人对弈——他学会了思维策略;
比赛失败——他学会了面对挫折;
从哭到笑——他学会了情绪调整;
比赛成功——他学会了与人分享。
编辑 劳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