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岗教师。
21岁。
工作18天。
这三个标签,共同构筑起冯协不朽的青春之歌。这个外形柔弱的女子,用她的铁肩,担起了中华民族的大义,用她的生命,诠释了教师群体的血与爱。
2010年9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程湾乡第一中心小学刚刚参加工作18天的特岗教师冯协没有休息,她要趁周末时间,到学生家走访,利用家访多接触学生。途中,冯协路过学校附近名叫十步河的地方,突然听见呼救声,原来是自己班里的男生陈斌意外跌落河中。她毫不犹豫地跳进水中,用尽所有力气将陈斌推向了岸边,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当村民赶来将冯协救起时,她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家人欢聚团圆的中秋节。冯协的父母迎来了那一轮皓月,而这个家庭却再也无法团圆——他们再也无法唤回自己的女儿。
在她施行义举之前,她同样平凡如你我,在茫茫人海中用自己的双手建构着充满希望的生活,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间用脚步丈量自己虽不宽广却厚实无比的人生。我们无法还原她纵身跳入十步河去拯救自己的学生陈斌那一瞬间的想法,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那一刻,她心里装的全是自己的学生,唯独没有她自己。十步河的河水依旧在静静地流淌,冯协的英魂在这一方大地上被长久地传颂……
为人师,她是 决不让一名学生落后的“知心姐姐”
冯协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2010年6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下半年考取了特岗教师,8月30日刚刚到河南省桐柏县程湾乡中心小学报到上班。虽然是初来乍到的新老师,但是冯协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办事准则,她不仅爱说爱笑、乐于助人、心地善良,而且要求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决不让一名学生落后,短短的18天里,年轻的冯协已经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
家住邓河村11岁的李人杰同学告诉记者,他最喜欢冯老师的语文课。虽然他自己是个走读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每次自习课上都能看到冯老师的身影。冯老师讲课最仔细,而且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一篇课文只有全班29个人都学会了才开始讲下一课。刚开始,学生们不是很愿意,但是3节课下来以后,大家都明白了老师的苦心,那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课堂上,冯老师会公平地提问每一个人,会看着大家的眼神讲课,很温暖。以前,班内的走读生和寄宿生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闹矛盾,实行这个规矩以来,大家都变得团结了,学习也更用功了,生怕因为自己而耽误大家的学习进度。
“爸爸妈妈都在广东打工,我和爷爷奶奶一块生活。以前每周回家都感觉和他们没话可说,不想回家。后来,冯老师在给我们讲《第一次看海》时,让我们说一说各自的愿望。当时我说我想跟爸妈一块儿去看海。冯老师说,那就带上你的爷爷奶奶一块儿去,那样才最完美。也是从那天起,我开始爱回家,爱跟爷爷奶奶聊天。”11岁的寄宿生黄驰说。
性格比较内向的寄宿生雷顺意说:“每次上体育课,我们都会拉冯老师和我们一块儿玩丢沙包。全班29个学生加上冯老师,正好分两队,玩得非常开心。我以前上课怕回答问题,怕老师。冯老师和我们一起上体育课后,我发现老师也那么小孩子气,也贪玩。所以,从那一节体育课后,我再也不惧怕老师了,上课敢回答问题了,也不开小差了。”
学习之外,冯协还细心照顾着孩子们的生活。桐柏县位于豫鄂边区,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农田的紧缺让很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于是,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便成为冯协重点关照的对象。
“虽然她来这里的时间很短,可她一直把这些留守儿童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无论是教学中,还是在平时生活上,她都很关心照顾这些学生。”曾和冯协住在同一宿舍的二年级数学教师李倩青回忆说,“学生们有什么事情总会跑到办公室找冯老师,问这问那的,让我们这些同事既羡慕又佩服”。和冯协一起分配到程湾乡中心小学的有6名特岗教师,提起冯协,他们都是满脸的佩服和惋惜。
在五年(1)班,被冯协救下来的学生陈斌一言不发,两眼充盈着泪水。那一年,陈斌12岁,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孩子这几天一直在乡镇上的舅妈家里住。事情发生后,我一边让孩子的大姨和舅妈带着孩子到冯老师家中,一边和孩子的妈妈连夜从北京赶回来,到冯老师家中进行悼念。”在外打工的父亲陈新付感动地说,“孩子的命是冯老师给的,孩子落水,老师二话没说就下河救人,这太让我们感动了!”
