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问题是历年两会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就特别提到,“我认为政府工作的中心就是民生。”在新华网、人民网关于今年两会的热点调查中也可以发现,促进就业、稳定物价、房地产市场调控、教育公平、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的话题位居前列。今年的两会,对民生大计进行新的谋划和布局,将成为今年两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看点一:就业
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進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进入关键时期,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凸显。去年以来,部分地区频现“用工荒”,其根源就在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错配”,同时企业用工能力又与劳动力找工需求出现“错配”。
在2月初,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首部国家级促进就业专项规划了明确“十二五”时期的就业目标,为下一阶段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央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此番言论为今年政府的民生工作定下了基调,也向各界传递出就业优先的新信号。
中央一系列关于就业的措施和表态自然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来自劳动力大省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就表示,去年以来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对就业还是挺担心的。中央重视就业问题,心里踏实多了。
事实上,“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为25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因此,“十二五”时期的就业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谈到:“我们企业属于有上万职工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工人真不好招,工资更是不断在涨。可社会上也确实同时存在就业难问题,好些大学生找不到中意的工作。”
在中国经济进入到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阶段,如何解决好由此带来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还需要各位代表委员在今年两会上献计献策。
看点二:物价
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8%,是拉高CPI的主要因素。
尽管当前业内普遍认为,相比去年,今年我国物价上行压力放缓,但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应警惕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再次注入流动性,给我国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此外,国内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等也给物价走势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今年我国物价走势如何,如何稳定物价水平,将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速为8.5%,CPI涨幅在3%左右。与去年5.4%的涨幅相比,3%左右的涨幅,无疑意味着今年物价上行压力减轻。他同时指出,今年国内外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房地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贺铿日前表示,今年我国物价总水平会趋稳,不大可能降,但会比2011年缓和一点。
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要深化电力、成品油和水资源价格改革。这将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但短期内也会给物价带来一定压力。
民建中央则在提案中针对稳定物价水平提出,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传导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抵御输入性通胀的能力;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缓解国际游资对国内物价的压力等三方面的建议。
看点三:房地产市场调控
2012年伊始,关于房地产调控是否会放松的讨论就不绝于耳,这也间接说明了此轮房地产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事实上,自2011年1月26日“新国八条”出台后,楼市就开始震荡,接近去年年底时,调控效果日益显现。楼市成交低迷,投资投机性需求被逐步挤出市场;房价停涨,一些城市房价下跌趋势从远郊区县向中心城区蔓延;土地市场萎靡,土地流拍现象屡屡出现。
尽管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房价合理回归的基础仍不牢固。当前房地产调控处在关乎成败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调控政策有所放松,蛰伏近两年的房价很可能会快速反弹。这既不利于巩固已经取得的调控成果和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令政府的公信力受损。
2011年下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中央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有任何形式的放松。
2012年,“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主基调不会变,同时调控方式将进一步细化。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指出,政府今年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提法更加精细化和扩大化。在房价方面,去年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今年则是“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在保障房方面,去年主要讲的是扩大规模,今年则是做好保障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房产税作为一种长期的经济税收政策,能量化地调节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使调控更加细化。此外,还能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加大地方政府对调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看点四:公共文化服务
去年以来,我国文化领域可谓亮点频现,继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后,近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又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总结分析来看,关于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论述使得“民生”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大。 该份纲要提出,要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前期召开的地方两会来看,有关文化惠民的提案议案成为其中的热点。如,湖南呼吁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立法,该议案提出,为公共文化服务立法立规、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针对建设发展中的六大热点话题召开了六场专题会议,有100多位代表对其中之一的“贴近市民需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审议。
据了解,一份来自农工党中央的书面提案专门提出,应在政府主导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进文化服务方式创新。
专家提醒,公共文化服务应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倾斜,尤其要注意满足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与“三农”亦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之一。
看点五:教育
教育问题是各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在人民网关于教育问题的两会热点调查中,网民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择校费、赞助费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目前来看,今年两会围绕教育问题的讨论将会集中在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及提升教育质量两方面。
去年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专门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上指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有的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城镇‘大班额’问题比较严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不少困难。‘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
归根结底,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依然严重,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成为政府和各界群众的心头之盼。今年的两会,各位代表委员将就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从两会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内涵”成为今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词。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也将成为一大看点。
实际上,在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键一年的2012年,教育部就补齐教育质量“短板”做出了重要安排,一些细节值得关注:启动研制基础教育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本科教学工程”。
目前,教育支出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而来自相关部门的诸多举措都表明,教育问题将在今年的两会上掀起讨论的高潮。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表示,将不折不饶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让教育之春尽早来临!
