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城市形象从正负两方面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经济发展反过来要求不断推动城市形象的提升,以满足自身吸引生产要素流动的要求。开县地处渝东北,是“万开云”板块的重要支撑,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快提升开县城市形象,对于打造渝东北重要经济增长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开县城市形象 经济发展 思考
一、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联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城市和地区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其经济发展必定会纳入社会分工体系之中。一个城市有没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其自身的竞争力和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打造好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
(一)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的重要元素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教授凯文·莱恩·凯勒在《战略品牌与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者一个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品牌就是形象,就是一个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口碑。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资金、技术的竞争。在交通信息发达手段的今天,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人文环境好,创新能力强,产业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哪个城市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形象体现的是对一个城市的整体评价,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城市形象是经济发展重要推手
城市形象对经济发展到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巨大的“虹吸”效应。如前所述,城市形象好,就会对人才、技术、资金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夯实城市财政基础,推动公共事业发展,将城市发展导入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引发招商难、创业难、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经济发展的难度。
(三)城市形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增强民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自身发展的预期指数,最大限度降低对经济发展的干扰因素。经济发展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博得外界对一个城市的良好评价,增强城市在竞争中的软实力,促进城市的贸易、投资、旅游,吸纳更多的人才聚集,创业,居住,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进而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城市形象是开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开县是渝东北的重要经济板块,是长江上游重要节点的地景式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要把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转化成比较优势、经济优势、环境优势,长远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突出抓好城市形象建设。
(一)城市形象是开县的“颜值”
对开县来说,开县有四个“大”:人口大县、移民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处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扼守三峡库区上游,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万开云”特色产业板块,是渝东北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极。开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美丽开州”,提升城市形象是建设美丽开州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以开县旅游资源为例,在各地争上旅游项目、争抢游客的背景下,开县的汉丰湖、雪宝山、刘伯承纪念馆等一大批资源优势能否扩大为旅游优势,很大程度上靠提升自身城市形象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虽然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为开县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这些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并不自动转化为发展优势,而要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到开县来,必须先行着力提升开县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开县的“颜值”,决定着外界对开县的第一印象,也决定着开县的魅力和吸引力。无论站在“万开云”板块还是站在开县自身看,提升开县城市形象将是长期任务。
(二)城市形象直接关系到开县居民的幸福度
城市的特点是密集,企业集中。城市不仅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更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居住在开县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开县的魅力,提高居民在开县生活的舒适度。
这些年来,开县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衣食住行、居民生活、卫生环境等,影响城市形象的因素也会增加。如果任其无序发展,那么城市马路再宽也要拥挤,城市再好,也要被垃圾污染,最终会损坏开县的整体形象。
(三)城市形象是开县产业发展的“招牌”
如前所述,一个好的城市形象,不仅对人才、技术和资金具有吸引力,更对产业发展具有吸引力。近年来,开县先后建成白鹤工业园区、赵家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为产业聚集搭建起良好平台。但是站在开县乃至“万开云”来看,或者站在长江经济带的角度看,开县经济的短板仍然十分明显, 经济总量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二元结构明显,尤其是适合本地发展的无污染、附加值高的信息产业等高端产业少,开县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同一级别的区域经济中的特色和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
作为开县产业发展的“招牌”,在注重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开县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为城市形象不断注入新元素,让城市形象为开县产业发展铺路,为开县产品代言,打造集产品、文化、自然于一体的开县城市形象。
三、提升开县城市形象的途径
开县作为搬迁城市,在城市形象建设上集新旧两种经验于一体,探索出不少新办法,新路子,但是就目前来看,仍然需要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宏观统筹
提升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涉及到城市的内在涵养,必须加强协调统筹,围绕建设“美丽开州”这个主题,以“美丽开州”为主线,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有机纳入这篇大文章中,从宏观规划,到城市管理,再到市民素质、对外宣传,分清主次,分清层次,上下配合,互联互通,有机衔接,而不是条块分割,互不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宏观统筹要有眼光,放眼长远,站在长江经济带和“万开云”高度来审视开县的城市形象,打破部门界限、利益分割,找准城市形象短板,突出自身特色,一体谋划,一体实施,着力打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
(二)强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维护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开县的城市管理应该在解决“粗放式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从地上到地下,从桥梁到路灯,从园林到绿化,每一项工作实行精准的人员定岗、定责,明确工作标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快提高城管人员素质。针对目前人员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实行不同的培训计划,不仅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更要培养他们的业务能力,尤其是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实行“柔性执法”。对城管队伍来说,不应该过分强调“作风过硬”,因为城管执法的对象是普通市民,过分强调“过硬”有损于城市管理部门的形象,反过来又影响到城市管理部门行政能力的实施。应该突出“柔性执法”,以劝解和疏导为主,强制手段为辅,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提升市民素质
一个城市的形象好坏,关键是靠广大市民共同来维护。市民素质的提升,为城市形象提供坚实基础,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反过来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因此,在城市形象建设上,必须破除重外在轻内在的倾向,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长远,抓好市民素质这一基础性工程。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对市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目前的宣传形式不仅单调,而且与群众的距离远,使得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应当城市管理部门、宣传部门、文化部门、规划部门等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大宣传格局,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增强宣传的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要利用好社区这个宣传阵地,把相关法律法规融入群众性活动中,增强广大市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得感,提高宣传的实效性。三是可以通过征文比赛、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加强广大市民对城市形象建设的参与度,增强市民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