就在冯协出事前的那个教师节,孩子们还对这位“知心姐姐”毫不吝啬地送上了祝福:“祝愿老师万事如意,越活越年轻!”“祝愿老师工作顺利,开心每一天!”“老师,你真漂亮,我祝福你!”……
为此,和冯协一同来到程湾乡第一中心小学任教的杜小丽,还特意送上了给冯协的祝福卡:“协,你活泼开朗,学生给你送了那么多祝福,你真幸福!”
为人友,“她是我们的好榜样”
2010年中秋节后,郑州大学新生开始军训,也正式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在新生们心中,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楷模。4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们的学姐冯协也和他们一样,在这里认真地做着每一个训练动作。现在,这个学姐的名字已深深印在了他们每个人的心里。他们在为冯协沉痛惋惜的同时,更为有这样一个英雄的学姐而感到骄傲。
虽然冯协家庭贫困,但在申请国家奖助学金时,魏南楠办公桌上高高摞起的申请书里从来没有冯协的。魏南楠很疑惑,曾多次通过班委了解,甚至直接找她谈话询问,但冯协却说:“班里贫困的学生多,尽量把机会让给他们吧。”
然而,当其他学生衣食无忧地在教室里看书时,冯协却在为生活奔波。冯协的好友张席告诉记者,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冯协经常抱着数本厚厚的英语字典奔波于各个宿舍推销出售,在风中蹲在校门口卖立体画,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在每一个假期打工赚取学费。
在生活上,冯协永远都是最俭朴的。她身材高挑,但是她的衣服却都很小,十分不合身,因为大部分都是她姐姐的衣服。女孩子爱美,可她买的润肤霜永远都是1块钱的“皮皮狗”,室友都劝她买那种十几元的润肤液,这样对皮肤会好一些,但她总是笑着说“习惯了”。 尽管自己过得艰苦,冯协却为别人考虑得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捐款都少不了她的份。宿舍里经常会有一些饮料瓶和废纸堆在角落,每次都是她收拾整理,卖给收废品的阿姨,然后把钱交给寝室长当寝费。室友生病,她送去医院跑前跑后,还常常帮室友买饭打水。
冯协上学时所在会计系的系主任张欣告诉记者,冯协是个非常爱读书、有梦想、有才华的女孩,学校图书馆是她的最爱。偶尔有人看到冯协在写小说,她总是不好意思地遮起来,但在要好的同学那里畅谈理想,谈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时,却总是神采飞扬。冯协喜欢日语,就自学日语,并到外语系旁听日语课,每次回家,她的日语课本都必定在行李中。她原本不会打字,后来,她在图书馆里借了本书,自学了五笔打字……
“过去的4年里,我是她的老师;现在,她是我的榜样,她是我们全体师生的榜样。”魏南楠的话代表着师生们的共同心声,“冯协用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这4个字的深刻含义”。
为人女,“她是我们的好女儿”
“协儿是我们的好女儿,就是走得太早了,还没来得及给她过世一周年的奶奶烧个纸、磕个头。”2010年9月26日是冯协的奶奶一周年忌日,冯协的父亲冯自谦擦着眼泪说,“协儿自小就和奶奶走得近。我为了生计,一有空就得去周边乡镇打个零工,倒是协儿和她的姐姐经常在放学后给奶奶烧饭、打水、洗脚,冬天给她暖脚,夏天给她擦身子,比我这个做儿子的还孝顺。”
2008年冬天,姐姐冯博大学临近毕业。因为父母和弟弟都在广东靠捡破烂卖钱维持生计,她便去了广东实习,家里就剩下寒假在家的冯协一个人照看80岁的奶奶。那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还发生了雪灾,家里的水缸都结冰了,井里的水到了早上会被冻得结结实实,根本抽不上来。每天晚上,冯协都要把井里的活塞拔了,到第二天早晨再安上。
家里房子年久失修,下很小的雨雪都漏水,冯协早晨6点起床到屋顶上扫雪。有时夜里下大雪,她担心积雪多了扫不动,就半夜起来扫雪。不管天气好坏,她坚持在家为奶奶烧火做饭、洗衣洗碗。那年,她的手冻得皲裂了,一碰水就针扎般地疼。
“9月23日,孩子要下葬了,我才知道自己的二娃儿没了。孩子他爹是瞒不住了才告诉我实情的。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怕我常年生病的身体经受不住打击。”母亲张国珍一提起女儿就泣不成声,“娃儿每次放学回来,都来到我床前问长问短,不断安慰我,还给我讲自己上学的事情,讲笑话逗我开心。现在娃儿走了,我要见她最后一眼,送娃儿最后一程”。