看点六:医疗
“如果问老百姓最关注什么,医疗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说。医疗问题作为各界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也将毫不例外地成为今年两会的民生热点。
自2009年以来的三年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最短的时间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然而,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医院,医疗机构总体资源匮乏、技术薄弱、设备陈旧。
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和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方面来重点突破。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表示,医改过程牵涉很多方面的利益。在处理这种极其复杂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据了解,2012年将是医改承前启后、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我们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孙志刚说,“特别是医改已经步入深水区,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改革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和决心,持续不断地把改革推向深入。”
看点七:食品安全
近年来,国家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管、检验檢测、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使食品安全水平整体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据了解,民革、农工党、九三学社等多个民主党派,已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提案。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对经营食品的业户建立专门的“户籍档案”,从经营资格、经营行为、人员组成、产品构成等方面严格规范入档。实行严格的“可溯监管模式”。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实行追根溯源。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随着食品产业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而且污染环境的物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造成食品中致病因素不断变化。我国应加强危险性评估、食品毒理学等相关基础项目的建设,加强居民膳食调查、暴露量评估及关键检验技术等项目的研究,不断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检测网,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危险性评估信息资料共享平台,以迅速提高风险分析水平,并及时调整修订食品安全标准,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九三学社中央则在提案中建议,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解决“人”的问题。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投入,解决“钱”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解决“查”的问题。完善三级检测网络,尤其是产地检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解决“追”的问题。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解决“防”的问题。 (据新华网)
链接
温家宝:真正使经济发展惠及民生
今年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为7.5%,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为了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使经济发展能惠及民生。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是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是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对于这一调整,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表示,是为了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相衔接。他坦言,由于欧债危机、外部市场萎缩,中国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但我们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
“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走上一条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道路上来,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惠及民生。”温家宝说。
他表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7.5%并不算低。而且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同样的增长速度能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能够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的目标。
他同时强调,中国经济能够克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真正走上一条注重质量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所追求的目标是可持续增长,不只是十年甚至二十年比较快速的增长;适当放慢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夯实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这也是对世界经济负责任的做法。
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这一表述意味深远,既包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包含了惠民生、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的目标追求。
有专家表示,今年将增速目标调低,同时对质量的要求调高,这“一低一高”之间,体现了政府推動经济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也预示了今年各项经济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表示,2012年的方针是“稳中求进”,“进”指的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一是要优化结构,使之更加协调。二是要节能减排,要加强环境保护。三是要致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持续动力源泉,正是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高质量的增长,也正是惠及民生的增长。在14日的记者会上,温家宝勾勒出了政府民生政策的“路线图”。
温家宝说,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政府还将要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第三件事情,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第四件事情,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第五件事情,我们已经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
温家宝说,关于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我想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使城乡居民的收入能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第二,调节收入分配。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的收入,要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四,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总理提到的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让人振奋,一方面表明政府对收入分配问题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表明了政府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为了让经济更健康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更多人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据《经济参考报》)
看点一:就业
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進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进入关键时期,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凸显。去年以来,部分地区频现“用工荒”,其根源就在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错配”,同时企业用工能力又与劳动力找工需求出现“错配”。
在2月初,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首部国家级促进就业专项规划了明确“十二五”时期的就业目标,为下一阶段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央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此番言论为今年政府的民生工作定下了基调,也向各界传递出就业优先的新信号。
中央一系列关于就业的措施和表态自然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来自劳动力大省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就表示,去年以来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对就业还是挺担心的。中央重视就业问题,心里踏实多了。
事实上,“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为25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因此,“十二五”时期的就业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谈到:“我们企业属于有上万职工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工人真不好招,工资更是不断在涨。可社会上也确实同时存在就业难问题,好些大学生找不到中意的工作。”
在中国经济进入到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阶段,如何解决好由此带来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还需要各位代表委员在今年两会上献计献策。
看点二:物价
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8%,是拉高CPI的主要因素。
尽管当前业内普遍认为,相比去年,今年我国物价上行压力放缓,但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应警惕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再次注入流动性,给我国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此外,国内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等也给物价走势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今年我国物价走势如何,如何稳定物价水平,将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速为8.5%,CPI涨幅在3%左右。与去年5.4%的涨幅相比,3%左右的涨幅,无疑意味着今年物价上行压力减轻。他同时指出,今年国内外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房地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贺铿日前表示,今年我国物价总水平会趋稳,不大可能降,但会比2011年缓和一点。
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要深化电力、成品油和水资源价格改革。这将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但短期内也会给物价带来一定压力。
民建中央则在提案中针对稳定物价水平提出,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传导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抵御输入性通胀的能力;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缓解国际游资对国内物价的压力等三方面的建议。
看点三:房地产市场调控
2012年伊始,关于房地产调控是否会放松的讨论就不绝于耳,这也间接说明了此轮房地产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事实上,自2011年1月26日“新国八条”出台后,楼市就开始震荡,接近去年年底时,调控效果日益显现。楼市成交低迷,投资投机性需求被逐步挤出市场;房价停涨,一些城市房价下跌趋势从远郊区县向中心城区蔓延;土地市场萎靡,土地流拍现象屡屡出现。
尽管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房价合理回归的基础仍不牢固。当前房地产调控处在关乎成败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调控政策有所放松,蛰伏近两年的房价很可能会快速反弹。这既不利于巩固已经取得的调控成果和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令政府的公信力受损。
2011年下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中央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有任何形式的放松。
