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农民雾里看“花”盼丰收。
“农民辛苦种棉花,成本收益落差大,心力付之东流水,怎奈棉花发了芽……”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的棉花地里,经常能听到棉农自编的打油诗,也许淳朴的农民只能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无助。
2009年6月10日,张金顺夫妇1.5亩的棉花地里,大片大片的棉花还在生长。然而,丰收的成果对张金顺夫妇来说,似乎已经不能让他们喜上眉梢,张金顺紧锁的眉头让《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感受到的是:棉花丰收,棉农忧愁。
事实上,对于张金顺来说,去年他就已经迎来了棉花的丰收年,可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棉花的收购价格一路走低,从原来每公斤6元多,降到4元左右,如此推断,张金顺卖给收购商的价格是4000元/吨,张金顺一家种植的1.5亩棉花总共卖了1000多元钱。这让张金顺心里很不是滋味。
像张金顺一样忧心忡忡的,还有很多棉农,由于去年的棉花收购价偏低,一部分棉农咬牙低价卖掉了所有的棉花,还有一部分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亏着血本出售,一直把棉花囤积在家里,想等市场收购价稍微回转的时候再卖掉。
棉花丰收了,棉农却没有增收。如果说去年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最严重的一年,那么今年的情况是否应该好转?《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小于求,按照常理推断,此种情况棉农应该可以有钱赚了,然而事实是,时隔将近一年,收购价格却还是被压到谷底。
纺企“断粮”,却忍饥观望
“我们厂有40%的工人在家待业,每个月只能拿到相当于邯郸市低保标准一半的工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邯郸海盛威纺织印染集团的一名姓刘的女工感慨万千。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河北省的邢台、邯郸等地,一些棉纺织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几乎“断粮”。邯郸市第二棉纺织厂的原棉仓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存储能力达1200多吨的库房只剩下棉花下脚料,目前所存棉花仅够维持20几天的生产。问及原因,该厂工作人员的话掷地有声:“国内棉花价格太高,企业无利可图。”这样的回答让记者充满疑惑,因为从棉农那里得来的信息是:低价出售。
为什么到了纺织企业这一环节竟然成了高价购买?棉农与纺织企业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相同的是,他们同样面临生存危机。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按照各等级棉花的平均价测算,如果价格超过1.3万元/吨,棉纺织企业就无利可图。《中国联合上报》记者了解到许多棉纺织企业购买棉花的价格在1.3万元/吨上下徘徊,有的甚至超过了此界限。
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去年10月左右,国家为保护棉农利益进行了棉花收储,此后,国内市场的棉花减少,而且棉价节节攀升,从今年1月份的每吨1万余元涨到了5月份的1.3万余元左右,而且一直维持在这个“高价位”。另一方面,经济危机让部分中间商认为棉花价格已经见底,于是开始囤棉,利用自己在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压低收棉价格,从中间賺取差价。
中间商“辩解”
“受纺织企业经营不景气的影响,国内各大棉花中间商多不看好后市,从2009年开始,市场上囤棉待售的企业明显减少,在缺失中间商的情况下,纺织企业组织货源的难度将会更加明显。”河北省一家专门收购棉花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经过去年的经济危机,今年棉花生产企业相对谨慎,河北省邯郸市一家专门从事棉花收购的企业负责人说:“今年,收购、加工企业为了避免仓储风险,应该会采取快进快销的方式,这些行为都是在企业中间环节于微利时代做出的相应变革。”
“市场发展的规律揭示,每个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分工会越来越细,棉花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链条较长的产业,从收购——加工——销售一整套体系走下来,中间商其实也很有压力,对纺织企业来说,中间商是他们购买棉花的主要来源。”这位负责人接着这样分析。
“去年,亏损的不仅仅是纺织企业,中间商也利润微薄,如果今年中间商的数量减少,那么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岂不是货源更加紧张?从这方面来讲,中间商对整个产业链的贡献还是有的。”河北省冀州市北方棉花收购加工厂有关人员说。
当《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问到对棉农的收购价格是4000元/吨~6000元/吨,但是卖给纺织企业的价格却是三倍多。他说:“我们只是‘中间链条’中的‘中间链条’这其中还存在直接收购商、囤货商、中间加工商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把价格抬高,因为大家都要挣钱。”
拷问棉花流通体制
中国棉花产业仍然可以算是中间利润较高、灰色收入地带较多的一个产业,在棉花市场放开后,市场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个体收购商开着三轮车在田间奔走,私营商走村串巷,遍地开花。
政府在棉花流通渠道上是否能够加强监管,尽量避免“棉花大丰收,农民忧愁”的事情发生。同时,缩短棉花产业链上的中间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中间商的行为,规范棉花流通体制。
除此之外,中国的纺织企业现已完全融入全球竞争,比国外的纺织企业更有竞争力,但由于印度等国家,棉花进口没有配额,没有关税,市场价格在10200元/吨~10600元/吨之间,比我国棉价每吨低3000元。这样的成本差价使我国棉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河北棉纺织企业负责人纷纷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适度放储、放配额,帮助纺织企业渡过难关。
期待政府有关部门深入棉农当中,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一些销售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增产又增收,化解棉农心中忧。让棉花的销售在各个环节都回归理性。
