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成就,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此次研究旨在研究国内大学生的人生观——关于十三种生活方式的调查,探讨各种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喜爱程度、真实程度、传统程度、利他程度、利己程度,以及性别和社会变化对其影响。
【关键词】:人生观;科学;态度
1、引言
人们的人生观常因所属之社会之不同而有异,而同一社会中多数成员所共同持有的人生观,常可视为该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Charles Morris是最早的以问卷法研究中国人人生观的学者,1948年以其编制的生活方式問卷(Ways to Live Questionnaire)在中国大陆各省施测了男女大中学生743人,以探讨当时大陆学生对各种生活方式的好恶情形。所得资料经统计整理后,于1965年随同施测美、加、印、日及挪威等国大学生所得结果,发表于《人类价值种种》(Varieties of Human Values)一书中。1961年,Paras Singh, Sophia Huang及George Thompson三人,在美国以Morris的“生活方式问卷”研究37名中国学生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好恶情形,并将所得结果与其研究37名美国学生及37名印度学生所得结果相比较,发现了若干人生观上的差异。但是因其人数只有37位,不具有代表性。
近几十年中,中国的社会与生活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在人生观方面可能会不同于1948年的中国大学生以及1964年的台湾大学生。为了对目前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以及变迁做一系统的探讨,特开展了此次研究。
2、结果分析
(一)国内大学生对十三种生活方式的喜好程度
国内大学生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第一、第七及第三种。第一种生活方式的主旨是“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国内大学生最喜欢的既然是上述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可见他们的人生观的特点是迁就社会、维护传统、保持现状、自我控制以及接受社会的约束。由此可见国内大学生重视自我控制。国内大学生喜欢第七种生活方式(将行动、享乐、沉思加以统合)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这种生活方式集行动、享乐和冥想三者的适度与调和为主旨,暗合传统的中庸之道;另一方面多式多样的生活方式也吸引了大学生。除此之外,国内大学生最喜欢的是第三种“对他人表示同情的关切”,由此可见国内大学生乐于修身养性、克制自己并以宽阔的胸怀来接纳别人,反映了中国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传统观念。
然而最不受欢迎的是第十三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认为应该“服从宇宙的旨意”。这种方式有着一种浓厚的宿命观的意味,这种“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的观念曾经是中国传统观念,但如今已经不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这种观念被逐渐放弃。其他的生活方式在喜爱程度上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倾向。
(二)十三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真实程度与传统程度
目前大学生认为第三种生活方式(对他人表示同情的关切)与他们现在所过的生活最为相似(即真实性或真实程度最大),第五种方式(借参与团体活动来实践与享受人生)次之,第十三种生活方式(服从宇宙的旨意)真实性最低。这暗示着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宇宙的旨意不太顺服或依赖。
部分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心目中的真实程度受性别的影响较大。比如,由第二种方式(培养人与物的独立性)和第十二种方式(从事冒险的活动)的数据显示,男生更倾向于保持独立,在克服和扫除困难时感到快乐。而第十一种方式(静观内心的活动)的数据显示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关注充满理想、情感和自知的丰富内在世界。
(三)十三种生活方式在大陆大学生心目中的利他程度与利己程度
既利他又利己的生活方式易为天下人所共好,既不利他又不利己的生活方式易为天下人所共厌。在利他性和利己性皆较高的是第一种方式(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此生活方式最能兼顾社会与自己,因此是一种最平衡的生活方式。目前大学生之所以最喜欢此种生活方式可能与此有关。事实上,其他国家的大学生亦甚喜欢第一种生活方式——美、加、挪威、印及日等国的大学生皆将此方式视为最喜欢的三种生活方式之一[1]。利他程度与利己程度两者皆低的生活方式有两种,即第六种与第十二种。而这两种方式不但不为中国大学生所喜好,而且皆不为其他国家的大学生所喜好。
3、个人思考
