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股权激励计划是许多公司推出的提升公司业绩的一种手段,该计划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作用?本文结合美国与国内对股权激励计划的研究状况,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股权激励计划;正向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
现在大量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非上市公司,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更是为数众多。那么,大家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股权激励机制真有描述的那样好吗?对它的激励效应或者说实施效果有没有实证研究?有没有数据评估?
一、美国的研究状况
最早提出股权激励制度的国家是美国,在股权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自然也做了很多工作。美国学者实证研究主要关注公司高管层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基于研究数据、方法等选取的不同,主要得出了以下三种结论:
(一)正向线性相关——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提升公司业绩
Gibbons和Murphy两位经济学家通过研究1985年至1990年期间美国500多家大公司中的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证实了经营管理者的薪资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这一结果也表明了CEO们努力的提升公司绩效的动力源于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该机制表明公司经营管理者无论身居何位,其所得报酬都与公司业绩有很大相关性。Mehran利用1979年和1980年两年的数据,研究发现美国工业企业业绩提升与公司对CEO的激励机制密不可分,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价值上的统一追求。Song和Hanson对美国部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实施的情况做了研究,发现公司内部现金流的变动通过企业经营管理者持有股份的方式的变化可以有效减少,对其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可以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通过管理层收购的方式处理公司股份,则这种激励方式带来的公司业绩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二)曲线相关——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正、负两种影响
Morck,shleifer和Vishny选择了370多家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曲线关联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为0%—5%时,托宾Q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正关联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为5%—25%时,托宾Q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负关联关系;当高管层持股比例增大时,托宾Q值与高管层持股比例表现出与第一个区间相同的结果,而关联度降低。McConnell和Servaes对1000多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与公司业绩关系为倒U型的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Hermalin和Weisbach发现:管理层持股与业绩呈M形。管理层持股比例在0%-1%内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在1%-5%内与公司业绩负相关,在5%-20%内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在20%-100%内与公司业绩负相关。
(三)非线性相关——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没有影响
Knober和Agrawal用美国1987年的数据研究了383家大企业,发现管理层持股与业绩、外部董事比例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Lodere和Martin实证研究了美国1958-1975年中所发生的并购的近900家企业,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业绩。
上述三种意见,第一、二结论均认为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明显的影响,第三种结论虽然认为股权激励不能影响公司业绩,目前,国内外学者基本达成了两点共识:1、股权激励工具的恰当使用,能够给公司业绩带来正面影响,尤其是在公司的长远发展角度观察。2、股权激励工具的使用规模越大,被激励对象薪酬业绩的弹性也就越大,激励的效果也就越强。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国内学者对于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的比较晚。早期的研究基本上是高管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认为是一种福利制度而不是激励制度,大多持有无关或不显著相关论。随着新《公司法》、《证券法》的颁布以及相关股权激励政策文件的出台,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深入,我国取得了不错的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刘佑铭选择2005年12月3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最后以93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持股比例上升,上市公司绩效也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2)实施股权激励使上市公司管理者超额消费、过度投资以及闲置资金等行为有所减少。(3)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使上市公司绩效平均值有所上升。(4)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曲线关系。[1]刘玉灿、张琳华通过对2007—2010年沪、深两市1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共5025个样本数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长期绩效指标的托宾Q值(公司业绩)为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且随着年份的增加,该正相关性越显显著,而在股权激励公司中,管理层高持股与公司Q值(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2]
国内外学者的大多数研究是借助了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围绕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展开,认为股权激励能够实质影响公司的业绩。但股权激励的总体有效,并不能表明任何一个企业只要采取股权激励措施就能提升公司业绩,股权激励计划是一整套制度安排,需要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情况、行业特点、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综合筹划,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安排体系,才能够使得股东所有者和高管的价值利益达到很好的统一,助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佑铭.“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刘玉灿,张琳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关键词】股权激励计划;正向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
现在大量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非上市公司,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更是为数众多。那么,大家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股权激励机制真有描述的那样好吗?对它的激励效应或者说实施效果有没有实证研究?有没有数据评估?
一、美国的研究状况
最早提出股权激励制度的国家是美国,在股权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自然也做了很多工作。美国学者实证研究主要关注公司高管层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基于研究数据、方法等选取的不同,主要得出了以下三种结论:
(一)正向线性相关——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提升公司业绩
Gibbons和Murphy两位经济学家通过研究1985年至1990年期间美国500多家大公司中的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证实了经营管理者的薪资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这一结果也表明了CEO们努力的提升公司绩效的动力源于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该机制表明公司经营管理者无论身居何位,其所得报酬都与公司业绩有很大相关性。Mehran利用1979年和1980年两年的数据,研究发现美国工业企业业绩提升与公司对CEO的激励机制密不可分,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价值上的统一追求。Song和Hanson对美国部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实施的情况做了研究,发现公司内部现金流的变动通过企业经营管理者持有股份的方式的变化可以有效减少,对其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可以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通过管理层收购的方式处理公司股份,则这种激励方式带来的公司业绩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二)曲线相关——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正、负两种影响
Morck,shleifer和Vishny选择了370多家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曲线关联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为0%—5%时,托宾Q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正关联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为5%—25%时,托宾Q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负关联关系;当高管层持股比例增大时,托宾Q值与高管层持股比例表现出与第一个区间相同的结果,而关联度降低。McConnell和Servaes对1000多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与公司业绩关系为倒U型的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Hermalin和Weisbach发现:管理层持股与业绩呈M形。管理层持股比例在0%-1%内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在1%-5%内与公司业绩负相关,在5%-20%内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在20%-100%内与公司业绩负相关。
(三)非线性相关——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没有影响
Knober和Agrawal用美国1987年的数据研究了383家大企业,发现管理层持股与业绩、外部董事比例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Lodere和Martin实证研究了美国1958-1975年中所发生的并购的近900家企业,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业绩。
上述三种意见,第一、二结论均认为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明显的影响,第三种结论虽然认为股权激励不能影响公司业绩,目前,国内外学者基本达成了两点共识:1、股权激励工具的恰当使用,能够给公司业绩带来正面影响,尤其是在公司的长远发展角度观察。2、股权激励工具的使用规模越大,被激励对象薪酬业绩的弹性也就越大,激励的效果也就越强。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国内学者对于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的比较晚。早期的研究基本上是高管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认为是一种福利制度而不是激励制度,大多持有无关或不显著相关论。随着新《公司法》、《证券法》的颁布以及相关股权激励政策文件的出台,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深入,我国取得了不错的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刘佑铭选择2005年12月3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最后以93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持股比例上升,上市公司绩效也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2)实施股权激励使上市公司管理者超额消费、过度投资以及闲置资金等行为有所减少。(3)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使上市公司绩效平均值有所上升。(4)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曲线关系。[1]刘玉灿、张琳华通过对2007—2010年沪、深两市1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共5025个样本数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长期绩效指标的托宾Q值(公司业绩)为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且随着年份的增加,该正相关性越显显著,而在股权激励公司中,管理层高持股与公司Q值(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2]
国内外学者的大多数研究是借助了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围绕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展开,认为股权激励能够实质影响公司的业绩。但股权激励的总体有效,并不能表明任何一个企业只要采取股权激励措施就能提升公司业绩,股权激励计划是一整套制度安排,需要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情况、行业特点、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综合筹划,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安排体系,才能够使得股东所有者和高管的价值利益达到很好的统一,助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佑铭.“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刘玉灿,张琳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