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会充分发挥,我们才能培养出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下面谈谈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
1 教学双方角色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Dickinson and Carver(1980)研究认为: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改变观念,才能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奠定基础。这种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需要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高效学习的保证,对师生双方的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课堂上,师生要共同努力,积极营造互动的英语课堂环境。英语环境的创设一靠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教学内容;二靠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互动、融合关系。教师的责任主要不在教授知识而在教会学生学习。英语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既丰富又具有个性。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械式的语言单项训练,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培养他们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的良好人品和学习习惯。
2 课堂渗透结合课外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正如上文所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这个途径,因此要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己做主”的机会,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渗透自主学习方法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各种活动表现的,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来体现。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互动活动,无论在学习的内容还是在参与的形式上,应该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锻炼的机会,自我展示。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特点,抓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人教版选修六global warming一课为例,笔者就从网上截取了一段有关全球变暖的动画视频,幽默的话语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笔者利用学生的这点分组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看法,有模仿,有创新。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2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自学,小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問题,通过思考,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课堂上提出,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解决。课上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语言的输入主要通过听读,课内外应适当播放原版的录音或录像,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到地道的英语。在目前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英语的习得主要通过阅读,除了课本上提供的阅读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英语报纸杂志,英语网站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的能力,对长难句的分析理解的能力都会有提高,有助于学生课下自主阅读大量的英语资料。
2.3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局限在英语课堂之上,教师要对学生在课下的学习进行指导。如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和评价。据调查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主要归咎于自己的潜能不够,很少有人认为学习效果差是由于自己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看法,掌握有效方法,建立起“我能学”的自信心,树立“我会学”的信念。
3 适时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保证
自主学习能力是由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构成的有机结合体。英语教学要充分发展人的智力因素以及优化认知过程,同时也需要依靠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情感既有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惊喜等, 也有消极情感如焦虑、愤怒、沮丧和厌恶等。《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与一般形式的学习一样,自主学习也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词汇量大,阅读量大,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遭受失败时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感,自我效能感低,或者做出错误的归因。英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认知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个别谈话、讲座、问卷调查等形式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可为学生寻求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1 教学双方角色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Dickinson and Carver(1980)研究认为: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改变观念,才能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奠定基础。这种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需要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高效学习的保证,对师生双方的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课堂上,师生要共同努力,积极营造互动的英语课堂环境。英语环境的创设一靠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教学内容;二靠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互动、融合关系。教师的责任主要不在教授知识而在教会学生学习。英语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既丰富又具有个性。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械式的语言单项训练,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培养他们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的良好人品和学习习惯。
2 课堂渗透结合课外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正如上文所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这个途径,因此要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己做主”的机会,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渗透自主学习方法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各种活动表现的,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来体现。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互动活动,无论在学习的内容还是在参与的形式上,应该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锻炼的机会,自我展示。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特点,抓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人教版选修六global warming一课为例,笔者就从网上截取了一段有关全球变暖的动画视频,幽默的话语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笔者利用学生的这点分组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看法,有模仿,有创新。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2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自学,小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問题,通过思考,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课堂上提出,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解决。课上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语言的输入主要通过听读,课内外应适当播放原版的录音或录像,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到地道的英语。在目前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英语的习得主要通过阅读,除了课本上提供的阅读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英语报纸杂志,英语网站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的能力,对长难句的分析理解的能力都会有提高,有助于学生课下自主阅读大量的英语资料。
2.3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局限在英语课堂之上,教师要对学生在课下的学习进行指导。如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和评价。据调查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主要归咎于自己的潜能不够,很少有人认为学习效果差是由于自己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看法,掌握有效方法,建立起“我能学”的自信心,树立“我会学”的信念。
3 适时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保证
自主学习能力是由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构成的有机结合体。英语教学要充分发展人的智力因素以及优化认知过程,同时也需要依靠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情感既有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惊喜等, 也有消极情感如焦虑、愤怒、沮丧和厌恶等。《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与一般形式的学习一样,自主学习也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词汇量大,阅读量大,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遭受失败时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感,自我效能感低,或者做出错误的归因。英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认知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个别谈话、讲座、问卷调查等形式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可为学生寻求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