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前言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家长呵护、社会关注、教师教育,正在茁壮成长,令人欣慰。但是,当你跨进各中小学校园,深入了解到目前中小前的状况,了解到他们身上的诸如贪玩、荒废学业、玩扑克、棋类、麻将、随意旷课等陋习,了解到他们上街玩电子游戏机、玩网吧、进歌舞厅、录像厅、卡拉OK厅,了解到他们斗殴、恐吓,勒索、赌博、偷盗、吸烟、喝酒,甚至吸毒等,了解到他们染上了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坏习惯。你会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的孩子们,今天怎么啦!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价值观念随之改变;大量劳动力的输出,给农村留下了大批大批的留守儿童,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因素;功利主义的抬头,对教育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及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局面。这就使得本来十分清晰的教育思想又变得模糊了。种种恶习在孩子们身上出现,无疑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应当培养学生哪些良好习惯
社会是广阔的,教育也是广阔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范畴,也是广阔的。从学生发展成长的角度来看,既要培养他们在德育方面的良好习惯,又要培养他们在智育方面和体育方面的良好习惯。从学生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既要培养他们文明礼貌行为方面的良好习惯,又要培养他们政治思想行为、学习行为、语言行为、劳动行为创造行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勇于担当的习惯,宽于待人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
2.1要培养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
做为社会个体的人,不能也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即使漂流荒岛的鲁滨逊,也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的思想、行为总或多或少的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人。我们的教育要使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和谐地融入社会中,让他们学会待人处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待人处事习惯。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着许多待人处事的美德。如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不卑不亢、善于沟通、一视同仁、助人为乐、谅解宽容、以诚待人等等,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并使之成为对孩子行为习惯是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
尤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身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恶习,任性、封闭、孤独、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等等这些陋习在我们的中学生身上随处可见;郭美美事件、李天一事件等等官二代、富二代的丑闻频频爆出。这既给学校教育加重了很大的负担,同时也向我们传递出了一个信号:物质生活丰富了,别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2要培养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本质上还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正象叶老所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件事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良好习惯,增强能力”。
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在学校学习只是终身学习的一小步,走出校门后,還有许许多多的技能、技巧、方法等等需要他们努力去学习。学校只能是把可以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特别是作为自觉基础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教给他们。
2.3要培养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许多有关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缺少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素质普遍降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演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树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更明确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愉快生活一辈子”号召。做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忽视这点。
3.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由其本质、规律、目的所决定,同其内容相联系,大致有以下这些基本方法。
3.1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养成良好习惯,教给学生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的标准,我们得用语言讲明一些道理,但是决不能讲过就算,必须随时考察学生是否自觉地实践了。例如我们要学生养成穿着整齐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向学生讲明学校相关规定和之所之作出这样的规定的原因,让学生产生基本的认识,然后乐意配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随时检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该怎样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因此,在讲明必要的正确道理,提高学生认识的同时,必须着重花大力气引导、督促学生去自觉地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把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等等化为自身的东西,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非但日常生活中的非常具体的行为,而且象爱国等等这些抽象的话,只要是能够并且应该付诸实践的,都不能停留在书本、口头和种种表面形式上,而要真正化为学生生活里的习惯,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3.2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正面诱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从正面积极诱导。中小学各个阶段,心理特点也各有不同的阶段性的特点,初中阶段,正处在孩子心理叛逆期。此时,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明白了一定的道理,生理发育日趋成熟,但心理青涩,与父母有较深的代沟。由于各种因素在他们身上产生作用,他们身上已经形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或者是染上了许多坏习惯。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寻求适当的方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生生活各方面,创设种种良好的情境,诱导和启发他们主动去学习,去实践好行为。如果在学生中发现不良习惯或其萌芽,我们要尽量用替代方法来实现转变,而不应该一味简单、消极的“不准”“禁止”“杜绝”。这样,才会使学生潜移默化,真正养成良好习惯。
3.3抓好开端,从早抓起,严格训练。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具体过程来看,开端是关键。“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取个正当适宜的开端,集中心力,勉强而行之”,将大有利于以后的发展。因此,培养习惯,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培养每一种良好习惯之初,不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激发学生同不良影响和不适应状态作斗争的意志,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来要求他们,训练他们。“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而后,就渐渐的不大觉得勉强了,渐渐的习惯成自然了。如果开端不抓好,没有严格的训练,那就不但不会养成好习惯,还会染上坏习惯。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每组建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发现这些孩子带来了许多诸如任性、好动、“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之类的不良习气,总须要我们花长时间、花大力气来帮助他们。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从小培养,从早培养,从而导致他们形成了许多陋习。
