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档案是对学校发展历史的记录,它汇集了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重要成果,内容涉及面非常广,而且内容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对高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因此,必须重视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在新时期的环境下,需要对档案编研工作方式加以创新和改进,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一、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基本特征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开始表现出新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编研设备更加现代化和先进化。由于受到全球范围内技术革命浪潮的影响,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在技术水平上显著提升,这点在编研设备上表现比较明显,现代化的编研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于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之中。第二,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更加注重实效性。当今时代是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更加追求高效率,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也不例外,为了给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加高效化的服务,档案编研不管是选题环节、编纂环节,还是出版环节,都必须注重对时间的控制,摒弃以往大面积、笼统化的编研模式,采取小范围、精细化的编研方式。第三,工作成果更加具有研究性特征,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在全面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这就使得其工作成果表现出更加突出的研究性特征。
二、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编研成果的价值不高
由于受到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档案馆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档案的整理、保存和利用上,而忽略了档案编研这一关键环节,有的时候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评优活动,还会临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突击,而不能按照规范进行合理选题,目光仅仅囿于一些重要会议简介、组织沿革、年鉴和大事记等比较基础的选题,由于编研工作往往只编辑不研究,和学校的重点工作缺乏联系和沟通,这就导致编研工作成果在特色和深度上明显缺乏,大部分属于原始材料的简单汇总,其中的信息含量非常低,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是实用性和针对性都有待提升。
(二)馆藏资源比较少
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材料来自于高校的馆藏档案,然而,由于我国各类高校的办学规模与办学历史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办学理念与学校性质上也大相径庭,所以,不同高校的档案馆藏结构与数量往往参差不齐,一些高校的教学档案与文书资料等占馆藏数量的很大一部分,而科技类档案却十分缺乏,档案内容涉及面非常窄,再加上馆藏档案信息未及时更新,给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校对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度,未提出明确的收集要求,而且采用的收集方式过于单一,收集渠道也不够畅通。
三、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对策
(一)加强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机制的改进和创新
首先,应当做好档案宣传工作。可借助各种新媒体或者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实现对档案编研成果的全面展示,让所有相关工作者都意识到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同时,还可创建网上交流平台,如开设微博、论坛等,让全校师生以及整个社会对档案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应建立健全跨领域、多部门合作的联动机制。严格坚持“大档案”的基本理念,及时改变以往档案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封闭性的工作状况,增进与校内外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交流协作,充分发挥出高校人才资源的作用,并结合当地企业、各级政府以及一些民间组织的力量,构建起“请进来、走出去”的全面联动机制。最后,还应当打造档案编研成果宣传与输出平台。充分借助现代新媒体产业、新闻出版产业等,实现对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大力宣传和有效输出。
(二)注重对档案编研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伴隨相待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档案工作人员不再仅仅是档案资料的保管人员,档案工作也逐渐从以往单一的手工劳动变为复杂性的现代化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对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以提升。一般来说,档案编研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并熟悉有关档案编纂方面的业务,具备较高的文字功底与研究能力。此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协调好不同人员之间的关系,以便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要实现对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首先,应当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在所有工作人员上岗之前对其进行相关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待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才能正式入职。其次,应当定期组织档案编研人员参与业务培训活动,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业务技能的实训操练。此外,还应当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外出交流学习或进修的机会,不断开拓其眼界,提升其业务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对其档案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不少高校在档案编研工作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等,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对档案编研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加强对档案编研工作机制的改进和创新。(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一、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基本特征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开始表现出新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编研设备更加现代化和先进化。由于受到全球范围内技术革命浪潮的影响,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在技术水平上显著提升,这点在编研设备上表现比较明显,现代化的编研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于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之中。第二,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更加注重实效性。当今时代是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更加追求高效率,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也不例外,为了给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加高效化的服务,档案编研不管是选题环节、编纂环节,还是出版环节,都必须注重对时间的控制,摒弃以往大面积、笼统化的编研模式,采取小范围、精细化的编研方式。第三,工作成果更加具有研究性特征,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在全面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这就使得其工作成果表现出更加突出的研究性特征。
二、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编研成果的价值不高
由于受到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档案馆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档案的整理、保存和利用上,而忽略了档案编研这一关键环节,有的时候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评优活动,还会临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突击,而不能按照规范进行合理选题,目光仅仅囿于一些重要会议简介、组织沿革、年鉴和大事记等比较基础的选题,由于编研工作往往只编辑不研究,和学校的重点工作缺乏联系和沟通,这就导致编研工作成果在特色和深度上明显缺乏,大部分属于原始材料的简单汇总,其中的信息含量非常低,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是实用性和针对性都有待提升。
(二)馆藏资源比较少
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材料来自于高校的馆藏档案,然而,由于我国各类高校的办学规模与办学历史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办学理念与学校性质上也大相径庭,所以,不同高校的档案馆藏结构与数量往往参差不齐,一些高校的教学档案与文书资料等占馆藏数量的很大一部分,而科技类档案却十分缺乏,档案内容涉及面非常窄,再加上馆藏档案信息未及时更新,给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校对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度,未提出明确的收集要求,而且采用的收集方式过于单一,收集渠道也不够畅通。
三、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对策
(一)加强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机制的改进和创新
首先,应当做好档案宣传工作。可借助各种新媒体或者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实现对档案编研成果的全面展示,让所有相关工作者都意识到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同时,还可创建网上交流平台,如开设微博、论坛等,让全校师生以及整个社会对档案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应建立健全跨领域、多部门合作的联动机制。严格坚持“大档案”的基本理念,及时改变以往档案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封闭性的工作状况,增进与校内外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交流协作,充分发挥出高校人才资源的作用,并结合当地企业、各级政府以及一些民间组织的力量,构建起“请进来、走出去”的全面联动机制。最后,还应当打造档案编研成果宣传与输出平台。充分借助现代新媒体产业、新闻出版产业等,实现对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大力宣传和有效输出。
(二)注重对档案编研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伴隨相待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档案工作人员不再仅仅是档案资料的保管人员,档案工作也逐渐从以往单一的手工劳动变为复杂性的现代化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对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以提升。一般来说,档案编研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并熟悉有关档案编纂方面的业务,具备较高的文字功底与研究能力。此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协调好不同人员之间的关系,以便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要实现对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首先,应当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在所有工作人员上岗之前对其进行相关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待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才能正式入职。其次,应当定期组织档案编研人员参与业务培训活动,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业务技能的实训操练。此外,还应当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外出交流学习或进修的机会,不断开拓其眼界,提升其业务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对其档案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不少高校在档案编研工作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等,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对档案编研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加强对档案编研工作机制的改进和创新。(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