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必读:我们应如何预防儿童的感染性疾病?
曾教授:要想预防儿童的感染,首先要知道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感染性疾病传播有三个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都会得到相应的控制。
1.控制感染源
(1)对感染人群的管理。比如说学生患水痘、猩红热,便不应该再去上学。一方面,有利于患儿自身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其他人感染的机会。
(2)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消灭感染源的滋生地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误治疗不但对患儿本身的健康不利,也会增多传播的机会。
2.切断感染途径
(1)改善卫生条件可以使传播中介如老鼠、蚊蝇等大大减少。
(2)强化对食品、血制品的管理等。
(3)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有些家长常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大的商场、电影院等,觉得这样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作为医生,我觉得还是不宜经常带年龄小的孩子去公共场合,尤其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3.保护易感人群。
(1)每个人身上的器官都有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其中包括免疫器官。在机体还没有接触到疾病的时候,适当地给它一点刺激,使它产生抗体,将有利于提高其对抗疾病的能力。因此,大力开发、推广疫苗尤其是多价、高效疫苗的接种,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2)积极地锻炼身体。
(3)增强防病意识。
(4)正确对待感染,合理使用药物。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却很大。比如说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得了感冒,到底要不要使用抗生素?怎么使用抗生素?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而不是针对病毒感染的。普通的感冒大多属于病毒性感染,不必用抗生素,大约一个星期即可恢复。但确实有些孩子会在病程中合并中耳炎、肺炎等。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后机体的抵抗力必然要下降。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建议家长给病儿用三天的抗生素,三天后病儿大多数进入了恢复期,情况会相对好一些。不应长时间给病儿使用抗生素。
父母必读:作为医生,您想给父母提出哪些忠告?
曾教授:孩子生病,最先感觉不对劲儿的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观察、判断和行动就对治疗孩子疾病的效果很重要。我想给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一点医学知识,了解感染的临床表现。
感染性疾病虽然很多,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相似的症状。如发热、精神欠佳、食欲下降等;有一些小婴儿虽然不表现出发热症状,但吃奶不好和精神委靡等,也应引起警惕。
另外,一些常见病的特性也较典型,如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为咳嗽;消化道感染主要症状为腹泻;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抽风等。
家长发现这些情况后一定要赶快带孩子去医院就医,并详细诉说病情,保证孩子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
2.了解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规律:孩子出生后至半岁,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1至3岁,自身免疫系统逐渐完善;7至10岁,达到成人水平。
有些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半岁之前什么病都不得,半岁之后却成了小病包,又是发烧,又是感冒。一两岁后好一些,可3岁上了幼儿园后又不行了,三天两头得病。我自己就有亲身感受:我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大约一个月发烧一次。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大多会问,孩子还去不去幼儿园?其实,了解了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规律就会知道,有刺激才有应对。没有特殊情况孩子的免疫力会逐渐提高,过一段时间生病的次数就会大大下降。所以,如果孩子不是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病好后一定要坚持上幼儿园。
3.积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让孩子进行体育活动一定要针对自己孩子的身体特点,要量力而行,有时运动过量会适得其反。
我认识一个孩子,因为从小偏食,营养不良,瘦得像麻秆一样。我建议他的家长一方面纠正孩子偏食的毛病,一方面让孩子注意锻炼身体。于是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游泳训练班。游泳班的运动量非常大,每次要游一千多米,孩子的体质根本适应不了,刚练了几次就开始发烧。在我的建议下,家长和教练协商,减少了运动量,情况就好多了。
4.谨防拔苗助长
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些特长,这种想法不错,但一定要依据孩子的兴趣和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项目,切忌拔苗助长。有的家长让三四岁的孩子同时学习弹钢琴、跳舞、画画……上完这个班上那个班,孩子每天疲于奔命。不仅使孩子失去了体育锻炼和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下,也会使孩子精神过度紧张,免疫力降低。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要帮助他们安排好作息时间,避免学习压力过大。
5.有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
孩子跟成人不一样,病情变化非常快,仅靠在家吃一点药对付一下是不行的,不及时就医很容易延误病情。同时,家长也应了解一些疾病的变化规律。有这样一个例子,孩子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就是发烧,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医生处理后当时孩子烧退了。但两三个小时后孩子体温又开始升高,于是家长又带着孩子去下一家医院。就这样,一夜之间这位家长带着孩子走了4家医院。
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大约要持续3天,对待这种病人,正规医院的医生的处理方法大致相同。因此,首次就医后,家长应按时给孩子服药,再辅以一定的物理降温手段。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可不必一家一家地转院。这样做既无法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6.与医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我们国家的卫生体制尚不允许有私家医生存在,但对一些有特殊病情的孩子,如免疫功能偏低、频繁患呼吸道感染、对使用某些药物有禁忌等,家长最好能选择一家大一点的医院或一位信任度较高的医生,建立一种定期和长期的联系,除了平时看病外,在应急时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指导。
