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一、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学”点滴,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
以一年级的学生为例,在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其实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是很多学生不会想到这就是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地预备了樱桃、白菜、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扁豆、草莓等,让大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这些东西学生们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讨论起来你争我抢,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分两种,樱桃、苹果、桔子和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扁豆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樱桃、苹果、西红柿和草莓都是红的,剩下的是另一类。”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个是我喜欢吃的,像樱桃和草莓,还有一类是我都不喜欢吃。”……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分类这种数学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学生,而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真的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财富,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
二、爱好:带着学生跑的“火车头”
对小学生来说,爱好是入门的老师。有爱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所学的知识把握得迅速而牢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能让学生产生爱好、带着他们跑40分钟的“火车头”。我曾经听过一节小学五年级有关《分数的意义》的公开课,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就是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人注目的是讲课教师拿出的事先策划好的两个话题题目。
话题一、2008北京奥运——根据申办预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除中心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提供少量补贴外,4/5以上的经费将通过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来实现。
话题二、“奇妙”的人体——1、婴儿体内水的含量占体重的4/5;成年女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2/5;成年男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1/5。
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当场自由编组,然后在讨论完题目发表见解。这两个话题一个是国家的大事,一个与人的健康有关,同学们都十分感爱好,所以现场的学习讨论气氛就非常热烈,而且大家在学习内容之外还说了许多对这两个题目的更深的熟悉,有的说奥运会需要的钱很多,所以打算拿自己的压岁钱去赞助,有的说,对比一下,婴儿体内水含量比例最多,可见平时要注重及时补充水份等等。原本一堂单一的数学课,结果被孩子们用一双双“生活的眼睛”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研讨会,自然大家也把有关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用学在了自己的脑子里。
用感爱好的生活话题来体会分数,实质上就是在课堂上擦亮学生们那双“生活的眼睛”,关注分数所对应的大千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常识,同时调动他们的聪明,对实际生活中的分数进行理解、分析、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授”学生应用数学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这样,数学的课堂数学就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
三、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节外生枝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这样只能戕害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有一次在课堂练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行8小时。假如改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只需几小时?题一出来,小扬就举起了手,他说:“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这时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并且发动大家讨论,经过一番思考形成了统一的熟悉,就是把这道题的条件之一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车道就好了。可见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反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
四、课堂作業: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而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也可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是数学问题,它是科学问题还是化学问题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的体现。
数学课堂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⑴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⑵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可以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分数的意义部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我们经常会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你能说说吗?学生能从分数应用题,按比例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甚至加减法、乘除法关系等方面体现数学类比的思维。
培养和塑造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给学生一双“生活中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一、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学”点滴,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
以一年级的学生为例,在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其实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是很多学生不会想到这就是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地预备了樱桃、白菜、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扁豆、草莓等,让大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这些东西学生们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讨论起来你争我抢,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分两种,樱桃、苹果、桔子和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扁豆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樱桃、苹果、西红柿和草莓都是红的,剩下的是另一类。”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个是我喜欢吃的,像樱桃和草莓,还有一类是我都不喜欢吃。”……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分类这种数学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学生,而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真的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财富,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
二、爱好:带着学生跑的“火车头”
对小学生来说,爱好是入门的老师。有爱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所学的知识把握得迅速而牢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能让学生产生爱好、带着他们跑40分钟的“火车头”。我曾经听过一节小学五年级有关《分数的意义》的公开课,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就是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人注目的是讲课教师拿出的事先策划好的两个话题题目。
话题一、2008北京奥运——根据申办预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除中心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提供少量补贴外,4/5以上的经费将通过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来实现。
话题二、“奇妙”的人体——1、婴儿体内水的含量占体重的4/5;成年女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2/5;成年男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1/5。
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当场自由编组,然后在讨论完题目发表见解。这两个话题一个是国家的大事,一个与人的健康有关,同学们都十分感爱好,所以现场的学习讨论气氛就非常热烈,而且大家在学习内容之外还说了许多对这两个题目的更深的熟悉,有的说奥运会需要的钱很多,所以打算拿自己的压岁钱去赞助,有的说,对比一下,婴儿体内水含量比例最多,可见平时要注重及时补充水份等等。原本一堂单一的数学课,结果被孩子们用一双双“生活的眼睛”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研讨会,自然大家也把有关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用学在了自己的脑子里。
用感爱好的生活话题来体会分数,实质上就是在课堂上擦亮学生们那双“生活的眼睛”,关注分数所对应的大千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常识,同时调动他们的聪明,对实际生活中的分数进行理解、分析、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授”学生应用数学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这样,数学的课堂数学就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
三、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节外生枝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这样只能戕害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有一次在课堂练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行8小时。假如改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只需几小时?题一出来,小扬就举起了手,他说:“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这时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并且发动大家讨论,经过一番思考形成了统一的熟悉,就是把这道题的条件之一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车道就好了。可见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反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
四、课堂作業: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而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也可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是数学问题,它是科学问题还是化学问题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的体现。
数学课堂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⑴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⑵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可以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分数的意义部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我们经常会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你能说说吗?学生能从分数应用题,按比例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甚至加减法、乘除法关系等方面体现数学类比的思维。
培养和塑造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给学生一双“生活中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