2012年,“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主基调不会变,同时调控方式将进一步细化。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指出,政府今年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提法更加精细化和扩大化。在房价方面,去年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今年则是“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在保障房方面,去年主要讲的是扩大规模,今年则是做好保障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房产税作为一种长期的经济税收政策,能量化地调节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使调控更加细化。此外,还能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加大地方政府对调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看点四:公共文化服务
去年以来,我国文化领域可谓亮点频现,继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后,近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又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总结分析来看,关于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论述使得“民生”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大。 该份纲要提出,要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前期召开的地方两会来看,有关文化惠民的提案议案成为其中的热点。如,湖南呼吁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立法,该议案提出,为公共文化服务立法立规、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针对建设发展中的六大热点话题召开了六场专题会议,有100多位代表对其中之一的“贴近市民需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审议。
据了解,一份来自农工党中央的书面提案专门提出,应在政府主导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进文化服务方式创新。
专家提醒,公共文化服务应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倾斜,尤其要注意满足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与“三农”亦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之一。
看点五:教育
教育问题是各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在人民网关于教育问题的两会热点调查中,网民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择校费、赞助费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目前来看,今年两会围绕教育问题的讨论将会集中在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及提升教育质量两方面。
去年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专门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上指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有的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城镇‘大班额’问题比较严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不少困难。‘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
归根结底,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依然严重,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成为政府和各界群众的心头之盼。今年的两会,各位代表委员将就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从两会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内涵”成为今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词。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也将成为一大看点。
实际上,在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键一年的2012年,教育部就补齐教育质量“短板”做出了重要安排,一些细节值得关注:启动研制基础教育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本科教学工程”。
目前,教育支出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而来自相关部门的诸多举措都表明,教育问题将在今年的两会上掀起讨论的高潮。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表示,将不折不饶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让教育之春尽早来临!
看点六:医疗
“如果问老百姓最关注什么,医疗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说。医疗问题作为各界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也将毫不例外地成为今年两会的民生热点。
自2009年以来的三年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最短的时间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然而,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医院,医疗机构总体资源匮乏、技术薄弱、设备陈旧。
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和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方面来重点突破。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表示,医改过程牵涉很多方面的利益。在处理这种极其复杂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据了解,2012年将是医改承前启后、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我们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孙志刚说,“特别是医改已经步入深水区,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改革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和决心,持续不断地把改革推向深入。”
看点七:食品安全
近年来,国家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管、检验檢测、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使食品安全水平整体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据了解,民革、农工党、九三学社等多个民主党派,已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提案。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对经营食品的业户建立专门的“户籍档案”,从经营资格、经营行为、人员组成、产品构成等方面严格规范入档。实行严格的“可溯监管模式”。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实行追根溯源。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随着食品产业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而且污染环境的物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造成食品中致病因素不断变化。我国应加强危险性评估、食品毒理学等相关基础项目的建设,加强居民膳食调查、暴露量评估及关键检验技术等项目的研究,不断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检测网,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危险性评估信息资料共享平台,以迅速提高风险分析水平,并及时调整修订食品安全标准,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九三学社中央则在提案中建议,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解决“人”的问题。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投入,解决“钱”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解决“查”的问题。完善三级检测网络,尤其是产地检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解决“追”的问题。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解决“防”的问题。 (据新华网)
链接
温家宝:真正使经济发展惠及民生
今年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为7.5%,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为了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使经济发展能惠及民生。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是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是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对于这一调整,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表示,是为了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相衔接。他坦言,由于欧债危机、外部市场萎缩,中国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但我们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
“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走上一条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道路上来,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惠及民生。”温家宝说。
他表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7.5%并不算低。而且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同样的增长速度能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能够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的目标。
他同时强调,中国经济能够克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真正走上一条注重质量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所追求的目标是可持续增长,不只是十年甚至二十年比较快速的增长;适当放慢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夯实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这也是对世界经济负责任的做法。
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这一表述意味深远,既包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包含了惠民生、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的目标追求。
有专家表示,今年将增速目标调低,同时对质量的要求调高,这“一低一高”之间,体现了政府推動经济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也预示了今年各项经济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表示,2012年的方针是“稳中求进”,“进”指的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一是要优化结构,使之更加协调。二是要节能减排,要加强环境保护。三是要致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持续动力源泉,正是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高质量的增长,也正是惠及民生的增长。在14日的记者会上,温家宝勾勒出了政府民生政策的“路线图”。
温家宝说,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政府还将要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第三件事情,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第四件事情,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第五件事情,我们已经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
温家宝说,关于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我想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使城乡居民的收入能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第二,调节收入分配。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的收入,要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四,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总理提到的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让人振奋,一方面表明政府对收入分配问题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表明了政府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为了让经济更健康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更多人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