曾教授:要想预防儿童的感染,首先要知道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感染性疾病传播有三个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都会得到相应的控制。
1.控制感染源
(1)对感染人群的管理。比如说学生患水痘、猩红热,便不应该再去上学。一方面,有利于患儿自身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其他人感染的机会。
(2)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消灭感染源的滋生地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误治疗不但对患儿本身的健康不利,也会增多传播的机会。
2.切断感染途径
(1)改善卫生条件可以使传播中介如老鼠、蚊蝇等大大减少。
(2)强化对食品、血制品的管理等。
(3)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有些家长常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大的商场、电影院等,觉得这样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作为医生,我觉得还是不宜经常带年龄小的孩子去公共场合,尤其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3.保护易感人群。
(1)每个人身上的器官都有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其中包括免疫器官。在机体还没有接触到疾病的时候,适当地给它一点刺激,使它产生抗体,将有利于提高其对抗疾病的能力。因此,大力开发、推广疫苗尤其是多价、高效疫苗的接种,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2)积极地锻炼身体。
(3)增强防病意识。
(4)正确对待感染,合理使用药物。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却很大。比如说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得了感冒,到底要不要使用抗生素?怎么使用抗生素?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而不是针对病毒感染的。普通的感冒大多属于病毒性感染,不必用抗生素,大约一个星期即可恢复。但确实有些孩子会在病程中合并中耳炎、肺炎等。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后机体的抵抗力必然要下降。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建议家长给病儿用三天的抗生素,三天后病儿大多数进入了恢复期,情况会相对好一些。不应长时间给病儿使用抗生素。
父母必读:作为医生,您想给父母提出哪些忠告?
曾教授:孩子生病,最先感觉不对劲儿的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观察、判断和行动就对治疗孩子疾病的效果很重要。我想给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一点医学知识,了解感染的临床表现。
感染性疾病虽然很多,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相似的症状。如发热、精神欠佳、食欲下降等;有一些小婴儿虽然不表现出发热症状,但吃奶不好和精神委靡等,也应引起警惕。
另外,一些常见病的特性也较典型,如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为咳嗽;消化道感染主要症状为腹泻;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抽风等。
家长发现这些情况后一定要赶快带孩子去医院就医,并详细诉说病情,保证孩子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
2.了解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规律:孩子出生后至半岁,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1至3岁,自身免疫系统逐渐完善;7至10岁,达到成人水平。
有些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半岁之前什么病都不得,半岁之后却成了小病包,又是发烧,又是感冒。一两岁后好一些,可3岁上了幼儿园后又不行了,三天两头得病。我自己就有亲身感受:我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大约一个月发烧一次。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大多会问,孩子还去不去幼儿园?其实,了解了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规律就会知道,有刺激才有应对。没有特殊情况孩子的免疫力会逐渐提高,过一段时间生病的次数就会大大下降。所以,如果孩子不是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病好后一定要坚持上幼儿园。
3.积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让孩子进行体育活动一定要针对自己孩子的身体特点,要量力而行,有时运动过量会适得其反。
我认识一个孩子,因为从小偏食,营养不良,瘦得像麻秆一样。我建议他的家长一方面纠正孩子偏食的毛病,一方面让孩子注意锻炼身体。于是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游泳训练班。游泳班的运动量非常大,每次要游一千多米,孩子的体质根本适应不了,刚练了几次就开始发烧。在我的建议下,家长和教练协商,减少了运动量,情况就好多了。
4.谨防拔苗助长
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些特长,这种想法不错,但一定要依据孩子的兴趣和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项目,切忌拔苗助长。有的家长让三四岁的孩子同时学习弹钢琴、跳舞、画画……上完这个班上那个班,孩子每天疲于奔命。不仅使孩子失去了体育锻炼和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下,也会使孩子精神过度紧张,免疫力降低。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要帮助他们安排好作息时间,避免学习压力过大。
5.有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
孩子跟成人不一样,病情变化非常快,仅靠在家吃一点药对付一下是不行的,不及时就医很容易延误病情。同时,家长也应了解一些疾病的变化规律。有这样一个例子,孩子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就是发烧,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医生处理后当时孩子烧退了。但两三个小时后孩子体温又开始升高,于是家长又带着孩子去下一家医院。就这样,一夜之间这位家长带着孩子走了4家医院。
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大约要持续3天,对待这种病人,正规医院的医生的处理方法大致相同。因此,首次就医后,家长应按时给孩子服药,再辅以一定的物理降温手段。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可不必一家一家地转院。这样做既无法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6.与医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我们国家的卫生体制尚不允许有私家医生存在,但对一些有特殊病情的孩子,如免疫功能偏低、频繁患呼吸道感染、对使用某些药物有禁忌等,家长最好能选择一家大一点的医院或一位信任度较高的医生,建立一种定期和长期的联系,除了平时看病外,在应急时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