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而琅琅的书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的优势就是思维比较活跃,且想象力比较丰富,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学习都有很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对于学生的朗诵教学的培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见,探讨加强小学语文朗诵教学的方法以及措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诵;形式;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16-01
朗诵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朗诵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培养小学生的朗诵能力对提升其阅读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学生的朗诵能力也能够影响其语文综合能力,通过朗诵,小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其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的形式及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一人准备一本字典,在课文朗诵开始之前,教师会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查找不认识的字的读音,进而保证读的每一个字都是准确的,养成正确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基本就是成功了一半,在这样的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支撑下,学生会习惯每次课程开始之前都自主进行预习,为接下来的朗诵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保证了朗诵的准确性。
2.指导朗誦、讲究方法
在朗诵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外,还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不可以让学生盲目地朗诵。例如,在刚开始的指导阶段,教师应该采用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的方式,且要采用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先带领学生整体朗诵,然后再具体的一句、一段地进行指导,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状态逐渐转入半自主朗诵的状态;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诵。
同时,教师除了可以亲自做示范以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比较好的朗诵,让学生跟着播放器里的朗诵进行模仿、学习,并且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模仿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进而实现朗诵教学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再优秀的指导方式,倘若教师一直使用,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厌倦,因此,若想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朗诵教学的强化,除了要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外,还应该想办法实现教学方法以及指导方法的多样化,要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而若想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必须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角色分配的方式来进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自己的角色进行朗读;而对于散文式的课文,我们可以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为学僧创设一定的情境,实现情感上的交流;而对于故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大声朗诵,朗诵完以后教师选择其中几位学生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这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朗诵的练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朗诵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通过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以此来实现让学生利用语文基础知识将自身感悟书写出来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前提。而朗诵教学作为阅读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朗诵教学能够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朗诵教学的开展还能够不断地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和情感积累,促进其在朗诵的过程中能够更为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与文章蕴含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得到锻炼,使其对文章中心产生充分地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为其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2.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快速提升
语言表达包含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者相互促进,互相作用,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反之亦然。由于小学生的词汇储备量有限,他们能够在朗诵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自身的词汇储备,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运用大量词汇丰富作文内容,进而在抒发自身情感的同时,快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诵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利用齐声朗诵、分角色朗诵、单人朗诵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诵,促使学生理解并概括阅读内容的主旨。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还使其在朗诵课文的过程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快速增强。
3.朗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朗诵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不是很到位,这时候学生会通过想象的方式加强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以及加深对于事物的印象。例如,在朗诵课文《欢乐的泼水节》时,学生虽然没有亲眼看过泼水节的场面以及情形,当时在朗诵的过程中,根据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会展开想象,想象自己身处泼水节之中的情形,而在这种想象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诵教学,不仅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得到一定的提升,而且还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朗诵教学的重视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海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58-458.
[2]张艳芝.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J].关爱明天,2016(1):320-32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诵;形式;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16-01
朗诵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朗诵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培养小学生的朗诵能力对提升其阅读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学生的朗诵能力也能够影响其语文综合能力,通过朗诵,小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其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的形式及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一人准备一本字典,在课文朗诵开始之前,教师会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查找不认识的字的读音,进而保证读的每一个字都是准确的,养成正确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基本就是成功了一半,在这样的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支撑下,学生会习惯每次课程开始之前都自主进行预习,为接下来的朗诵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保证了朗诵的准确性。
2.指导朗誦、讲究方法
在朗诵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外,还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不可以让学生盲目地朗诵。例如,在刚开始的指导阶段,教师应该采用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的方式,且要采用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先带领学生整体朗诵,然后再具体的一句、一段地进行指导,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状态逐渐转入半自主朗诵的状态;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诵。
同时,教师除了可以亲自做示范以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比较好的朗诵,让学生跟着播放器里的朗诵进行模仿、学习,并且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模仿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进而实现朗诵教学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再优秀的指导方式,倘若教师一直使用,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厌倦,因此,若想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朗诵教学的强化,除了要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外,还应该想办法实现教学方法以及指导方法的多样化,要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而若想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必须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角色分配的方式来进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自己的角色进行朗读;而对于散文式的课文,我们可以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为学僧创设一定的情境,实现情感上的交流;而对于故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大声朗诵,朗诵完以后教师选择其中几位学生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这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朗诵的练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朗诵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通过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以此来实现让学生利用语文基础知识将自身感悟书写出来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前提。而朗诵教学作为阅读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朗诵教学能够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朗诵教学的开展还能够不断地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和情感积累,促进其在朗诵的过程中能够更为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与文章蕴含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得到锻炼,使其对文章中心产生充分地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为其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2.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快速提升
语言表达包含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者相互促进,互相作用,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反之亦然。由于小学生的词汇储备量有限,他们能够在朗诵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自身的词汇储备,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运用大量词汇丰富作文内容,进而在抒发自身情感的同时,快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诵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利用齐声朗诵、分角色朗诵、单人朗诵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诵,促使学生理解并概括阅读内容的主旨。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还使其在朗诵课文的过程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快速增强。
3.朗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朗诵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不是很到位,这时候学生会通过想象的方式加强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以及加深对于事物的印象。例如,在朗诵课文《欢乐的泼水节》时,学生虽然没有亲眼看过泼水节的场面以及情形,当时在朗诵的过程中,根据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会展开想象,想象自己身处泼水节之中的情形,而在这种想象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诵教学,不仅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得到一定的提升,而且还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朗诵教学的重视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海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58-458.
[2]张艳芝.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J].关爱明天,2016(1):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