“从小学到高中,为了省路费,不论春夏秋冬,我和妹妹都是合骑一辆自行车上学。你驮我一程,我载你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妹妹考入了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可她不敢给爸妈看录取通知书,怕家里没钱供她上学。在爸妈的逼问下,她才拿了出来……妹妹上大学后,一方面勤工俭学,一方面阅读了大量书籍。她利用课余时间写小说,成为了广州一家数码科技公司的签约作者。她以笔名韩幽莫尘发表的《倾国倾君》,已经写完并在3G书城网站上发表。第二部小说已经写好了提纲,可惜她没来得及写就走了。”冯协的姐姐冯博呆呆地述说着妹妹过去的点点滴滴。
冯自谦指着家里那台摆放在茶几上的电脑告诉记者,那是冯协毕业前夕,他为了满足孩子写小说的愿望,花600元买来的二手电脑。孩子感动得直掉眼泪,说爸妈为她付出的太多了。“闺女总心疼我们为她操心受累,可她是太能吃苦了。”冯自谦似乎在自言自语地说,“闺女啊,你要是能回来,爹愿意再开上咱们的小三轮,送你到你想去的地方,哪怕只送一程也行呀!”
这便是冯协,一个为人师讲求严谨与真爱,一个为人友讲求理解与尊重,一个为人女讲求责任与奉献的女子。的确,她的生命过于短暂,然而,在21岁的青春旅途中,她奏出的是一条无怨无悔、奋进激昂的青春之歌!正如臧克家在《有的人》里说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冯协就是这样一个虽死犹生的大义女子,她用自己的行动,不仅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教师奉献之歌,更是用自己的热血描绘了天地间那一撇一捺、至尊至伟的“人”!
【杨安俊,江苏省昆山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闫益佳
21岁。
工作18天。
这三个标签,共同构筑起冯协不朽的青春之歌。这个外形柔弱的女子,用她的铁肩,担起了中华民族的大义,用她的生命,诠释了教师群体的血与爱。
2010年9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程湾乡第一中心小学刚刚参加工作18天的特岗教师冯协没有休息,她要趁周末时间,到学生家走访,利用家访多接触学生。途中,冯协路过学校附近名叫十步河的地方,突然听见呼救声,原来是自己班里的男生陈斌意外跌落河中。她毫不犹豫地跳进水中,用尽所有力气将陈斌推向了岸边,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当村民赶来将冯协救起时,她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家人欢聚团圆的中秋节。冯协的父母迎来了那一轮皓月,而这个家庭却再也无法团圆——他们再也无法唤回自己的女儿。
在她施行义举之前,她同样平凡如你我,在茫茫人海中用自己的双手建构着充满希望的生活,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间用脚步丈量自己虽不宽广却厚实无比的人生。我们无法还原她纵身跳入十步河去拯救自己的学生陈斌那一瞬间的想法,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那一刻,她心里装的全是自己的学生,唯独没有她自己。十步河的河水依旧在静静地流淌,冯协的英魂在这一方大地上被长久地传颂……
为人师,她是 决不让一名学生落后的“知心姐姐”
冯协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2010年6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下半年考取了特岗教师,8月30日刚刚到河南省桐柏县程湾乡中心小学报到上班。虽然是初来乍到的新老师,但是冯协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办事准则,她不仅爱说爱笑、乐于助人、心地善良,而且要求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决不让一名学生落后,短短的18天里,年轻的冯协已经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
