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暖气、空调的古人,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呢?他们会踏雪寻梅、寒江垂钓、围炉饮酒……很是风雅呢!
何必见戴
魏晋名士王羲之有“书圣”之称,育七子一女在书法上均有所造诣且各有所长。后世人将他们的书法与其父王羲之比较,总结道: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如果说“得其源”的王献之在书法上最得羲之精髓,那么“得其势”的王徽之则是在风度上与羲之最为相近。
《晋书》本传谓王徽之有魏晋风度:性卓荦不羁、任诞放浪、不拘形迹而弃官归隐。他的风度在我们熟悉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典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刘义庆《世说新语·任戴诞》载道: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字徽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王羲之第五子。戴逵,字安道,徽之友人,东晋名士,隐居剡县,精于雕塑、绘画、音乐,《晋书隐逸传》评其:“性高洁,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世说新语》中“雪夜访戴”的大概意思是说: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日夜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下望去,一片洁白,于是起身,漫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起了友人戴逵,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戴逵所在的剡县。经过一夜方才赶到戴家,但过家门而不入,折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对王子猷来说,只要乘“兴”与“兴”尽了,见不见戴安道已经不重要了。这种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致和兴趣行事,不遵循常规的行为,体现了当时魏晋时期率真、至情至性、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为后世士人所推崇
更有痴似相公者
寒冬腊月,大雪连着下了三天,西湖上不但人影没有,就是鸟儿也不见了,万籁俱寂的时候,张岱想要去湖中的亭子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张岱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九个字,以天地视觉看万物,蔓延其阔大深沉之势。这类似现代人在飞机上看地上的景物,房子如火柴盒,人如蝼蚁一样。论描绘天地和人生的大寂寥,唐代的柳宗元一首《江雪》最有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还有苏轼的《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只是寂寥清净,那就太寂寞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让人意外的是,张岱到了亭子上竟然发现有人先于他在此赏雪,最妙的是还有酒,有火,“酒炉正沸”,整个世界霎时就有了生机、活了过来。张岱大喜过望,对方也是如此,人生何处不相逢,不饮酒几杯,如何对得住这人间的一场莫大缘分,又岂不是辜负了这天地的胜景?
可惜的是萍水相逢,两个人只是路过此地而已,恰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是谓:人生无常,寂寞如雪。
细写茶经煮香雪
天上掉下来的水,古人称为“天泉”,比如,雨水,比如,雪水。这个称谓现在听起来可真是不得了。
白居易说: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辛弃疾说:
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
谢宗可说: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及小姐太太一干人等到妙玉所在的栊翠庵喝茶。妙玉遇上贾府里至高无上的当家人,也要放下架子的,忙去烹了茶,用了极其讲究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捧与贾母。茶当然是好茶,是极投贾母脾气的老君眉,连泡茶的水也不一般——旧年蠲的雨水。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的体己茶就是雪水煮出来的,茶具是更为稀罕的古玩奇珍,宝玉用的便是妙玉平时喝茶的绿玉斗。只是这三位并不识得妙玉冷漠外表下的如火热情和那一杯清香茶饮,连冰雪聪明的黛玉亦天真地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而遭了妙玉的冷笑,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我们仿佛见到姑苏城外静穆古寺之中的香雪海,孤高自傲的妙玉正顶着寒风,用她那只鬼脸青的花瓮精心收集一朵朵梅花上的积雪。花與雪中的情思贮藏了一瓮,埋在地下的梅花雪间,随着一缕缕茶香缓缓释放出来,惜怡红公子哪里识得槛外人的真正心事。这彷徨于俗世之外的妙玉,不也在情天恨海里艰难泅渡么?
编辑/徐 展
何必见戴
魏晋名士王羲之有“书圣”之称,育七子一女在书法上均有所造诣且各有所长。后世人将他们的书法与其父王羲之比较,总结道: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如果说“得其源”的王献之在书法上最得羲之精髓,那么“得其势”的王徽之则是在风度上与羲之最为相近。
《晋书》本传谓王徽之有魏晋风度:性卓荦不羁、任诞放浪、不拘形迹而弃官归隐。他的风度在我们熟悉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典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刘义庆《世说新语·任戴诞》载道: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字徽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王羲之第五子。戴逵,字安道,徽之友人,东晋名士,隐居剡县,精于雕塑、绘画、音乐,《晋书隐逸传》评其:“性高洁,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世说新语》中“雪夜访戴”的大概意思是说: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日夜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下望去,一片洁白,于是起身,漫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起了友人戴逵,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戴逵所在的剡县。经过一夜方才赶到戴家,但过家门而不入,折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对王子猷来说,只要乘“兴”与“兴”尽了,见不见戴安道已经不重要了。这种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致和兴趣行事,不遵循常规的行为,体现了当时魏晋时期率真、至情至性、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为后世士人所推崇
更有痴似相公者
寒冬腊月,大雪连着下了三天,西湖上不但人影没有,就是鸟儿也不见了,万籁俱寂的时候,张岱想要去湖中的亭子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张岱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九个字,以天地视觉看万物,蔓延其阔大深沉之势。这类似现代人在飞机上看地上的景物,房子如火柴盒,人如蝼蚁一样。论描绘天地和人生的大寂寥,唐代的柳宗元一首《江雪》最有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还有苏轼的《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只是寂寥清净,那就太寂寞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让人意外的是,张岱到了亭子上竟然发现有人先于他在此赏雪,最妙的是还有酒,有火,“酒炉正沸”,整个世界霎时就有了生机、活了过来。张岱大喜过望,对方也是如此,人生何处不相逢,不饮酒几杯,如何对得住这人间的一场莫大缘分,又岂不是辜负了这天地的胜景?
可惜的是萍水相逢,两个人只是路过此地而已,恰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是谓:人生无常,寂寞如雪。
细写茶经煮香雪
天上掉下来的水,古人称为“天泉”,比如,雨水,比如,雪水。这个称谓现在听起来可真是不得了。
白居易说: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辛弃疾说:
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
谢宗可说: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及小姐太太一干人等到妙玉所在的栊翠庵喝茶。妙玉遇上贾府里至高无上的当家人,也要放下架子的,忙去烹了茶,用了极其讲究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捧与贾母。茶当然是好茶,是极投贾母脾气的老君眉,连泡茶的水也不一般——旧年蠲的雨水。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的体己茶就是雪水煮出来的,茶具是更为稀罕的古玩奇珍,宝玉用的便是妙玉平时喝茶的绿玉斗。只是这三位并不识得妙玉冷漠外表下的如火热情和那一杯清香茶饮,连冰雪聪明的黛玉亦天真地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而遭了妙玉的冷笑,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我们仿佛见到姑苏城外静穆古寺之中的香雪海,孤高自傲的妙玉正顶着寒风,用她那只鬼脸青的花瓮精心收集一朵朵梅花上的积雪。花與雪中的情思贮藏了一瓮,埋在地下的梅花雪间,随着一缕缕茶香缓缓释放出来,惜怡红公子哪里识得槛外人的真正心事。这彷徨于俗世之外的妙玉,不也在情天恨海里艰难泅渡么?
编辑/徐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