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一)国家前途命运的需要
21世纪的主导经济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谁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垮。创新如此重要,那么创新的基础在哪里?在教育。国际21世纪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教育事业从未像今天这样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只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力,我们的国家才能领先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学科,要从国家的兴衰前途,从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现代学生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全面地、多角度地来认识教育教学,从而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个人前途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把这种意识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的新型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也就是说,要培养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进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倾向性的形成,使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创新才能得以展现,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若不适应这种对人才要求,将会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可见,思想政治课在整个中学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个人前途的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注重学生个人前途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师素质看,存在着部分教师素质偏低的问题
教育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当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的根本大计。影响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为高素质的人才成长打下好基础。教师会教学生才能会学;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得好。教师要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激发他们对真和善的渴求,使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基本素质。这就说明,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根本保证,是增强德育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素质低下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科学和尊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教师应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无私奉献和刻苦钻研精神。但有一部分教师对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缺乏坚定的信仰,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主要表现在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治学态度不严谨,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例如随着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的眼光也变得势力起来,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表现为对富家子弟偏爱,对贫寒子弟态度冷淡,这样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还有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坚定的信仰,忘记了自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课堂上散布一些与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言论,作出有损政治教师形象的行为,在学生当中产生不良影响。
2、知识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当前,一些政治教师缺乏继续学习研究的意识,知识更新跟不上。主要表现在:对开新课信心不足,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力不从心;二是教师的专业基础不牢,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不够。三是轻视教学工作的科学性,相关学科知识面狭窄。因此,无法进行创造性教学。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但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并不多;有些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深入。
3、科研素质不高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指教师具有科研知识和认知结构,进行科研的特殊能力和科学品质。现今的有些教师科研素质不高。首先,缺乏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不善于用理论指导教学。有的教师尽管教学上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很难上升到理论,对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改革的方向把握不准;其二,中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科学方法,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科学素质不高的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政治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几乎变成了单纯从事教学的“教书匠”。
(二)从教学观念上看,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的问题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们片面地认为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片面地重视教育的阶级属性、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属性等等,并且对教育的这些社会属性进行片面的解释,这都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尤其是使思想政治课成了一种单纯的阶级斗争的工具,扭曲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导致了重知识、轻行为、喊口号、搞形式的局面,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进入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怪圈”。同时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材怎样写,我就怎样教,复习资料上有什么题目就叫学生做什么题目,会考联考中考高考的分数才是硬东西。所以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评价基本上都用分数制和等级制,采用评语制的太少。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存在教学方法枯燥单一,不能独立的开展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
由于过去教学中过分地强调了学科理论体系,学生的身心发展达不到相应的学科水平,并且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采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学了、背了、考了、忘了”,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多数教师主要采用讲授、讲解、讲读法的教学方法,在采用讲授、讲解、讲读法的同时采用谈话、讨论法的教师也很少,采用演示、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方法的更是寥寥无几了。只是用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僵死的概念。这不仅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虚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和健康独立人格的发展。以往的教学主要是课堂,而且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理解教材和接受教材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习惯了教师教什么,他们就背什么,教师不教的他们就不会。但是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就会使学生厌烦,使他们对政治课失去兴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开展各种与课堂相关的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他们参与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总之,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和教学方式,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们的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一)国家前途命运的需要
21世纪的主导经济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谁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垮。创新如此重要,那么创新的基础在哪里?在教育。国际21世纪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教育事业从未像今天这样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只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力,我们的国家才能领先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学科,要从国家的兴衰前途,从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现代学生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全面地、多角度地来认识教育教学,从而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个人前途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把这种意识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的新型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也就是说,要培养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进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倾向性的形成,使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创新才能得以展现,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若不适应这种对人才要求,将会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可见,思想政治课在整个中学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个人前途的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注重学生个人前途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师素质看,存在着部分教师素质偏低的问题
教育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当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的根本大计。影响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为高素质的人才成长打下好基础。教师会教学生才能会学;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得好。教师要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激发他们对真和善的渴求,使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基本素质。这就说明,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根本保证,是增强德育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素质低下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科学和尊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教师应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无私奉献和刻苦钻研精神。但有一部分教师对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缺乏坚定的信仰,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主要表现在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治学态度不严谨,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例如随着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的眼光也变得势力起来,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表现为对富家子弟偏爱,对贫寒子弟态度冷淡,这样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还有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坚定的信仰,忘记了自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课堂上散布一些与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言论,作出有损政治教师形象的行为,在学生当中产生不良影响。
2、知识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当前,一些政治教师缺乏继续学习研究的意识,知识更新跟不上。主要表现在:对开新课信心不足,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力不从心;二是教师的专业基础不牢,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不够。三是轻视教学工作的科学性,相关学科知识面狭窄。因此,无法进行创造性教学。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但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并不多;有些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深入。
3、科研素质不高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指教师具有科研知识和认知结构,进行科研的特殊能力和科学品质。现今的有些教师科研素质不高。首先,缺乏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不善于用理论指导教学。有的教师尽管教学上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很难上升到理论,对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改革的方向把握不准;其二,中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科学方法,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科学素质不高的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政治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几乎变成了单纯从事教学的“教书匠”。
(二)从教学观念上看,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的问题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们片面地认为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片面地重视教育的阶级属性、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属性等等,并且对教育的这些社会属性进行片面的解释,这都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尤其是使思想政治课成了一种单纯的阶级斗争的工具,扭曲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导致了重知识、轻行为、喊口号、搞形式的局面,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进入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怪圈”。同时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材怎样写,我就怎样教,复习资料上有什么题目就叫学生做什么题目,会考联考中考高考的分数才是硬东西。所以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评价基本上都用分数制和等级制,采用评语制的太少。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存在教学方法枯燥单一,不能独立的开展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
由于过去教学中过分地强调了学科理论体系,学生的身心发展达不到相应的学科水平,并且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采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学了、背了、考了、忘了”,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多数教师主要采用讲授、讲解、讲读法的教学方法,在采用讲授、讲解、讲读法的同时采用谈话、讨论法的教师也很少,采用演示、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方法的更是寥寥无几了。只是用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僵死的概念。这不仅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虚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和健康独立人格的发展。以往的教学主要是课堂,而且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理解教材和接受教材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习惯了教师教什么,他们就背什么,教师不教的他们就不会。但是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就会使学生厌烦,使他们对政治课失去兴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开展各种与课堂相关的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他们参与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总之,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和教学方式,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们的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