我们大学生的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从个人角度来说,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作为客体,人对社会尽义务作贡献具有社会价值。作为主体,在改造社会自然的过程中,又要实现自身价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从表面上看似乎只强调社会价值的实现,实际上在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在物质上特别在精神上得到了足够的满足。
人生总是充满着故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便能使我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顺利。
4、结束语
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大学阶段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发展的关键阶段,此研究可以帮助社会和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从而注重对大学生的引导,及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机制可以不断的得到充实、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Charles Morris. 人类价值种种. 徐道邻译. 1957,82-133页
[2] 李亦园,杨国枢.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2
[3] 谢惠灵. 中国大学生对生活方式的评价. 北京师范学报,1987,2,89-96
[4] 徐冰,杨宜音. 大学生人生价值初探. 2014.4.13
附录:十三种生活方式的描述
第一种方式: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
个人应当主动的参加他(她)那个社区中的群体生活,其目的不是为了要改变它。
第二种方式: 培养人与物的独立性
在大部分的生活里,一个人应该“单独地走自己的路”
第三种方式:对他人表示同情的关切
这种方式的生活,是以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为中心的。
第四种方式:轮流着体验欢乐与孤独
生活是供人享受的――用肉体去享受生活的目的。
第五种方式:借参与团体活动来实践与享受人生
一个人不应该只顾自己,避开人群,躲得远远的,抱着自我中心的态度。
第六种方式:经常掌握住变动不居的环境
生活总是倾向于停滞萧条,变成得过且过。
第七种方式:将行动、享乐、沉思加以统合
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从各种生活方式中接受点什么。
第八种方式:在无忧而卫生的享受中生活
享受应该是生活的主旨。
第九种方式:在安静的接纳中等待
接纳与感受应该是生活的主旨。
第十种方式:坚忍地控制着自己
自我控制是生活的主旨。
第十一种方式:静观内心的生活
冥想静观的生活才是良好的生活。
第十二种方式:从事冒险性的活动
运用体能是使生活有价值的秘诀。
第十三种方式:服从宇宙的旨意
一个人应当为人所用。
【关键词】:人生观;科学;态度
1、引言
人们的人生观常因所属之社会之不同而有异,而同一社会中多数成员所共同持有的人生观,常可视为该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Charles Morris是最早的以问卷法研究中国人人生观的学者,1948年以其编制的生活方式問卷(Ways to Live Questionnaire)在中国大陆各省施测了男女大中学生743人,以探讨当时大陆学生对各种生活方式的好恶情形。所得资料经统计整理后,于1965年随同施测美、加、印、日及挪威等国大学生所得结果,发表于《人类价值种种》(Varieties of Human Values)一书中。1961年,Paras Singh, Sophia Huang及George Thompson三人,在美国以Morris的“生活方式问卷”研究37名中国学生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好恶情形,并将所得结果与其研究37名美国学生及37名印度学生所得结果相比较,发现了若干人生观上的差异。但是因其人数只有37位,不具有代表性。
近几十年中,中国的社会与生活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在人生观方面可能会不同于1948年的中国大学生以及1964年的台湾大学生。为了对目前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以及变迁做一系统的探讨,特开展了此次研究。
2、结果分析
(一)国内大学生对十三种生活方式的喜好程度
国内大学生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第一、第七及第三种。第一种生活方式的主旨是“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国内大学生最喜欢的既然是上述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可见他们的人生观的特点是迁就社会、维护传统、保持现状、自我控制以及接受社会的约束。由此可见国内大学生重视自我控制。国内大学生喜欢第七种生活方式(将行动、享乐、沉思加以统合)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这种生活方式集行动、享乐和冥想三者的适度与调和为主旨,暗合传统的中庸之道;另一方面多式多样的生活方式也吸引了大学生。除此之外,国内大学生最喜欢的是第三种“对他人表示同情的关切”,由此可见国内大学生乐于修身养性、克制自己并以宽阔的胸怀来接纳别人,反映了中国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传统观念。