3.4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习惯是一种得到巩固的行为方式,这种方式养成之前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可以行所无事的做去,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任何良好的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这就需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地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会有这种习惯。否则,一暴十寒,心血来潮就猛抓一通,过后就一扔了事,不闻不问,那样养不成习惯。相反,那种做法本身就是一个坏习惯。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家长呵护、社会关注、教师教育,正在茁壮成长,令人欣慰。但是,当你跨进各中小学校园,深入了解到目前中小前的状况,了解到他们身上的诸如贪玩、荒废学业、玩扑克、棋类、麻将、随意旷课等陋习,了解到他们上街玩电子游戏机、玩网吧、进歌舞厅、录像厅、卡拉OK厅,了解到他们斗殴、恐吓,勒索、赌博、偷盗、吸烟、喝酒,甚至吸毒等,了解到他们染上了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坏习惯。你会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的孩子们,今天怎么啦!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价值观念随之改变;大量劳动力的输出,给农村留下了大批大批的留守儿童,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因素;功利主义的抬头,对教育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及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局面。这就使得本来十分清晰的教育思想又变得模糊了。种种恶习在孩子们身上出现,无疑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应当培养学生哪些良好习惯
社会是广阔的,教育也是广阔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范畴,也是广阔的。从学生发展成长的角度来看,既要培养他们在德育方面的良好习惯,又要培养他们在智育方面和体育方面的良好习惯。从学生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既要培养他们文明礼貌行为方面的良好习惯,又要培养他们政治思想行为、学习行为、语言行为、劳动行为创造行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勇于担当的习惯,宽于待人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
2.1要培养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
做为社会个体的人,不能也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即使漂流荒岛的鲁滨逊,也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的思想、行为总或多或少的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人。我们的教育要使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和谐地融入社会中,让他们学会待人处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待人处事习惯。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着许多待人处事的美德。如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不卑不亢、善于沟通、一视同仁、助人为乐、谅解宽容、以诚待人等等,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并使之成为对孩子行为习惯是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
尤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身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恶习,任性、封闭、孤独、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等等这些陋习在我们的中学生身上随处可见;郭美美事件、李天一事件等等官二代、富二代的丑闻频频爆出。这既给学校教育加重了很大的负担,同时也向我们传递出了一个信号:物质生活丰富了,别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2要培养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本质上还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正象叶老所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件事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良好习惯,增强能力”。
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在学校学习只是终身学习的一小步,走出校门后,還有许许多多的技能、技巧、方法等等需要他们努力去学习。学校只能是把可以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特别是作为自觉基础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教给他们。
2.3要培养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许多有关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缺少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素质普遍降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演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树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更明确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愉快生活一辈子”号召。做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忽视这点。
3.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由其本质、规律、目的所决定,同其内容相联系,大致有以下这些基本方法。
3.1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养成良好习惯,教给学生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的标准,我们得用语言讲明一些道理,但是决不能讲过就算,必须随时考察学生是否自觉地实践了。例如我们要学生养成穿着整齐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向学生讲明学校相关规定和之所之作出这样的规定的原因,让学生产生基本的认识,然后乐意配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随时检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该怎样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因此,在讲明必要的正确道理,提高学生认识的同时,必须着重花大力气引导、督促学生去自觉地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把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等等化为自身的东西,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非但日常生活中的非常具体的行为,而且象爱国等等这些抽象的话,只要是能够并且应该付诸实践的,都不能停留在书本、口头和种种表面形式上,而要真正化为学生生活里的习惯,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3.2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正面诱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从正面积极诱导。中小学各个阶段,心理特点也各有不同的阶段性的特点,初中阶段,正处在孩子心理叛逆期。此时,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明白了一定的道理,生理发育日趋成熟,但心理青涩,与父母有较深的代沟。由于各种因素在他们身上产生作用,他们身上已经形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或者是染上了许多坏习惯。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寻求适当的方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生生活各方面,创设种种良好的情境,诱导和启发他们主动去学习,去实践好行为。如果在学生中发现不良习惯或其萌芽,我们要尽量用替代方法来实现转变,而不应该一味简单、消极的“不准”“禁止”“杜绝”。这样,才会使学生潜移默化,真正养成良好习惯。
3.3抓好开端,从早抓起,严格训练。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具体过程来看,开端是关键。“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取个正当适宜的开端,集中心力,勉强而行之”,将大有利于以后的发展。因此,培养习惯,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培养每一种良好习惯之初,不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激发学生同不良影响和不适应状态作斗争的意志,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来要求他们,训练他们。“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而后,就渐渐的不大觉得勉强了,渐渐的习惯成自然了。如果开端不抓好,没有严格的训练,那就不但不会养成好习惯,还会染上坏习惯。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每组建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发现这些孩子带来了许多诸如任性、好动、“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之类的不良习气,总须要我们花长时间、花大力气来帮助他们。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从小培养,从早培养,从而导致他们形成了许多陋习。
3.4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习惯是一种得到巩固的行为方式,这种方式养成之前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可以行所无事的做去,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任何良好的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这就需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地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会有这种习惯。否则,一暴十寒,心血来潮就猛抓一通,过后就一扔了事,不闻不问,那样养不成习惯。相反,那种做法本身就是一个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