[2]李伊娜.中国城市形象片的变迁与发展研究[N].《兰州大学》学报 ,2010年(6)
[3]刁晓蕾.品牌联合策略下的城市品牌传播模式探析——威海城市品牌传播的战略选择[J].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1(12)
关键词:开县城市形象 经济发展 思考
一、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联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城市和地区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其经济发展必定会纳入社会分工体系之中。一个城市有没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其自身的竞争力和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打造好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
(一)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的重要元素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教授凯文·莱恩·凯勒在《战略品牌与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者一个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品牌就是形象,就是一个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口碑。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资金、技术的竞争。在交通信息发达手段的今天,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人文环境好,创新能力强,产业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哪个城市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形象体现的是对一个城市的整体评价,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城市形象是经济发展重要推手
城市形象对经济发展到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巨大的“虹吸”效应。如前所述,城市形象好,就会对人才、技术、资金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夯实城市财政基础,推动公共事业发展,将城市发展导入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引发招商难、创业难、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经济发展的难度。
(三)城市形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增强民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自身发展的预期指数,最大限度降低对经济发展的干扰因素。经济发展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博得外界对一个城市的良好评价,增强城市在竞争中的软实力,促进城市的贸易、投资、旅游,吸纳更多的人才聚集,创业,居住,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进而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城市形象是开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开县是渝东北的重要经济板块,是长江上游重要节点的地景式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要把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转化成比较优势、经济优势、环境优势,长远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突出抓好城市形象建设。
(一)城市形象是开县的“颜值”
对开县来说,开县有四个“大”:人口大县、移民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处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扼守三峡库区上游,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万开云”特色产业板块,是渝东北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极。开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美丽开州”,提升城市形象是建设美丽开州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以开县旅游资源为例,在各地争上旅游项目、争抢游客的背景下,开县的汉丰湖、雪宝山、刘伯承纪念馆等一大批资源优势能否扩大为旅游优势,很大程度上靠提升自身城市形象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虽然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为开县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这些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并不自动转化为发展优势,而要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到开县来,必须先行着力提升开县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开县的“颜值”,决定着外界对开县的第一印象,也决定着开县的魅力和吸引力。无论站在“万开云”板块还是站在开县自身看,提升开县城市形象将是长期任务。
(二)城市形象直接关系到开县居民的幸福度
城市的特点是密集,企业集中。城市不仅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更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居住在开县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开县的魅力,提高居民在开县生活的舒适度。
这些年来,开县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衣食住行、居民生活、卫生环境等,影响城市形象的因素也会增加。如果任其无序发展,那么城市马路再宽也要拥挤,城市再好,也要被垃圾污染,最终会损坏开县的整体形象。
(三)城市形象是开县产业发展的“招牌”
如前所述,一个好的城市形象,不仅对人才、技术和资金具有吸引力,更对产业发展具有吸引力。近年来,开县先后建成白鹤工业园区、赵家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为产业聚集搭建起良好平台。但是站在开县乃至“万开云”来看,或者站在长江经济带的角度看,开县经济的短板仍然十分明显, 经济总量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二元结构明显,尤其是适合本地发展的无污染、附加值高的信息产业等高端产业少,开县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同一级别的区域经济中的特色和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
作为开县产业发展的“招牌”,在注重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开县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为城市形象不断注入新元素,让城市形象为开县产业发展铺路,为开县产品代言,打造集产品、文化、自然于一体的开县城市形象。
三、提升开县城市形象的途径
开县作为搬迁城市,在城市形象建设上集新旧两种经验于一体,探索出不少新办法,新路子,但是就目前来看,仍然需要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宏观统筹
提升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涉及到城市的内在涵养,必须加强协调统筹,围绕建设“美丽开州”这个主题,以“美丽开州”为主线,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有机纳入这篇大文章中,从宏观规划,到城市管理,再到市民素质、对外宣传,分清主次,分清层次,上下配合,互联互通,有机衔接,而不是条块分割,互不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宏观统筹要有眼光,放眼长远,站在长江经济带和“万开云”高度来审视开县的城市形象,打破部门界限、利益分割,找准城市形象短板,突出自身特色,一体谋划,一体实施,着力打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
(二)强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维护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开县的城市管理应该在解决“粗放式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从地上到地下,从桥梁到路灯,从园林到绿化,每一项工作实行精准的人员定岗、定责,明确工作标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快提高城管人员素质。针对目前人员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实行不同的培训计划,不仅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更要培养他们的业务能力,尤其是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实行“柔性执法”。对城管队伍来说,不应该过分强调“作风过硬”,因为城管执法的对象是普通市民,过分强调“过硬”有损于城市管理部门的形象,反过来又影响到城市管理部门行政能力的实施。应该突出“柔性执法”,以劝解和疏导为主,强制手段为辅,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提升市民素质
一个城市的形象好坏,关键是靠广大市民共同来维护。市民素质的提升,为城市形象提供坚实基础,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反过来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因此,在城市形象建设上,必须破除重外在轻内在的倾向,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长远,抓好市民素质这一基础性工程。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对市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目前的宣传形式不仅单调,而且与群众的距离远,使得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应当城市管理部门、宣传部门、文化部门、规划部门等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大宣传格局,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增强宣传的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要利用好社区这个宣传阵地,把相关法律法规融入群众性活动中,增强广大市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得感,提高宣传的实效性。三是可以通过征文比赛、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加强广大市民对城市形象建设的参与度,增强市民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
[2]李伊娜.中国城市形象片的变迁与发展研究[N].《兰州大学》学报 ,2010年(6)
[3]刁晓蕾.品牌联合策略下的城市品牌传播模式探析——威海城市品牌传播的战略选择[J].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