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农村中学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的车轮碾过1995,转眼就来到2012。短短的十几年,对于95后来说,他们已长大,并且跨入中学。生活在经济大潮下的这一代人,他们的中学生活与80、90后相比,有很多变化。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已看不到昔日农村孩子身上的特性。
   这些农村中学生比以往中学生的变化。可以归纳一下几点;
   第一、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
   由"苦学"变成"适学",所谓"适学"就是适时而学,课堂上也听讲,感觉也会了,课下作业适当的做——即会的做不会的"就让它不会去吧"。这必然导致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拿到试卷后也痛惜一阵,努力一会儿,没多长时间就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理直气壮地忘记,开始轻松依旧,"适学"依然。当然也不乏刻苦学习的学生,但这样的学生太少了,大多数学生不吃苦。
   这个变化——"缺乏吃苦精神"是当代95后农村中学生学习中最大的缺点,在大多孩子身上存在。
   第二、学习目的发生了变化。
   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或大学不再是他们唯一学习目的。由于初中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程度不一;高中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入学率不断提高,学生整体成绩较以前有所下降。中等生学生队伍壮大,这一部分人数占第一的学生很有自知之明,考上理想的高中圆自己的大学之梦的理想已淡化,即便考上高中的学生,也觉得"好大学没希望,贵大学上不起,一般大学就业率太低","君不见找工作大军从大学中来""满大街的大学生那么多又不缺我一个"自嘲着把自己的毕业出路定位为打工。少数成绩差的直接坦言"在这混个人缘,以后朋友多"。即便是有希望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也对学习考上大学后的前途问题充满疑虑,学生的这种变化可以说与社会现状有直接联系。
   第三、学生综合素养较以前提高。
   这应该是得力于近几年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现在的学生个个是辩才,说话一套套的,什么"网语"、"缩语"、"行语"常让老师琢磨半天;演讲比赛、篮球比赛、节日晚会、校园报刊等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就连不拘言笑的校长也感叹"素质啊这就是素质",只不过最后有唉叹了一声,也许是想到以往学生缺乏这种活力,也许是想到这些学生的成绩不如以往的学生好。
   第四、对自我的关注和人际交往的重视。
   因为这几年农民的收入增加,再加上这一代人家中兄弟姐妹少,家境比以前要好很多,即便有家境相对困难的,也不至于一天吃不起三顿饭,衣服穿的不像样。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外在形象特别关注,这种关注花费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多多少少影响些学习。我曾经关注了两位女生,发型平均一星期变两次,着装变化每星期平均三次;学生在教室梳头照镜子,当然是课间,平时’皱纹多了"、"又胖了"、"这个衣服好看不"更是下课后的常用语。注意力都去关注这些了,对学习的注意力当然减少了。也不乏不关注穿着的,但那只是极少数孩子。班级里大部分学生的打扮,基本分不出来谁来自农村谁来自城镇,有时我看到一些文章上对农村学生的描写:"衣服是自己的妈妈缝,布鞋是妈妈亲手做,一身土里土气",如果是写这些95后,肯定是抄袭了八十年代的文章,现在的农村孩子哪里还土,有的可以称上洋了。
   个性较强、性格活泼,同学相处没有了以前的拘谨,相互之间说笑玩闹很是融洽。什么班级QQ群、年级QQ群、动不动好友上百甚至几百个。当然谈恋爱的也不少。
   第五、孤独感强、心理负担重。
   这一代农村孩子是伴随着经济大潮长大的,父母长期离家对他们来说已是平常。家长把给孩子足够的花销当成对孩子的爱,这种"爱"使孩子有很强的孤独感。比如我班内就有两名女学生,每当回家日子来临时,其他的同学都欢呼雀跃,她们两个却是黯然神伤,因为她们的的家人都去打工,家里没人,回去只能去爷爷奶奶家或是伯伯叔叔家,甚至邻居家,虽说这些人待自己不错,可总觉得别扭,内心时常感到孤单,很想念父母。但是却见不到。有的农村学生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管教孩子方式简单,非打即骂,孩子有什么心事也不愿说,只能在心里压着,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没能好好沟通,有的对父母有些许怨意,又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的,不该这样,心里很矛盾、很痛苦。也有的家长一味的埋怨孩子上学花钱多,自己挣钱么多不易;不体谅父母的孩子,会负气说自己不上了,甚至付诸行动,让家长不知如何是好;体谅父母的孩子内心往往有负罪感,觉得自己每天坐在教室里就是一种罪过,一旦成绩不理想,会有很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做出过激的事。
   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家庭方面既没有机会去了解,也得不到很好疏导。在教师方面讲道理、摆事例、苦口婆心的劝导,又不能完全疏导他们,何况纷繁的世界,万事万物岂能都是能解释清楚的,更何况学生的内心教师岂能全部了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村中学生的成长现状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作为一名教师要认清这种现状,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现状。面对学生的"适学"适时敲响警钟;面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妨去正视;面对学生的靓丽潇洒,不妨去赞扬一下;面对学生内心孤独感,不妨多安慰、多疏导,区别对待、尽力而为。
   记得一次校长讲话时说:"我们就是给老百姓看孩子的,我们要把人家的孩子看好"。我觉得这个"好"不单是人平安无事,成绩节节上升,更是让孩子懂礼貌、知事理、有自信、有韧劲儿、有拼劲儿。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转"差"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老师,有时确实令人束手无策,以至无奈放弃。这样一来,不但会直 接阻碍班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会使那些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中等生受到影响。班主任如果放弃了学困生,那么他的教育将是不负责 任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应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头戏。   从目前学困生的现状来看,导致其变"差"的原因主要是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家庭心理因素
期刊
十几年来,我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教学的不同阶段和体育课的不同类型,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分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确定分组教学的依据   确定教学分组的总依据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凡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分组方法,均可采用。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在确定教学分组时,应考虑: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课的组织和安排;   (三)
期刊
苦口的良药虽苦只要能送至腹中就能治病,想要送入腹中,就需要进行外部包装,美化“苦”达到医人。批评教育犹如“苦口的良药”,把批评变成“美话”,让内心受到共鸣,从而达到效果   当前的教育让班主任工作陷入两难,一方面面对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面对教育政策人性化。班主任 “合法教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显得无策。曾经有一名人说过“人的一生总是在批评中成长,没有批评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内心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几千年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社会形态的交替可以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社会秩序等人为因素是不可跨千年的。建国50多年来,民族地区存在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办学效益低的现状仍然是凉山民族教育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由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处理好师生关系,解放思想,冲破禁锢,通过努力,最后使民族地区真正步入现代文明,这就要求民族地
期刊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格式规范化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因此,小学生作业格式应加以规范化。目前,小学生作业大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书写工具、书写格式、字迹不规范。有的同学虽然也按要求使用规定黑色的笔答题,但在写错的地方却用涂改液涂抹,然后又用黑色笔在
期刊
"问题学生"是相对优生而言的,简单地说,"问题学生"就是在学习、思想表现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也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是可以转变的,他们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是教师、家长、学校、社会众所期盼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待"问题学生"不仅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用"五心"造就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广大学生的健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这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但也不能忽视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创新人才。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