然而最不受欢迎的是第十三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认为应该“服从宇宙的旨意”。这种方式有着一种浓厚的宿命观的意味,这种“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的观念曾经是中国传统观念,但如今已经不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这种观念被逐渐放弃。其他的生活方式在喜爱程度上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倾向。
(二)十三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真实程度与传统程度
目前大学生认为第三种生活方式(对他人表示同情的关切)与他们现在所过的生活最为相似(即真实性或真实程度最大),第五种方式(借参与团体活动来实践与享受人生)次之,第十三种生活方式(服从宇宙的旨意)真实性最低。这暗示着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宇宙的旨意不太顺服或依赖。
部分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心目中的真实程度受性别的影响较大。比如,由第二种方式(培养人与物的独立性)和第十二种方式(从事冒险的活动)的数据显示,男生更倾向于保持独立,在克服和扫除困难时感到快乐。而第十一种方式(静观内心的活动)的数据显示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关注充满理想、情感和自知的丰富内在世界。
(三)十三种生活方式在大陆大学生心目中的利他程度与利己程度
既利他又利己的生活方式易为天下人所共好,既不利他又不利己的生活方式易为天下人所共厌。在利他性和利己性皆较高的是第一种方式(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此生活方式最能兼顾社会与自己,因此是一种最平衡的生活方式。目前大学生之所以最喜欢此种生活方式可能与此有关。事实上,其他国家的大学生亦甚喜欢第一种生活方式——美、加、挪威、印及日等国的大学生皆将此方式视为最喜欢的三种生活方式之一[1]。利他程度与利己程度两者皆低的生活方式有两种,即第六种与第十二种。而这两种方式不但不为中国大学生所喜好,而且皆不为其他国家的大学生所喜好。
3、个人思考
我们大学生的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从个人角度来说,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作为客体,人对社会尽义务作贡献具有社会价值。作为主体,在改造社会自然的过程中,又要实现自身价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从表面上看似乎只强调社会价值的实现,实际上在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在物质上特别在精神上得到了足够的满足。
人生总是充满着故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便能使我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顺利。
4、结束语
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大学阶段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发展的关键阶段,此研究可以帮助社会和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从而注重对大学生的引导,及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机制可以不断的得到充实、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Charles Morris. 人类价值种种. 徐道邻译. 1957,82-133页
[2] 李亦园,杨国枢.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2
[3] 谢惠灵. 中国大学生对生活方式的评价. 北京师范学报,1987,2,89-96
[4] 徐冰,杨宜音. 大学生人生价值初探. 2014.4.13
附录:十三种生活方式的描述
第一种方式: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
个人应当主动的参加他(她)那个社区中的群体生活,其目的不是为了要改变它。
第二种方式: 培养人与物的独立性
在大部分的生活里,一个人应该“单独地走自己的路”
第三种方式:对他人表示同情的关切
这种方式的生活,是以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为中心的。
第四种方式:轮流着体验欢乐与孤独
生活是供人享受的――用肉体去享受生活的目的。
第五种方式:借参与团体活动来实践与享受人生
一个人不应该只顾自己,避开人群,躲得远远的,抱着自我中心的态度。
第六种方式:经常掌握住变动不居的环境
生活总是倾向于停滞萧条,变成得过且过。
第七种方式:将行动、享乐、沉思加以统合
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从各种生活方式中接受点什么。
第八种方式:在无忧而卫生的享受中生活
享受应该是生活的主旨。
第九种方式:在安静的接纳中等待
接纳与感受应该是生活的主旨。
第十种方式:坚忍地控制着自己
自我控制是生活的主旨。
第十一种方式:静观内心的生活
冥想静观的生活才是良好的生活。
第十二种方式:从事冒险性的活动
运用体能是使生活有价值的秘诀。
第十三种方式:服从宇宙的旨意
一个人应当为人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