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内化”,提高大学生掌握科学理论的重要过程。要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和本质要求,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三贴近”。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9)05-0047-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与法制观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是基础,而实践教学是促进理论内化为学生思想自觉的过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实践教学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内化”,提高大学生掌握科学理论能力的重要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进课堂、进教材”是必要的途径和手段,是外部的灌输;而“进头脑”才是根本的目的,这是理论的“内化”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社会实践是理论“内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外部灌输的理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而“人脑”,成为一种信念。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对社会现实产生理性认识,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了解,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自觉理解、认同、接受科学理论,实现理论从“入耳人眼”到“人心人脑”的转变。
2、加强实践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转变教学模式的客观要求。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模式最大的缺陷就在于理论脱离实际,这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仅要求教材和课堂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要引入社会实践环节,把理论教学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之中,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客观要求,是改革理论教学模式的重要方面。通过社会实践,可加深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浓厚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这种客观需要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新思想、新观念,集中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引入和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是对重演绎推理、轻归纳分析综合的传统教学方法的重大突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健全完满的人格。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通过看、听、问,得到的都是第一手的资料,通过思考、讨论、分析等环节,学到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身行为的引导、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产生的作用都是课堂教学难以替代的。
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1、正确认识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和本质要求,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三贴近”。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制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中国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与经验,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规则,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它既不同于专业课,也不同于其他公共课。这种功能和本质要求,唯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实施实践教学,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
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这是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以“举例说明”来理解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甚至认为这就是实践教学,而没有把实践教学置于巨大的社会进步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去考虑。实际上,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思维的辨证认知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是用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实践。在实践教学中也必须体现和反映这个真理认识的过程。
2、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积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中,要切实明确实践教学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来确定实践主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使广大学生通过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现实,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既要把握理论教育的核心,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又要切实把握大学生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使每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面向社会现实,针对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城乡问题、三农问题、国企改革、环境保护、和谐社会建设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来安排教学计划,并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由关注社会问题转向直接参与,真正理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实践教学不同于第二课堂的一般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纳入教学计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街道、社区、农村、建立了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与社会考察。对于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研,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就新农村建设街道社区、企业调研,进行思考、提出见解,写出了有价值、有收获的调查报告。这是促进、检验、落实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3、规范实践教学教师的工作要求,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否正常有序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组织和指导工作的落实。它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教学水平,还要求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从而在实践教学中选准题目,设计出有思想、有意义的实践方案,指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因此,明确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具体工作内容,将有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要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指导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当前的形势以及实践基地的情况,拟出调研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并督促学生尽早选定调研题目,制定实践调研计划。要做好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除鼓励、支持、组织教师走出去,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工作,通过深入社会、参观访问、社会考察,不断培养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外,还要规定指导教师对实践过程的跟踪指导并进行严格控制,使实践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必须在教育教学理念上进行思维方式、思想方式的变革,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探索实践教学的推进机制,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科社部)
责任编辑 余岩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9)05-0047-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与法制观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是基础,而实践教学是促进理论内化为学生思想自觉的过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实践教学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内化”,提高大学生掌握科学理论能力的重要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进课堂、进教材”是必要的途径和手段,是外部的灌输;而“进头脑”才是根本的目的,这是理论的“内化”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社会实践是理论“内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外部灌输的理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而“人脑”,成为一种信念。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对社会现实产生理性认识,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了解,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自觉理解、认同、接受科学理论,实现理论从“入耳人眼”到“人心人脑”的转变。
2、加强实践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转变教学模式的客观要求。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模式最大的缺陷就在于理论脱离实际,这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仅要求教材和课堂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要引入社会实践环节,把理论教学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之中,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客观要求,是改革理论教学模式的重要方面。通过社会实践,可加深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浓厚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这种客观需要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新思想、新观念,集中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引入和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是对重演绎推理、轻归纳分析综合的传统教学方法的重大突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健全完满的人格。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通过看、听、问,得到的都是第一手的资料,通过思考、讨论、分析等环节,学到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身行为的引导、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产生的作用都是课堂教学难以替代的。
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1、正确认识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和本质要求,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三贴近”。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制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中国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与经验,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规则,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它既不同于专业课,也不同于其他公共课。这种功能和本质要求,唯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实施实践教学,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
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这是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以“举例说明”来理解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甚至认为这就是实践教学,而没有把实践教学置于巨大的社会进步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去考虑。实际上,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思维的辨证认知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是用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实践。在实践教学中也必须体现和反映这个真理认识的过程。
2、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积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中,要切实明确实践教学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来确定实践主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使广大学生通过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现实,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既要把握理论教育的核心,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又要切实把握大学生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使每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面向社会现实,针对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城乡问题、三农问题、国企改革、环境保护、和谐社会建设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来安排教学计划,并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由关注社会问题转向直接参与,真正理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实践教学不同于第二课堂的一般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纳入教学计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街道、社区、农村、建立了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与社会考察。对于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研,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就新农村建设街道社区、企业调研,进行思考、提出见解,写出了有价值、有收获的调查报告。这是促进、检验、落实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3、规范实践教学教师的工作要求,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否正常有序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组织和指导工作的落实。它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教学水平,还要求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从而在实践教学中选准题目,设计出有思想、有意义的实践方案,指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因此,明确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具体工作内容,将有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要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指导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当前的形势以及实践基地的情况,拟出调研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并督促学生尽早选定调研题目,制定实践调研计划。要做好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除鼓励、支持、组织教师走出去,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工作,通过深入社会、参观访问、社会考察,不断培养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外,还要规定指导教师对实践过程的跟踪指导并进行严格控制,使实践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必须在教育教学理念上进行思维方式、思想方式的变革,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探索实践教学的推进机制,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科社部)
责任编辑 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