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首地方语言与山歌的形成跟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布依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以贵州居多,贵州的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于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
黔南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在云贵高原到广西过渡的丘陵斜坡地带,该地区是一个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地区,以布依族、苗族为主,杂居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彼此融合,主要语言为汉语西南官话、布依语和苗语。
古代交通闭塞,布依族人民劳作时会在高峰旷野、林间梯田里隔山对唱,以布依族语言为工具、以山歌为媒介互递信息、交流情感。当地布依族自称“布雅”、“布曼”、“布锦”等,而以自称“布雅”的人数最多。本文以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的布依族为例,从语言与山歌方面,讨论日常生活中布依族人是如何表达其文化认同的。
布雅人使用的布依语,属于布依语黔南土语俗称“讲雅”。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多族群杂居而以布依族人口为多,加上布依语易懂、易学,所以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有时也会使用布依语,使之成为了一种地方性通用语言,说布依语的人会被认为是“自己人、当地人”。
在布依族人家,布依语是家庭的首选语言,年长的布依族妇女几乎都只会讲布依族语。老人们认为,“在家就讲布依话。反正(孩子)去上学,老师会教汉话”。年轻的父母则开始在家里教孩子汉语,因为“会说普通话,出去(外地)才不会被歧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一代排斥布依语,他们认为既懂得布依语又懂汉语,这样才能“吃得開”。人们普遍认为不会布依语就不是布依族人,并举例说“某干部家的那个小孩,按照布依族的指标报名去读民族班,结果人家要考布依族话,但是他根本不会讲嘛。他从小在县城长大,不会讲布依话,把他退回来了,不得上嘛。不会讲布依话,哪个敢讲你是布依族,是假的布依族”。
当地其他“讲曼”、“讲锦”的人群分别称为“布曼”、“布锦”,他们所操的语言不一,与布雅不同。他们都认同布依族的民族身份,只是在语言、文化上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着各自的文化认同。他们会强调各自语言上的差异,但普遍认为“讲雅”才是最正宗的布依语。
使用布依语唱布依歌曲称为“估问”,是当地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礼仪活动和娱乐活动。在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则仅用“讲雅”来唱,“我们讲锦呢,但是我们唱歌都唱雅呢,讲曼的也唱雅呢”。人们热衷于“估问”,使之成为其文化表达,日常生活中婚礼、进新房、做桥等仪式,必须有布依歌。
布依歌曲中的古歌,一般出现在较大的宗教仪式,由布依族先生,即布摩吟唱,常见的有《开坛歌》、《唱诸神》、《献酒献茶歌》、《送花歌》、《十二花王歌》、《撤坛歌》等。《送花歌》是傩经傩歌的核心部分,布摩代表求子的主人向管生育的母神拉娃然求要孩子。
日常的布依山歌分为不同种类,主要有大歌调和小歌调。当地有一首歌唱道“古老传下来,不知哪朝代,大歌唱吃酒,小歌唱情爱”。大歌一般出现在比较喜庆的礼俗聚会场合,如婚礼、办满月、盖新房等,这几乎都是作为酒歌来唱的,内容则多为歌颂、赞扬、迎宾等。小歌则为男女对唱的情歌,但一些妇女聚会时所唱的姊妹歌也会用多声部小歌。布依山歌一般为五言四句,押韵,大部分山歌都是现编现唱的,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所以当地人说唱布依歌要 “会扭、会编”,不能乱唱,唱错、不押韵或者词意不好都会被人取笑。
布依族人热爱山歌,自发地形成了很多唱山歌的活动。布依寨子的歌手们有空就会约上周围村寨的歌手,一起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唱歌。还会请人录成光盘回到家中播放,总会引得邻居们欢聚观看,成为一种重要的乡村娱乐活动。集市上也有布依族山歌光盘出售,人们十分喜欢购买,摊位前经常簇拥着很多听歌的人。每当有游客来到村子,布依族妇女们都会很热情地唱起敬酒歌,祝福客人并表达他们的好客之情,山歌无疑已经是布依族人文化认同