“农民辛苦种棉花,成本收益落差大,心力付之东流水,怎奈棉花发了芽……”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的棉花地里,经常能听到棉农自编的打油诗,也许淳朴的农民只能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无助。
2009年6月10日,张金顺夫妇1.5亩的棉花地里,大片大片的棉花还在生长。然而,丰收的成果对张金顺夫妇来说,似乎已经不能让他们喜上眉梢,张金顺紧锁的眉头让《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感受到的是:棉花丰收,棉农忧愁。
事实上,对于张金顺来说,去年他就已经迎来了棉花的丰收年,可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棉花的收购价格一路走低,从原来每公斤6元多,降到4元左右,如此推断,张金顺卖给收购商的价格是4000元/吨,张金顺一家种植的1.5亩棉花总共卖了1000多元钱。这让张金顺心里很不是滋味。
像张金顺一样忧心忡忡的,还有很多棉农,由于去年的棉花收购价偏低,一部分棉农咬牙低价卖掉了所有的棉花,还有一部分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亏着血本出售,一直把棉花囤积在家里,想等市场收购价稍微回转的时候再卖掉。
棉花丰收了,棉农却没有增收。如果说去年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最严重的一年,那么今年的情况是否应该好转?《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小于求,按照常理推断,此种情况棉农应该可以有钱赚了,然而事实是,时隔将近一年,收购价格却还是被压到谷底。
纺企“断粮”,却忍饥观望
“我们厂有40%的工人在家待业,每个月只能拿到相当于邯郸市低保标准一半的工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邯郸海盛威纺织印染集团的一名姓刘的女工感慨万千。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河北省的邢台、邯郸等地,一些棉纺织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几乎“断粮”。邯郸市第二棉纺织厂的原棉仓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存储能力达1200多吨的库房只剩下棉花下脚料,目前所存棉花仅够维持20几天的生产。问及原因,该厂工作人员的话掷地有声:“国内棉花价格太高,企业无利可图。”这样的回答让记者充满疑惑,因为从棉农那里得来的信息是:低价出售。
为什么到了纺织企业这一环节竟然成了高价购买?棉农与纺织企业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相同的是,他们同样面临生存危机。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按照各等级棉花的平均价测算,如果价格超过1.3万元/吨,棉纺织企业就无利可图。《中国联合上报》记者了解到许多棉纺织企业购买棉花的价格在1.3万元/吨上下徘徊,有的甚至超过了此界限。
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去年10月左右,国家为保护棉农利益进行了棉花收储,此后,国内市场的棉花减少,而且棉价节节攀升,从今年1月份的每吨1万余元涨到了5月份的1.3万余元左右,而且一直维持在这个“高价位”。另一方面,经济危机让部分中间商认为棉花价格已经见底,于是开始囤棉,利用自己在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压低收棉价格,从中间賺取差价。
中间商“辩解”
“受纺织企业经营不景气的影响,国内各大棉花中间商多不看好后市,从2009年开始,市场上囤棉待售的企业明显减少,在缺失中间商的情况下,纺织企业组织货源的难度将会更加明显。”河北省一家专门收购棉花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经过去年的经济危机,今年棉花生产企业相对谨慎,河北省邯郸市一家专门从事棉花收购的企业负责人说:“今年,收购、加工企业为了避免仓储风险,应该会采取快进快销的方式,这些行为都是在企业中间环节于微利时代做出的相应变革。”
“市场发展的规律揭示,每个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分工会越来越细,棉花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链条较长的产业,从收购——加工——销售一整套体系走下来,中间商其实也很有压力,对纺织企业来说,中间商是他们购买棉花的主要来源。”这位负责人接着这样分析。
“去年,亏损的不仅仅是纺织企业,中间商也利润微薄,如果今年中间商的数量减少,那么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岂不是货源更加紧张?从这方面来讲,中间商对整个产业链的贡献还是有的。”河北省冀州市北方棉花收购加工厂有关人员说。
当《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问到对棉农的收购价格是4000元/吨~6000元/吨,但是卖给纺织企业的价格却是三倍多。他说:“我们只是‘中间链条’中的‘中间链条’这其中还存在直接收购商、囤货商、中间加工商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把价格抬高,因为大家都要挣钱。”
拷问棉花流通体制
中国棉花产业仍然可以算是中间利润较高、灰色收入地带较多的一个产业,在棉花市场放开后,市场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个体收购商开着三轮车在田间奔走,私营商走村串巷,遍地开花。
政府在棉花流通渠道上是否能够加强监管,尽量避免“棉花大丰收,农民忧愁”的事情发生。同时,缩短棉花产业链上的中间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中间商的行为,规范棉花流通体制。
除此之外,中国的纺织企业现已完全融入全球竞争,比国外的纺织企业更有竞争力,但由于印度等国家,棉花进口没有配额,没有关税,市场价格在10200元/吨~10600元/吨之间,比我国棉价每吨低3000元。这样的成本差价使我国棉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河北棉纺织企业负责人纷纷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适度放储、放配额,帮助纺织企业渡过难关。
期待政府有关部门深入棉农当中,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一些销售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增产又增收,化解棉农心中忧。让棉花的销售在各个环节都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