家住邓河村11岁的李人杰同学告诉记者,他最喜欢冯老师的语文课。虽然他自己是个走读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每次自习课上都能看到冯老师的身影。冯老师讲课最仔细,而且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一篇课文只有全班29个人都学会了才开始讲下一课。刚开始,学生们不是很愿意,但是3节课下来以后,大家都明白了老师的苦心,那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课堂上,冯老师会公平地提问每一个人,会看着大家的眼神讲课,很温暖。以前,班内的走读生和寄宿生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闹矛盾,实行这个规矩以来,大家都变得团结了,学习也更用功了,生怕因为自己而耽误大家的学习进度。
“爸爸妈妈都在广东打工,我和爷爷奶奶一块生活。以前每周回家都感觉和他们没话可说,不想回家。后来,冯老师在给我们讲《第一次看海》时,让我们说一说各自的愿望。当时我说我想跟爸妈一块儿去看海。冯老师说,那就带上你的爷爷奶奶一块儿去,那样才最完美。也是从那天起,我开始爱回家,爱跟爷爷奶奶聊天。”11岁的寄宿生黄驰说。
性格比较内向的寄宿生雷顺意说:“每次上体育课,我们都会拉冯老师和我们一块儿玩丢沙包。全班29个学生加上冯老师,正好分两队,玩得非常开心。我以前上课怕回答问题,怕老师。冯老师和我们一起上体育课后,我发现老师也那么小孩子气,也贪玩。所以,从那一节体育课后,我再也不惧怕老师了,上课敢回答问题了,也不开小差了。”
学习之外,冯协还细心照顾着孩子们的生活。桐柏县位于豫鄂边区,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农田的紧缺让很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于是,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便成为冯协重点关照的对象。
“虽然她来这里的时间很短,可她一直把这些留守儿童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无论是教学中,还是在平时生活上,她都很关心照顾这些学生。”曾和冯协住在同一宿舍的二年级数学教师李倩青回忆说,“学生们有什么事情总会跑到办公室找冯老师,问这问那的,让我们这些同事既羡慕又佩服”。和冯协一起分配到程湾乡中心小学的有6名特岗教师,提起冯协,他们都是满脸的佩服和惋惜。
在五年(1)班,被冯协救下来的学生陈斌一言不发,两眼充盈着泪水。那一年,陈斌12岁,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孩子这几天一直在乡镇上的舅妈家里住。事情发生后,我一边让孩子的大姨和舅妈带着孩子到冯老师家中,一边和孩子的妈妈连夜从北京赶回来,到冯老师家中进行悼念。”在外打工的父亲陈新付感动地说,“孩子的命是冯老师给的,孩子落水,老师二话没说就下河救人,这太让我们感动了!”
就在冯协出事前的那个教师节,孩子们还对这位“知心姐姐”毫不吝啬地送上了祝福:“祝愿老师万事如意,越活越年轻!”“祝愿老师工作顺利,开心每一天!”“老师,你真漂亮,我祝福你!”……
为此,和冯协一同来到程湾乡第一中心小学任教的杜小丽,还特意送上了给冯协的祝福卡:“协,你活泼开朗,学生给你送了那么多祝福,你真幸福!”
为人友,“她是我们的好榜样”
2010年中秋节后,郑州大学新生开始军训,也正式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在新生们心中,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楷模。4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们的学姐冯协也和他们一样,在这里认真地做着每一个训练动作。现在,这个学姐的名字已深深印在了他们每个人的心里。他们在为冯协沉痛惋惜的同时,更为有这样一个英雄的学姐而感到骄傲。
虽然冯协家庭贫困,但在申请国家奖助学金时,魏南楠办公桌上高高摞起的申请书里从来没有冯协的。魏南楠很疑惑,曾多次通过班委了解,甚至直接找她谈话询问,但冯协却说:“班里贫困的学生多,尽量把机会让给他们吧。”
然而,当其他学生衣食无忧地在教室里看书时,冯协却在为生活奔波。冯协的好友张席告诉记者,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冯协经常抱着数本厚厚的英语字典奔波于各个宿舍推销出售,在风中蹲在校门口卖立体画,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在每一个假期打工赚取学费。