表达的重要部分,也是他们乐于展示的文化。在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下游是广西南丹县的里湖,笔者遇到了一位从周覃来此帮儿子经营小店的布依族妇女。她得知笔者往返荔波,就请求帮她带布依山歌的光盘,因为“( 南丹) 这边不太有人唱歌( 山歌) 了,荔波唱的还多。我们年轻的时候,经常唱呢”。对她来说,山歌既是一种记忆,也是她的文化认同表达。
黔南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在云贵高原到广西过渡的丘陵斜坡地带,该地区是一个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地区,以布依族、苗族为主,杂居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彼此融合,主要语言为汉语西南官话、布依语和苗语。
古代交通闭塞,布依族人民劳作时会在高峰旷野、林间梯田里隔山对唱,以布依族语言为工具、以山歌为媒介互递信息、交流情感。当地布依族自称“布雅”、“布曼”、“布锦”等,而以自称“布雅”的人数最多。本文以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的布依族为例,从语言与山歌方面,讨论日常生活中布依族人是如何表达其文化认同的。
布雅人使用的布依语,属于布依语黔南土语俗称“讲雅”。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多族群杂居而以布依族人口为多,加上布依语易懂、易学,所以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有时也会使用布依语,使之成为了一种地方性通用语言,说布依语的人会被认为是“自己人、当地人”。
在布依族人家,布依语是家庭的首选语言,年长的布依族妇女几乎都只会讲布依族语。老人们认为,“在家就讲布依话。反正(孩子)去上学,老师会教汉话”。年轻的父母则开始在家里教孩子汉语,因为“会说普通话,出去(外地)才不会被歧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一代排斥布依语,他们认为既懂得布依语又懂汉语,这样才能“吃得開”。人们普遍认为不会布依语就不是布依族人,并举例说“某干部家的那个小孩,按照布依族的指标报名去读民族班,结果人家要考布依族话,但是他根本不会讲嘛。他从小在县城长大,不会讲布依话,把他退回来了,不得上嘛。不会讲布依话,哪个敢讲你是布依族,是假的布依族”。
当地其他“讲曼”、“讲锦”的人群分别称为“布曼”、“布锦”,他们所操的语言不一,与布雅不同。他们都认同布依族的民族身份,只是在语言、文化上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着各自的文化认同。他们会强调各自语言上的差异,但普遍认为“讲雅”才是最正宗的布依语。
使用布依语唱布依歌曲称为“估问”,是当地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礼仪活动和娱乐活动。在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则仅用“讲雅”来唱,“我们讲锦呢,但是我们唱歌都唱雅呢,讲曼的也唱雅呢”。人们热衷于“估问”,使之成为其文化表达,日常生活中婚礼、进新房、做桥等仪式,必须有布依歌。
布依歌曲中的古歌,一般出现在较大的宗教仪式,由布依族先生,即布摩吟唱,常见的有《开坛歌》、《唱诸神》、《献酒献茶歌》、《送花歌》、《十二花王歌》、《撤坛歌》等。《送花歌》是傩经傩歌的核心部分,布摩代表求子的主人向管生育的母神拉娃然求要孩子。
日常的布依山歌分为不同种类,主要有大歌调和小歌调。当地有一首歌唱道“古老传下来,不知哪朝代,大歌唱吃酒,小歌唱情爱”。大歌一般出现在比较喜庆的礼俗聚会场合,如婚礼、办满月、盖新房等,这几乎都是作为酒歌来唱的,内容则多为歌颂、赞扬、迎宾等。小歌则为男女对唱的情歌,但一些妇女聚会时所唱的姊妹歌也会用多声部小歌。布依山歌一般为五言四句,押韵,大部分山歌都是现编现唱的,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所以当地人说唱布依歌要 “会扭、会编”,不能乱唱,唱错、不押韵或者词意不好都会被人取笑。
布依族人热爱山歌,自发地形成了很多唱山歌的活动。布依寨子的歌手们有空就会约上周围村寨的歌手,一起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唱歌。还会请人录成光盘回到家中播放,总会引得邻居们欢聚观看,成为一种重要的乡村娱乐活动。集市上也有布依族山歌光盘出售,人们十分喜欢购买,摊位前经常簇拥着很多听歌的人。每当有游客来到村子,布依族妇女们都会很热情地唱起敬酒歌,祝福客人并表达他们的好客之情,山歌无疑已经是布依族人文化认同
表达的重要部分,也是他们乐于展示的文化。在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下游是广西南丹县的里湖,笔者遇到了一位从周覃来此帮儿子经营小店的布依族妇女。她得知笔者往返荔波,就请求帮她带布依山歌的光盘,因为“( 南丹) 这边不太有人唱歌( 山歌) 了,荔波唱的还多。我们年轻的时候,经常唱呢”。对她来说,山歌既是一种记忆,也是她的文化认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