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引入探究性学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98-0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便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便有一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便有意探索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初步品尝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成果。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充当的角色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在平时的备课中,不仅备教法,还要备学生的学法,注意设计学生共同参与的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讲《最后一课》时,便设计了“迷宫探宝”的游戏,让学生闯一道道由课文内容设计的难关,最终总结出课文的主旨,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气氛活跃,教师设计的题目在探索的激情中都迎刃而解。当他们总结出来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是难以言传的。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20多个问题,然后,从字词、情节、背景、人物、主题、写法上分类组织讨论,对那些角度独特、见解新颖的问题与发言及时表扬与肯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有时候,课堂上会“一片大乱”,可是这也正是学生创造能力集中迸发的时候。当达成一致意见后,问题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第三,激发学生提出新见解的能力
  目前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对社会、人生、自然都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对什么事都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老化的、不活跃的信息比较少,头脑里没有条条框框,因而敢于说出不同的见解,容易创新。也许他们的见解,我如同对待初春的花蕾,需要教师倍加爱护,积极引导,久而久之,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是十分有价值的。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总是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先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角度上去思考,有时学生所想到的的,连教师和编者也未必想到,对于这些新颖的见解,我如同对待初春的新芽一样重视,倍加珍惜,因为这些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的,标志着他们在思维和语言上上升到一个成熟的新阶段。
  第四,创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手法陈旧,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学生慢慢地就会变成被教师“大的一代”。因此,教师在教法设计上,也应有所创新。
  在教《曹刿论战》一文时,我让学生对人物进行评论,刚一开始,同学们的态度比较一致,赞扬曹刿,批判鲁庄公和乡人。这时我就给学生讲述了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结果也不同的故事,再启发同学们重新思考,结果,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新的评论:有的人从乡人角度立意,抨击乡人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也有人说,不应对乡人过分指责,他的态度可能事出有因,也许是鲁庄公不能“取信于民”所致;有人批评鲁庄公不善战,急噪冒进;还有人对鲁庄公进行了赞颂,认为他任人唯贤,敢于起用人才,重用人才,今天仍要发扬这种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忌讳的便是教师对学生那些看似“钻牛角尖儿”的问题,不理不睬,或者干脆“一棍子打死”,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压制了学生探索的激情和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千万别用现成的答案去套学生的回答。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老师还是应该对学生的探索精神给予高度的评价。
  总之,探究性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刻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事倍而功半。我认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其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应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词汇记忆的方法,根据教学大纲中对词汇教学的不同要求来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词汇,在学习词汇时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阅读任务 任务型教学 词汇附带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60-01  一、引言  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l
憨山在学法和弘法过程中,曾与不少官宦贵戚结交,形成了一种儒佛互补、僧俗互动的态势.憨山通过交游,不仅向这些官宦贵戚传播了佛法,还依靠这些官宦贵戚更方便地传播了佛法,实
3月6日,记者在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了解到,南方电网将建设第五条云电东送大通道——滇南外送5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工程有望于2008年建成,届时云电送粤负荷将达到460万kW。中国
2006年11月18日17:28.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负荷达到100万kW以上,各项参数正常,这标志着中国首台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全面达到设计要求,即将投入商业运行。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新课改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这就需要将探究性学习运用到实验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以新创办的学术期刊《新能源进展》为研究对象,探究中文科技期刊解困之策,通过编委、编辑人员、审稿专家队伍建设,编委约稿、创刊号出版专刊、"刊、学、研"结合以及将本研究所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中就已经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以言语行为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尝试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的弊端,分析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操作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政治教学在整个教学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会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特别是初中的政治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则是当前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由此提升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变革,如信息技术在图书
在高等学校作风建设中,学校办公室是重点之一。高校办公室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做到用心服务;二是处理各种关系,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自身建