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指导学生积累,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氛围,让学生在多元化、自由互动中评改,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写、会写、写新、写深,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关注;生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7-0030-02
作文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学生有兴趣、有激情、有生活、有个性,才会爱写、乐写,文章才会充满灵气,新颖深刻。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思考,注重积累,激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与表达。
一、关注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是创新的沃土。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新课标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发现生活”。因此,教师的使命是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其途径有搜集素材、考察、座谈、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获取有用信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体验自然,感悟人文,积淀情思,纵观古今,过滤纷纭生活。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生活,是指与写作主体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起思绪的那部分生活。正像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所谓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一切现象,而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的体验联系到一起的东西”,换句话说,只有找到了写作主体与生活的契合点,才能赋予作文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与生活合二为一,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原生态,品咂生活的原汁、原味。生活本来就既有辛酸、悲伤,又有幸福、欢乐;既有挫折、苦难,又有成功、升腾。鼓励学生以真诚的情感对待生活。尊重学生的发现和选择,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展开联想、想象,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哲理,去发掘人与社会的奥妙和意义。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对生活有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感悟,那么他们写作之源就会充盈鲜活。
二、学会积累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所见、所感、所思的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教学中主要采用让学生写随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记录自己有认识、有感悟的人事,或叙述,或议论,或描写,或长,或短,或小,或大,不拘泥形式,可写一时灵感,也可写一句话感悟。随笔比日记更灵活,而且留下的是学生对人生、对世界的思索,更好地为写作准备素材。为激发学生兴趣,每周开展随笔评选,让每一个学生读一篇自己最满意的。比赛谁写的最有创意、最精彩,往往他们都会惊讶自己的警句妙语,例如学生们自己写的:“?拉直了便是通向成功的桥”,“那细细的风筝线一头是母亲的手,一头是放飞的儿女”。然后选出最优秀的记入本班的“名人名言”录。随笔一页页增加,学生们的积累一天天丰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不仅增进聪慧,陶冶情操,从中还能吸收有活力的语言素材。吕叔湘说得好:“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按要求积累,在积累上或摘抄警句妙语,或记阅读笔记,或对文章评析,形式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驾驭语言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的功效。“读”与“写”相结合的积累,可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运用的机会,增加其兴趣。课前五分钟,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说出相关的名言、诗句、典型事例,或相关文章,这样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又巩固了积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生活到阅读,指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给学生“找米下锅”,既开“源”又疏“流”,积累的过程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
三、创设氛围
按统一要求写作文不太恰当,它忽视了学生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很难写出张扬个性、勇于创新的佳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努力给学生创造写作的自有空间和选择的余地,不必做整齐划一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情境,比如考试完后,学生会有许多感受,可以以“考试”为话题让学生自由写作。双休日学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可以让学生以“双休日”为话题写作,这样学生有事写、有话说、有情抒、有看法,写出的文章会个性鲜明、有新意。比如一次放寒假前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了作文,要求学生留心寒假中的人、事,把感受最深切的写出来。开学后学生交上作文60多篇,没有雷同,都有自己创新的一面,《沉浮的饺子》、《12点前后》、《爷…爸…我》、《拜年》等。给学生创设和谐氛围,还包括给学生多一点写作的时间。可让学生几天内搜集素材,尋找最佳立意、构思,然后成文。
作文评改要以多元的评价模式去评价,而且把评改权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评改中借鉴,提高评改效果。评改要确定评改的内容、方法及要求。从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表达、书写几方面评改;分组评改。一个朗读,其他人评析,交流争鸣,达成共识,写出评语;师生共评。分组评改结束后选出优秀的几篇,师生共评,气氛和谐,效果良好。
【责任编辑 薛春科】
关键词:作文教学;关注;生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7-0030-02
作文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学生有兴趣、有激情、有生活、有个性,才会爱写、乐写,文章才会充满灵气,新颖深刻。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思考,注重积累,激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与表达。
一、关注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是创新的沃土。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新课标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发现生活”。因此,教师的使命是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其途径有搜集素材、考察、座谈、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获取有用信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体验自然,感悟人文,积淀情思,纵观古今,过滤纷纭生活。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生活,是指与写作主体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起思绪的那部分生活。正像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所谓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一切现象,而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的体验联系到一起的东西”,换句话说,只有找到了写作主体与生活的契合点,才能赋予作文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与生活合二为一,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原生态,品咂生活的原汁、原味。生活本来就既有辛酸、悲伤,又有幸福、欢乐;既有挫折、苦难,又有成功、升腾。鼓励学生以真诚的情感对待生活。尊重学生的发现和选择,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展开联想、想象,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哲理,去发掘人与社会的奥妙和意义。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对生活有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感悟,那么他们写作之源就会充盈鲜活。
二、学会积累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所见、所感、所思的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教学中主要采用让学生写随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记录自己有认识、有感悟的人事,或叙述,或议论,或描写,或长,或短,或小,或大,不拘泥形式,可写一时灵感,也可写一句话感悟。随笔比日记更灵活,而且留下的是学生对人生、对世界的思索,更好地为写作准备素材。为激发学生兴趣,每周开展随笔评选,让每一个学生读一篇自己最满意的。比赛谁写的最有创意、最精彩,往往他们都会惊讶自己的警句妙语,例如学生们自己写的:“?拉直了便是通向成功的桥”,“那细细的风筝线一头是母亲的手,一头是放飞的儿女”。然后选出最优秀的记入本班的“名人名言”录。随笔一页页增加,学生们的积累一天天丰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不仅增进聪慧,陶冶情操,从中还能吸收有活力的语言素材。吕叔湘说得好:“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按要求积累,在积累上或摘抄警句妙语,或记阅读笔记,或对文章评析,形式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驾驭语言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的功效。“读”与“写”相结合的积累,可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运用的机会,增加其兴趣。课前五分钟,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说出相关的名言、诗句、典型事例,或相关文章,这样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又巩固了积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生活到阅读,指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给学生“找米下锅”,既开“源”又疏“流”,积累的过程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
三、创设氛围
按统一要求写作文不太恰当,它忽视了学生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很难写出张扬个性、勇于创新的佳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努力给学生创造写作的自有空间和选择的余地,不必做整齐划一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情境,比如考试完后,学生会有许多感受,可以以“考试”为话题让学生自由写作。双休日学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可以让学生以“双休日”为话题写作,这样学生有事写、有话说、有情抒、有看法,写出的文章会个性鲜明、有新意。比如一次放寒假前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了作文,要求学生留心寒假中的人、事,把感受最深切的写出来。开学后学生交上作文60多篇,没有雷同,都有自己创新的一面,《沉浮的饺子》、《12点前后》、《爷…爸…我》、《拜年》等。给学生创设和谐氛围,还包括给学生多一点写作的时间。可让学生几天内搜集素材,尋找最佳立意、构思,然后成文。
作文评改要以多元的评价模式去评价,而且把评改权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评改中借鉴,提高评改效果。评改要确定评改的内容、方法及要求。从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表达、书写几方面评改;分组评改。一个朗读,其他人评析,交流争鸣,达成共识,写出评语;师生共评。分组评改结束后选出优秀的几篇,师生共评,气氛和谐,效果良好。
【责任编辑 薛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