在生活上,冯协永远都是最俭朴的。她身材高挑,但是她的衣服却都很小,十分不合身,因为大部分都是她姐姐的衣服。女孩子爱美,可她买的润肤霜永远都是1块钱的“皮皮狗”,室友都劝她买那种十几元的润肤液,这样对皮肤会好一些,但她总是笑着说“习惯了”。 尽管自己过得艰苦,冯协却为别人考虑得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捐款都少不了她的份。宿舍里经常会有一些饮料瓶和废纸堆在角落,每次都是她收拾整理,卖给收废品的阿姨,然后把钱交给寝室长当寝费。室友生病,她送去医院跑前跑后,还常常帮室友买饭打水。
冯协上学时所在会计系的系主任张欣告诉记者,冯协是个非常爱读书、有梦想、有才华的女孩,学校图书馆是她的最爱。偶尔有人看到冯协在写小说,她总是不好意思地遮起来,但在要好的同学那里畅谈理想,谈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时,却总是神采飞扬。冯协喜欢日语,就自学日语,并到外语系旁听日语课,每次回家,她的日语课本都必定在行李中。她原本不会打字,后来,她在图书馆里借了本书,自学了五笔打字……
“过去的4年里,我是她的老师;现在,她是我的榜样,她是我们全体师生的榜样。”魏南楠的话代表着师生们的共同心声,“冯协用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这4个字的深刻含义”。
为人女,“她是我们的好女儿”
“协儿是我们的好女儿,就是走得太早了,还没来得及给她过世一周年的奶奶烧个纸、磕个头。”2010年9月26日是冯协的奶奶一周年忌日,冯协的父亲冯自谦擦着眼泪说,“协儿自小就和奶奶走得近。我为了生计,一有空就得去周边乡镇打个零工,倒是协儿和她的姐姐经常在放学后给奶奶烧饭、打水、洗脚,冬天给她暖脚,夏天给她擦身子,比我这个做儿子的还孝顺。”
2008年冬天,姐姐冯博大学临近毕业。因为父母和弟弟都在广东靠捡破烂卖钱维持生计,她便去了广东实习,家里就剩下寒假在家的冯协一个人照看80岁的奶奶。那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还发生了雪灾,家里的水缸都结冰了,井里的水到了早上会被冻得结结实实,根本抽不上来。每天晚上,冯协都要把井里的活塞拔了,到第二天早晨再安上。
家里房子年久失修,下很小的雨雪都漏水,冯协早晨6点起床到屋顶上扫雪。有时夜里下大雪,她担心积雪多了扫不动,就半夜起来扫雪。不管天气好坏,她坚持在家为奶奶烧火做饭、洗衣洗碗。那年,她的手冻得皲裂了,一碰水就针扎般地疼。
“9月23日,孩子要下葬了,我才知道自己的二娃儿没了。孩子他爹是瞒不住了才告诉我实情的。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怕我常年生病的身体经受不住打击。”母亲张国珍一提起女儿就泣不成声,“娃儿每次放学回来,都来到我床前问长问短,不断安慰我,还给我讲自己上学的事情,讲笑话逗我开心。现在娃儿走了,我要见她最后一眼,送娃儿最后一程”。
“从小学到高中,为了省路费,不论春夏秋冬,我和妹妹都是合骑一辆自行车上学。你驮我一程,我载你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妹妹考入了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可她不敢给爸妈看录取通知书,怕家里没钱供她上学。在爸妈的逼问下,她才拿了出来……妹妹上大学后,一方面勤工俭学,一方面阅读了大量书籍。她利用课余时间写小说,成为了广州一家数码科技公司的签约作者。她以笔名韩幽莫尘发表的《倾国倾君》,已经写完并在3G书城网站上发表。第二部小说已经写好了提纲,可惜她没来得及写就走了。”冯协的姐姐冯博呆呆地述说着妹妹过去的点点滴滴。
冯自谦指着家里那台摆放在茶几上的电脑告诉记者,那是冯协毕业前夕,他为了满足孩子写小说的愿望,花600元买来的二手电脑。孩子感动得直掉眼泪,说爸妈为她付出的太多了。“闺女总心疼我们为她操心受累,可她是太能吃苦了。”冯自谦似乎在自言自语地说,“闺女啊,你要是能回来,爹愿意再开上咱们的小三轮,送你到你想去的地方,哪怕只送一程也行呀!”
这便是冯协,一个为人师讲求严谨与真爱,一个为人友讲求理解与尊重,一个为人女讲求责任与奉献的女子。的确,她的生命过于短暂,然而,在21岁的青春旅途中,她奏出的是一条无怨无悔、奋进激昂的青春之歌!正如臧克家在《有的人》里说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冯协就是这样一个虽死犹生的大义女子,她用自己的行动,不仅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教师奉献之歌,更是用自己的热血描绘了天地间那一撇一捺、至尊至伟的“人”!
【杨安俊,江苏省昆山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